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擁有讚美的習慣
沒有人被讚美了還會生氣。
『箱田先生,幹嘛稱讚我。不要稱讚了,這個蠢貨!』沒有人會這麼說。
當然,還是會有人在嘴上說:『箱田先生,不要說這麼客套的話啦,我會不好意思的。』
但是內心一定是『再多說一點,你這個說法還不夠啦!』這麼想的吧!
我們本來比較在意的,就是別人怎麼想自己的,而不是自己是怎麼活的。
希望被別人想得很好,這是人類最大慾望之一。所以認同別人,讚美別人,是讓人際關係變好的重要方法。這並不是客套話。客套話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謊言。
說了謊的話,當然就會得到負面的反應,但是人類被這些客套話讚美了、認同了,還是會感高興的。
因為人不是對事實,而是對『用語』有反應。
人們渴求溫柔的用語、溫暖的辭彙、貼心的語言。話語不用花錢。就像前面說的微笑一樣。付出再多,都花不到一分錢,而且就能讓對方喜悅。
『山崎先生,你上個月銷售了三千萬日幣呢。好厲害唷。目標營業額才兩千六百萬,等於你超過了四百萬。真是了不起呀。』這麼說之後,『謝謝。托課長的福,總算是成功了。這個月我也會努力,希望能再超額。』一定會得到相上述一般正面的回應吧!
從現在開始,養成稱讚別人的習慣吧!
和人見面的時候,時常先提前想想:這次該怎麼讚美對方,這是十分必要的。
要能有效地稱讚對方,需要非常注意觀察對方。應該找出對方的優點,然後誠心誠意地讚美對方。
請別讓對方的任何言行舉止逃過你的眼睛,養成讚美的習慣吧!]
利用『比馬龍效應』讓對方有幹勁
關於讚美別人,有名的山本五十六將軍元帥曾有這麼一句話『恭親示範加說明,嚴查究對方演練。若無適時行褒捧,難動部下把命拼』。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認為『要讓人行動,重要的是稱讚他和對他有所期待』,並提出了『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是希臘神話裡頭一個青年的名字。他是雕刻名匠,某一天,他雕刻了一個年輕美麗女性的雕像。
『真是一個完美的女人啊!』在每天欣賞這個雕像的情況下,他竟然愛上了這個女人雕像。知道這件事的女神維納斯,就問了比馬龍:『你真的愛這個女人雕像嗎?』
青年的回答始終如一:『是的』。維納斯聽到他這麼說,便對雕像吹了一口氣,讓她變成真正的人類。比馬龍和她結婚生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個『窈窕淑女』的原著神話故事,說明了人是會朝著自己打從心裡冀望、期待的方向前進的。
接著讚美、和對他人有所期待,就能讓對方的能力發揮。這稱為『期待效應』。
舉例來說,我在高中時代曾是劍道社的成員。在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成了隊長。從此以後學弟妹們就都叫我『隊長』或是『主將』,在和別的學校比賽的時候,我也是以主將的身分出場。
在這個情況下我發現,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很自然地就像個主將一般。
拿破崙曾說:『制服造就軍隊。』我則覺得來自周圍對主將的期待,讓我自己變身,在不知不覺間,就成為一個言行舉止都像主將的人。這也可以說是『自我比馬龍效應』。
期待對方,對方就會回應你的期待。
這就是『比馬龍效應』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