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田悠輔(なりた ゆうすけ)
美國耶魯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畢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哲學博士。
擔任過一橋大學客座副教授、史丹佛大學客座副教授、東京大學招聘研究員、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曾獲頒最佳畢業論文的大內兵衛賞、內閣總理大臣賞、開放創新大賞、MIT科技評論 Innovatours under 35 Japan.KDDI Foundation Award貢獻賞等。
專業是運用數據資料、演算法、詩文,來展開商業活動、公共政策的規劃。從電商到教育、醫療政策,努力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與企業或自治團體展開共同研究事業。曾參與報導、討論、綜藝、搞笑等各種類型電視和Youtube頻道的企劃和演出。
一開始想斷言的事
濃重的灰雲覆蓋日本。那是停滯與衰退的積雨雲。要怎麼做才能撥雲見日?應該是靠政治吧。如何才能改變政治呢?應該是靠選舉吧。年輕人要去選舉投票,促成世代交替,將政治的眼光擺向未來。每到選舉就會聽到這番話。
但我在此斷言。年輕人去選舉投票,如果只是「參與政治」,什麼也改變不了。現今的日本人平均年齡是48歲,不滿30歲的人口占全體的26%*1。在所有有投票權的人當中,不滿30歲的人占13.1%。而在二○二一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所有投票者中不滿30歲的人只占了8.6%*2。年輕人算是極少數派。就算年輕人的投票率提升,和六、七十歲的人一樣會去投票,但身為極少數派的年輕人一樣是極少數派。在選舉中同樣是會落敗的極少數派。
年輕人本身的行動,也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效果。這指的是日本年輕人的投票對象,與高齡者的投票對象幾乎沒什麼不同。20~30歲人口的自民黨支持率,與60~70歲人口幾乎一樣,甚至還更高*3。這表示就算年輕人去投票,選舉結果一樣不會改變,無法對政治人物造成壓力*4。
更進一步來說,現今的日本政治和社會所面臨的處境沒那麼簡單,會因為年輕人參與政治或選舉投票這樣的溫吞行動,就有所改變。深陷在數十年不動如山的慢性停滯和危機中,想要加以翻轉,就像是要將一艘嚴重鏽蝕,逐漸沉沒的昭和豪華客船,從水中打撈上來一樣,是一項大工程。
具體來說,要打造出只有年輕人能投票和參選的選區,或是年輕人引發叛變,從某個年齡層以上的人們手中奪取(被)選舉權,就是這樣的革命。或是對這個國家感到死心的年輕人,建立新的獨立國家。這種像三流小說般的閃電,要是不狠狠地炸裂一番,覆蓋日本政治和社會的烏雲便不會散消*5。
我們都有個壞習慣。現有的選舉或政治的遊戲,要如何參與,該怎麼玩?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念頭,這就是壞習慣。但有這樣的想法時,就已經註定輸了。「年輕人,去投票吧」,當年輕人被捲入這樣的廣告宣傳中時,其實只是被迫在那些老人們的掌心裡擺出戰鬥姿勢,一定得意識到這點才行。
不管年輕人在掌心上跳得再華麗,再怎麼深思熟慮,前往投票,如何在社群網站上發文呼籲「#去投票吧」,但在目前的選舉結構下,既然年輕人是極少數派,就改變不了結果。只是在宣洩內心的不滿罷了。雖然有人會說,這種話說不得,但這是事實,無可奈何。
這並不是在嘲笑。而是呼籲大家要關注更重要的事。什麼是更重要的事?要思考選舉、政治,以及民主主義這樣的遊戲規則,要怎麼去改變。改變規則,也就是小型革命。
如果革命是100分,則投票或當上國會議員,只有1分或5分,可說是杯水車薪。保證什麼也改變不了。如果只是用這種半調子的方式來宣洩不滿,讓問題模糊化,還不如在屋裡邊喝拿鐵咖啡,邊玩遊戲,還比較快樂,而且CP值也比較高。
是要革命,還是拿鐵?本書就是幫助你做終極選擇的指南書。
在這個狂飆的年代,民主已然失能。不同世代互相撕扯,社會的對立越發緊張。如何真正落實民意,讓國家回歸人民手中?本書透過科學實證,為陷入迷茫的民主國家提供嶄新的改革思路,直指「未來民主主義」的挑戰與機會!更多精彩內容,都在《22世紀的民主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