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間奏曲

Ritournelle dela faim

  • 作者:勒.克萊喬
  • 譯者:尉遲秀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9/10/09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221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581-9
  • 系列:當代經典
  • 規格:平裝/25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法國文學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得獎後第一部作品!
法國熱賣突破30萬冊!

我感覺過飢餓,知道飢餓是怎麼回事,
但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講的是另一種飢餓……

這是光燦奪目的爵士年代,歌舞昇平的花都巴黎,布杭家族的獨生女艾蝶兒在鍾愛她的舅公照拂下,在週日沙龍的衣香鬢影中寂寞地成長。

這也是山雨欲來的大戰前夕,艾蝶兒與舊俄貴族之女榭妮亞、失怙的英國青年羅宏,在人生路口找到了彼此,一起對抗著紙醉金迷表象下的虛無暗流。

這時,艾蝶兒的舅公過世了,他將遺產以及與艾蝶兒一同設計的「紫房屋」重建計畫留給了她。但在戰爭的陰影下,這只是家族崩裂的第一個徵兆,而蟄伏體內的飢餓本能也讓艾蝶兒發現,她第一次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勒‧克萊喬在榮獲諾貝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中,回歸家族記憶,以母親在二次大戰前後的成長經歷,寫下這部《飢餓間奏曲》。他以冷靜的語調,用爵士年代的璀燦風華反襯戰禍將至的沉重氛圍,寫出在無聲處聽見驚雷的震撼,也帶出這段不同凡響的戰爭回憶與家族故事。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旅法作家】邱瑞鑾‧【輔仁大學法文系主任】洪藤月‧【名譯者、中央大學法文系教授】翁德明‧【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有成‧【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李奭學◎極力推薦

關於作者
勒.克萊喬 J. M. G. Le Clézio

一九四O年出生於法國尼斯。二十三歲時,即以第一部小說《筆錄》榮獲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賀那多獎」。一九八O年,再以《沙漠》一書獲頒法蘭西學院「保羅˙莫杭大獎」。一九九四年,法國《閱讀》雜誌舉辦讀者票選「最喜愛的作家」,克萊喬榮膺榜首。一九九八年,他又獲頒「摩納哥皮耶王子文學獎」,以表彰他在文壇上卓越的創作成就。二○○八年,克萊喬更進一步榮獲文壇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文學之路攀上顛峰。《飢餓間奏曲》為克萊喬得獎後的最新力作,旨在紀念母親度過的戰爭年代。

克萊喬的作品多以漂泊不定的邊緣人物為主角,這些人物的存在,以一連串的遷徙建構起來,漂泊則是他們自由的標記。他的作品也常反映出他對原始部落、消逝的古老文化的關注,他認為這些原始文明遠比建立在理智上的歐洲文明來得強烈、熱情,對世界也有更為感官性、直覺性的認知。為此,他在文字的運用上,也以激發讀者的感官為主,表現出「小說的本質不在於呈現重建過的真實感,它有點像舞蹈……能讓一旁觀舞的人覺得『腳癢』」。

他另著有《金魚》、《偶遇》、《奧尼查市》、《漂泊的星》等作品。
內容試閱
我知道飢餓是怎麼回事,我感覺過飢餓。小時候,大戰結束,我跟著一群人在路上,追在美國人的卡車旁邊跑,我伸長了手去抓美國大兵使勁扔出來的口香糖、巧克力、麵包。小時候,我對肥肉如此飢渴,甚至會去喝沙丁魚罐頭的油,我快樂地舔著祖母為了讓我變壯而餵我魚肝油用的湯匙。我對鹽巴如此渴求,甚至會去廚房,從鹽罐裡挖出滿手的灰鹽來吃。

小時候,第一次嚐到白麵包。不是麵包師傅做的那種圓形大麵包──顏色介於灰褐之間,用變質的麵粉摻上木屑做成的,我三歲的時候差點因此送命。我吃到的白麵包是方的,高筋麵粉套模子做的,很輕,很香,麵包心跟我寫字的紙一樣白。在紙上寫字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嘴裡都是水,彷彿時光並未逝去,我和我的兒時直接連起來了。這片麵包入口即化,化作雲,我才塞進嘴裡就吵著要另一片了,還要,還要,如果祖母沒把麵包收進櫥子裡鎖起來,我可以一下子吃光,吃到不舒服為止。或許,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滿足的了,從此我不曾吃過如此飽足我的飢餓、讓我如此滿足的東西。

我吃美國的Spam牌餐肉罐頭。許久以後,我還留著那些用一把小鑰匙捲開的金屬罐頭,我拿它們做成戰艦,還小心翼翼地塗上灰色油漆。罐頭裡的粉紅肉糜,邊上鑲著一圈透明肉凍,帶著點肥皂味,讓我充滿幸福的感覺。新鮮的肉味,餐肉在我舌上留下一層薄膜般的脂肪,覆在我喉嚨的深處。後來,對其他人來說,對那些不曾體會過飢餓的人來說,這種肉糜應該是恐怖的……more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