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專欄哦NO!不要跟我去旅行
旅遊數十年,寫作也數十年,我卻少寫旅遊書,
正因為旅行的美好如不身歷其境,其實很難想像,
就像再美味的餐廳,不能叫你看看菜單就滿足一樣……
我如果不是正在旅行,就是在計畫下一次的旅行。
去過六十個國家、八百個城市,我有一張世界地圖,用彩色大頭針,密密麻麻釘滿了我走過的地方,而我仍不知足,仍樂此不疲的看著那些我尚未涉足的土地,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渴望和想像。
為什麼非要去旅行不可呢?一個個未知的地方,完全不熟悉的環境,充滿變數的行程,不知在想些什麼的陌生人,以及各種無法預測的狀況……旅行,未必都是 歡樂,常常是一連串的壞事、糗事、慘事,甚至不幸的事。
卻也都是從此以後,最津津樂道的事。
有一種說法:為什麼悲劇遠比喜劇更能深植人心呢?
那是因為快樂是短暫的、輕飄飄的、稍縱即逝的;而痛苦則是深刻、長久,而且無比沉重。所以「不好的事」,往往比「好事」更讓我們記憶猶新;甚至永誌不忘。
而偏偏人生,又常常充滿不好的事,變化莫測、難以掌握的旅行尤其如此。
話又說回來了,「不好的事」只要沒有不好到造成重大傷亡,事後想起來,卻又覺得充滿了趣味:或者峰迴路轉,或者驚險刺激,有可能是恍然驚醒,也有可能是絕處逢生……每次向朋友們敘述哪裡的風景是如何美麗,大家多半「哦」的一聲、禮貌性的反應一下;可是若說到沒趕上飛機找不到旅館迷了路丟了人淪落到睡火車站,他們的眼睛就不由得閃閃發亮,真心真意的對你的旅行發生了「興趣」。
而且非常想知道:後來怎麼了?還會更慘嗎?
這也不是壞心,因為大家都知道你既能平平安安坐在這裡吹牛,想必最後是沒事了,那就不妨把其中的種種驚險、困窘、慌亂、悲慘……凡是可笑可愕之事,都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就像一部動作電影,男主角若不被打、被追、被陷害、被囚禁、被「差一點沒命」,讓觀眾的心情隨之高低起伏、驚歎連連,誰會想看呀?
承認吧!我們最有興趣的,就是別人的不幸。
旅遊數十年,寫作也數十年,我卻少寫旅遊書,正因為旅行的美好如不身歷其境,其實很難想像,就像再美味的餐廳,不能叫你看看菜單就滿足一樣。望梅既不能止渴,不如告訴你我怎樣去尋梅、採梅、千辛萬苦吃到梅,卻差點被梅子嗆死,還被梅的主人追罵驅打,最後才發現,自己吃到的不是梅,是一顆李子……
這樣就高興了吧?不必跟我去旅行,用看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