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習得「安全感」,找回安穩自信的自己! 心理療癒名家蘇絢慧,最深入台灣人心理狀態的書寫! 尋回內在幸福力量,開展更廣闊的人生地圖。 蘇絢慧帶領你洞察內在,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Facebook Instagram
即日起,新書預購79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讀冊 
三民 皇冠讀樂網 
隨書附贈
「安全感收納」金句書籤


(一組5款)
對友誼或伴侶的信任度極低,感覺隨時會被背叛或拋棄?
面對健康狀況莫名憂慮,總是一點不舒服就懷疑自己生病?
使用金錢小心翼翼,害怕突如其來的開支會造成經濟壓力?
在工作崗位上沒有歸屬感,常常擔心自己會不會突然失業?

很多時候,你是否覺得自己好沒有「安全感」,越努力卻越焦慮?事實上,真正的安全感是渴望穩定的心理需求、面對人生的柔韌心態,更是生命的基本價值,卻往往在歷經環境變故與情緒創傷後,逐漸消耗匱乏,最後陷入情緒不安、生活混亂的惡性循環。

知名自我療癒心理專家蘇絢慧認為,你雖然無法阻止安全感丟失,但卻可以「重新習得」!面對吞噬你的「生命陰影」,只要阻斷心理制約與情緒性傷害,就能透過修復創傷,重建內在安全感。

本書透過「習得安全感」十步驟,幫你逐一建立自我界線、賦予全新思維、坦然面對傷痛、找回自我價值,進而突破內心的限制與框架,重塑穩固的「心理安全感」!只要焦慮的情緒化解了、情感的創傷修復了、內心的網路重建了,你便能牢牢掌握生命的安穩,找回安頓自我的強大底氣!
習得安全感,你的心可以更強大!

就人的心理需求來說,「安全感」和「自尊」相同,皆是一個人內在的根本,是一個人成長的地基,至關重要,不可缺失。
重新習得安全感的過程,等於重建自我防護的能力。為自己確保內在的安全心理空間,不會受他人侵擾和越界干涉,能確實擁有自我領域範圍的自主權。
內在有力量了,才不會落入習慣性的無助,再度被幼年時制約的信念綁架,造成無法離開不適合的關係,反而用盡一切心力,只為了得到一份有害關係的認同。
重新修復心理的不安全感,是著手把自己從過去驚慌失措的封存記憶中解救出來,不再任由受傷受苦的記憶不斷地再侵蝕自己、威嚇自己。
無法規劃什麼,也對未來不抱有任何希望,更不相信自己的生活能有什麼改變的人,就只能在安全線之下載浮載沉,直到耗盡生命的那一天到來。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同時具有社工師專門技術人員國家及格證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博士候選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碩士。 早期為醫學中心社工師,再修習心理諮商專業之後轉任醫學中心諮商心理師,並曾任大專兼任諮商心理師及機構諮商心理師。為了更好的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創立了「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後續再成立「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提供個人與關係的心理諮商服務。 心理療癒及自我成長相關著作已有28本,由平安文化出版的《習得安全感》為第29本著作。

安全感,攸關一生的核心需求

內心的安全感,是我們處事行動的關鍵,不僅影響你的各種人際關係,影響你人生所做的各種選擇,還會影響你對待自己的眼光與態度,影響著你的生活型態。安全感尤其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唯有內建基礎安全感,我們才可能在這世上建構我們想要實現的人生、成就想成為的自己,真正地往上成長,達成自我實現。 能讓你如此無所畏懼的關鍵,在於你有對自己的基本信心,相信自己無論如何都能把自己照顧妥善,面對與解決所遭遇的問題。然而,這卻也是困難的地方,因為人生一趟,著實有太多未知的情況、未知的問題。時常感到不安全感的人,正是如此聚焦在那些「我無法控制」的事上。對一個焦慮不安的人來說,把生活一切控制好是何等重要的事,但偏偏要把一切控制好、控制住,卻是那麼困難的事。這就像是拿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非常矛盾。 一心一意想要控制好周遭一切的人,不只想控制周圍的人事物,而是無論存在或不存在的,都要由自己設定好、控制好,以免萬一有個不測,自己會驚慌失措、手忙腳亂、腦袋空白,而導致極度可怕的結果。對這樣可怕的結果,腦中無法克制地會產生各種災難化情節的想像,好似只要那個情況發生了,自己就無立足之地,自己就會完蛋了、死定了。 這是落入神經迴路自動化運作的情況。長期慣性運作下,大腦習慣說些恐嚇自己和耗損自己的話,這些話很真實,但往往不是客觀事實,反而形成多慮的神經質偏向,造成慣性多慮和不安反應,以致對自己的應付情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質疑、不確定、無法果斷,同時造成低自尊,無法認同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歷練足夠去因應萬變,也就更加容易慌張,心難安。 人生是因應「萬變」的,充滿各種變化、看似平靜的日常,潛藏著各式各樣的「無常」。瞬間萬變的外界,讓你始料未及,從未想過事情怎麼會變成那樣。 不僅是天災,諸如地震、大雨、洪水、土石流,又或是人為不小心造成的人禍傷害,更是難以全然避免。這如剛剛說到的矛盾之處,一心一意想控制住、控制好所有人事物的人,卻始終迴避一個「事實」的存在,那就是這世界的無常是不可控的。越想控制就越不如願,越不如願就越驚慌失措。尤其在人際關係上,「人」是生物、是動物、是多樣面貌的存在體,越是想透過控制人來獲取安全感,就越缺失與人相處的溝通、協調能力。 一味地想以「控制」手段來進行施壓、威嚇、束縛,就等於在累加未來不可預知的劇烈對抗及反彈力量爆發,也不停地削弱自己可以應對不同與人對話及互動的能力,越來越迴避與人接觸,恐懼與人互動。 因此,處於多變的人生際遇,或是經歷無常萬變的世間,不是要以「控制」來當作「面對」的方式,而是要試著發展彈性應變的因應能力,這也是韌性的一種展現。 只想以「控制的手段」來面對人世變化的人,把自己或他人或世界,都看成死的、非生物、是物體,以為只要擺布、指令、強壓,就能用暴力制服,就如同把一個無生命的物件任意挪去另一處,把自己認為該擺在什麼地方的東西,按照自己的想法擺設就可以了。正是這樣的認知想法,此種深層邏輯,使人無法與另一個人、另一群人具有相處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因為只要他想擺布和指示,別人都應該照著他的想法和認定發生或進行。怎麼可以有人不是這樣?怎麼可以有人不照著規矩或天經地義的道理行事?這個時候,他會因為失去控制的感覺而慌張、焦慮,同時又感覺到挫折而感到憤怒亟欲攻擊1,想消滅對方造成的錯誤。 所以,安全感不是我們小孩時所想的那種安全感:總是有人幫我們遮風擋雨、總有人在,並提供最安全、零失誤的看顧;或是以為安全感是如《聖經》所說的伊甸園,有一位神的花園讓你安在,不用經歷人類生命會經歷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只要你「乖」、「聽話」、「順從」,那麼就不會經歷什麼困苦艱難,也不會遭遇任何患難。 這種未經世事及現實考驗的幻想,不是「安全感」,那僅是天真的期待,以及幼童心靈所產生的理想生活。別忘了孩子的階段是處在被保護中的狀態,尚未啟動自身的潛能,可以以己之力去面對人生的際遇。 真正的「安全感」雖然有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但其實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影響著人的情緒、認知以及行為。安全感源自於人對自身環境、與他人的關係,及自我認知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的能力,進而在社會環境中,人能感覺到自己可以自在地表達自我、提出意見而不必擔心負面後果,此種基本信任感是我們人際安全感的重要根基。這種安全感鼓勵開放溝通、創新和風險承擔,是社會、團隊或組織單位能否健康的關鍵。 由於安全感對人生的影響至關重大,攸關一生際遇與各種人生選擇,想過一個不過度控制的生活,隨遇而安,擁有面對挑戰及變化的勇氣,這絕對少不了內在安全感奠定。但安全感確實沒辦法靠不停的自我暗示就能發生,內在安全感議題,很需要能聚焦面對與討論,甚至需要重新調整與修正過往具有損害性的「情感創傷」與「生活驟變」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才能重建我們內在的安全感,修復我們與他人的人際安全感。 書寫這本書是基於這樣的動機與目的:希望為關心自己安全感狀態,或已有覺察自己深受內在脆弱安全感影響,導致生活困在某一處境中迴旋的讀者,有完整且深入探討的歷程。透過書籍閱讀,進行內在認知溝通,也可嘗試為自己找到一些情境,重新調整自己面對及解讀的方式。不論拿起本書的你如何使用本書訊息,希望都有機會讓你更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更覺察與外在世界的關聯,有機會重新審視安全感之後,真正踏上自在安心的幸福道路,感到自己內在的安穩力量,應允自己開展更大的人生地圖、走往更寬廣的地方,離開過往受限視野,真正品味這充滿著各種體驗的豐盛世界。 很多時候,你是否覺得自己好沒有「安全感」,越努力卻越焦慮?本書透過「習得安全感」十步驟,幫你突破內心的限制與框架,重塑穩固的「心理安全感」,牢牢掌握生命的安穩,找回安頓自我的強大底氣!。更多精彩內容,都在《解放時間》。
定價:320元.特價:79253
放入購物車

越是「渴愛」,越變得不「可愛」。 「受害者情結」如何綁架我們的人生?

受害者情結

擺脫惡性糾葛的人際關係,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台灣第一本深入探討「受害者情結」的全方位療癒專書!


定價:320元.特價:79253
放入購物車

如果相遇是因為愛, 為何在愛情裡的我們,卻會那麼寂寞?

完美情人不存在

從愛戀關係的內在陰影和心理投射中覺醒,破除愛情幻覺

親愛的,為什麼我們不再親密?為什麼我總是愛上爛人? 如何戒掉有毒的依戀關係?你的愛情,其實是在回應你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