×
宜蓉老師的世界史,開課啦! 台灣 NO.1歷史暢銷作家 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A5和牛!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歐美近代史── Facebook Instagram
即日起,新書預購79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讀冊 
三民 皇冠讀樂網 
非洲超過200年的戰爭與混亂,全是源自於列強們的「切披薩」?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不只不吃和牛,甚至根本不吃肉?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十九歲刺客的兩聲槍響,造成了全球數千萬人傷亡?
面對經濟大恐慌,美國總統羅斯福是「補血+上buff」的最強輔助?
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奧本海默只會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科學家?

了解歐美近代史,就能看懂現代世界局勢的形成。
從維也納會議到新帝國主義的擴張,從經濟大恐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從來不是單一事件,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全局思維。要真正讀懂歷史,就必須放下立場和主觀,用不設限的視角,重新回到當下情境中,理解歷史人物的每個決定、國家的利益折衝,是如何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
吳宜蓉老師以生動活潑的筆觸,開創了獨一無二的「沉浸式歷史書寫」,在這本書中,你可以感受到路易十六被砍頭前的無奈;參與維也納會議驚心動魄的權力遊戲;見證《神劍闖江湖》時代日本的超進化;嗅聞第一次世界大戰壕溝作戰時死亡的氣息……
歐美近代史不只是過去事,它造成的影響仍是現代進行式。這本書不只能幫助你讀書考試,更能夠拓展你的視野,讓你以全新的視角看事情,並做出更聰明的決定。
【即食歷史部落客】seayu、【作家】蔡淇華 專文推薦!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B版主】阿墨斯、【翻轉地理教室】洪敏勝、【歷史作家】神奇海獅、【淡江中學歷史教師】莊景雅、【歴史專欄作家】陳啟鵬、【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黃春木、【己歷歷人Podcast主持人】達米安、【閱讀推廣KOL】綠君麻麻、【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人氣作家】螺螄拜恩 好評狂推!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吳宜蓉

國中歷史教師,博美狗飼主,壽司郎會員,寶可夢卡在38級就上不去的玩家。 年紀不再天真,卻依然可以純真。明白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但如果能做還是會去做,因為知道世界上需要更多奮不顧身的傻瓜。   學經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Special教師獎得主。 著有《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這樣的歷史課我可以: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2》、《開箱臺灣史》、《日常用品進化論1:原來發明筷子,不是為了吃飯》。
使用進化之石─明治維新

從明治天皇掌權後,到他去世時的四十五年間,日本展開光速般的現代化運動。短短的幾十年間,日本由一個被武士所統治的中世紀國家,轉變為現代化的工業大國。這過程變化之激烈,讓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曾驚呼:「我感覺到自己好像已經活了四百年。」日本不僅建立了內閣制,頒布了憲法,選舉了國會,實施徵兵制,還蓋了一大堆鐵路公路……這些如果我再說下去,歷史課就會上到全班睡著。讓我為你介紹兩個有趣的變化吧!

(一)平民有姓了,山下智久可能真的住山下

明治時代主張一君萬民論,除了天皇之外,其他人都應該是平等的。因此,廢除掉江戶時代的階級制度,提倡四民(士農工商)平等。
在舊時代的日本,姓氏是身分地位的象徵。例如,德川家康的全名其實是「源朝臣徳川次郎三郎家康」。其中的「源」是「氏」,表示他是皇族後裔,代表高貴的家族血統。「朝臣」是「姓」,象徵這個人的社會階級、職務稱號。「徳川」則是「苗字」。苗字是什麼意思呢?就像是網路上有很多個金城武嘛,那要怎麼區分呢?你是大安區金城武、還是阿里山金城武呢?因為家族的擴張,讓原有的氏族開枝散葉到各地,為了區分不同的家族,所以會以其職業、居住地相稱。所以金城武前方的「大安區」、「阿里山」這些稱呼就成了「苗字」。
而「次郎三郎」是「乳名」,是只有親近的人才會叫的名字。「家康」則是「本名」,一般人都可以叫的。是不是超級複雜?
如果你上面都沒搞懂,沒關係。總之,你只要曉得以前只有少數貴族才能有所謂的姓氏,普通百姓只可以有「名」。所以走在江戶時代的鄉村,你若大喊:「太郎」,會有幾百個人回頭。但是哪個太郎是哪個太郎?沒了!只有這個村的人自己曉得。這很麻煩啊!明治維新時,在推動現代戶籍制度就發現:到底一個村要有幾個太郎啊?拾金不昧的是太郎,偷摘茄子也是太郎;結婚的是太郎,離婚的還是太郎。為了方便進行戶籍管理,明治政府下令,從此以後平民通通都要有姓。
但是平民老百姓是有讀多少書?日本也沒有在流行找老師算筆畫吉凶的啦!我這個太郎住在一片田裡,就叫田中太郎;你那個太郎住在山下,就叫山下太郎;我家前面有個小池子,就叫小池太郎。沒錯,命名的藝術就是這麼直接了當!
因此,華人的姓氏基本上看來看去就那幾個,即使再冷門,大概多多少少也有聽說過。但因為日本的姓在明治維新以後開放給平民自由發揮,不管是從居住地、職業找靈感,還是乾脆天馬行空瞎掰一個,都可以。據說在日本的姓氏種類大約有三十萬種,相對於臺灣、中國、韓國等地,這數量可是壓倒性的龐大。
光是《鬼滅之刃》就充滿了一堆奇特的姓氏了,對吧?!「竈門」、「我妻」、「甘露寺」、「不死川」,這些姓氏都是在日本真真切切有在使用的姓氏。二○二三年日本甲子園大賽開打,有一位來自岡山縣的選手上場代打,意外爆紅。因為他叫做「焔硝岩央輔」,鄉民們就說:「哇!他一定是火屬性的,應該是一個會使出炎之呼吸的打者吧。」

(二)肉食大解禁,天皇帶頭吃牛肉

不要因為看到滿街開的日式燒肉、和牛吃到飽,就以為日本是一個無肉不歡的國度。曾經的日本,是一個蔬食為主的國家。在古代的日本餐桌上,食物是以米飯、豆類、蔬菜為主,再搭配少量的海鮮。
這是因為過往的日本受到佛教的影響,認為獸肉代表著殺生與血汙,是不潔之物。政府還因此頒布過好幾次的肉食禁令。不過,我要先強調,雖然有肉食禁令,但並不是完全都不能吃肉。住在山區的獵戶們,你要他們每天啃樹皮怎麼可行呢?另外,病人可被允許適當的吃肉進補,加強營養的吸收補充。
除此之外,日本確實有著長達數百年不食獸肉的傳統。若你有機會吃到非常經典的懷石料理,絕對是以當季性的蔬菜、魚類、豆腐為主。那麼今天日本美食代表的壽喜鍋、漢堡排、唐揚雞到底是怎麼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呢?這也是明治維新帶來的變化之一哦。
明治維新時代的重要思想家福澤諭吉就曾經寫過一篇業配文〈肉食之說〉,內容提到:「自古以來我日本國以農業為主,人們常食五穀,卻很少吃肉,因此人們的體質普遍偏弱,多有病患。」所以福澤諭吉拜託日本人要破除舊習:大口吃肉,大口喝牛奶配起司。這樣才會頭好壯壯,強國必先強種!
是的,明治維新時期普遍的思想就是為什麼西方人長得人高馬大,身強體壯?一定是因為喜歡吃肉的關係啊!所以開始大力鼓吹吃肉好、喝牛奶讚!牛肉多吃幾口,肌肉多出幾塊;牛奶一口下去,身高立刻上去。為此明治天皇竟然上演吃播秀,一八七二年報紙上刊載出明治天皇首度吃牛肉的報導,接著壽喜燒店就開始一窩蜂的開起來。除此以外,皇室還在宮中養乳牛、大口示範喝牛奶,直到今天,日本中小學的營養午餐幾乎天天都會提供盒裝牛奶。
當牛肉成為文明的滋味,牛奶成為開化的象徵,日本的現代化就是把這些食物通通大口吃下去,用身體傳達出脫亞入歐的決心。

進化的代價

雖然進化可以讓各項能力屬性都變得強大,但是皮卡丘變成雷丘就真的沒有那麼可愛了!同樣的,雖然明治維新讓日本成功展現超越進化的進化,大幅提升他們的戰鬥能力,但之後的日本不僅變得很不可愛,還踏上魔化的不歸路。
變得強大以後的日本,展現出新興的民族自豪感。他們將日本價值點好點滿,認同自己是卓越不凡的大和民族,利用神道教的天皇崇拜,凝聚日本人的向心力。
一八九四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巨大的中國,並得到了他們歷史上的第一個殖民地臺灣。一九○五年,日本又一次打倒強敵,戰勝歐洲列強之一的俄羅斯,為接下來在朝鮮半島與東北的殖民奠定先機。
一次又一次對外戰爭的成功,帝國主義是會上癮的。他們開始相信霸道就是王道,只要拳頭夠大,戰爭就可以解決所有的社會矛盾。在黑船來航後的幾十年,破舊來之陋習,求知識於世界,日本徹底實現了維新。他們不只學習、模仿西方,甚至適應並超越西方。只是,在召喚出現代化的同時,他們當時並不曉得自己正獻祭出許多良善溫柔的價值。
一九二○年代後期,日本國內的金融業遇到嚴重的問題,加上隨後經濟大恐慌的打擊,日本陷入了經濟混亂,許多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地方農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然而,在黑暗時代,有些人選擇用光明照亮黑暗,有些人則選擇用黑暗闖出黑暗。
我現在很窮,但是我拳頭夠大,把別人的資源搶過來,就能解決當下的問題,那就搶吧!我現在很痛苦,但是我拳頭夠大,把別人痛扁一頓,就能用勝利轉移痛苦,就能用他人的災難,填平自己的不幸,還能兌換成新的自信,這就是軍國主義!打仗可以升官,打仗可以發財,只要繼續戰下去,只要繼續贏下去,只要這樣繼續想著,就會一步一步走向極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真的能夠一直贏下去嗎?你還記得一九四五年兩顆原子彈投向了哪裡嗎?
進化,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還是成為一個更好戰的人?有永遠都不會輸的戰爭嗎?真正的強者懂得示弱,懂得低頭,懂得仔細瞧瞧自己的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拋掉歷史教科書,換上宜蓉老師的「歐美近代史」,你會發現看似嚴肅的事件背後,其實蘊藏許多有趣好玩的小知識。趁著暑假的空檔,跟著老師一起穿越時空,走往人文智慧的隧道避暑吧!

課本短短幾句話,背後全是神展開!

OSSO~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

撲克牌上的四張老K,原來各有厲害的來頭?拿破崙不光是軍事宅,寫情書更是一把罩?……以一篇〈邀古人速解108新課綱〉轟動武林、驚動部長的吳宜蓉老師,透過生動風趣的文字,為你重新解讀歐美近代史,從穿越時空最不能遇見的老公到拿破崙vs.笛卡兒的情書對抗賽,從美國歷史最偉大的總統到史上「顏值」最高的國父,既有哏又有料,徹底把你對歐美近代史的刻板印象完全打掉重練,讓你看完之後忍不住大呼:不要旋轉我!原來歷史課本這麼有趣!

今晚,我想來點 不一樣的歐美近代史!

這樣的歷史課我可以

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2

中世紀的「獵巫」風潮,原來只是民眾「厭世」的代罪羔羊?馬丁.路德不僅是最早的網紅,還靠嘴砲引發了「宗教改革」?……從十字軍東征到地理大發現,從啟蒙運動到英國脫歐,吳宜蓉老師繼備受好評的《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後,再次以活潑生動的文字,帶領我們深入探索歷史課本上短短一句話沒告訴你的真相,發掘隱藏在枯燥的人名、地名、年代與事件背後的秘密,你將發現,歷史課從此不再是「瞌睡課」,而是精采有趣到完全顛覆你的想像!

吳宜蓉《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

新書分享會
2024年8月31日(週六)15:00~16:00
誠品書店 高雄大遠百店 高雄市苓雅區三多四路21號17樓

2024年9月7日(週六)15:00~16:30
紀伊國屋書店 台北微風店 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南路一段39號 微風廣場5F

    |詳細活動資訊,請見皇冠文化集團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