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當談話開始變質
我們都了解談話變了樣的感覺。三種最常見的徵狀包括:
一、權力動態明顯不平衡。也許是因為與會的人之間的層級或不平等而明白顯露,或者因為少數人的專業凌駕其他人而不明顯。這可以從幾個人的壓倒性聲音或其他人的沉默看出。
二、目的不明確。召集人們討論一個話題,不等於能讓人們了解集會的目的。沒有目的,就無法把談話向前推進。有些人可能努力想解?問題,有些人則是在探索,而兩者都不是面對談話的正確態度。
三、流於無謂的批判。這通常是由上列幾種狀況引起的,在這情況下,參與談話的一個小集團會從對話的主題轉而開始抨擊對話本身。這是最常見也最令人氣餒的一種談話結局,使對話完全失效。很不幸的是這現象越來越普遍。
這些現象都不太可能就此變得陌生,而談話因為這些「徵狀」而失敗或陷入惡性循環的例子也將屢見不鮮。
說到能夠進行艱難對話的人,我們想到的往往是那些手段高超嫻熟的專家:調解人、斡旋者、心理學家和人質談判專家。但是,以設計者的姿態展開對話意謂著你把對話當作你創造、設計的東西,而不是你促成的東西。這是莫大的解放,只要你開始思考你如何能透過設計而不是純粹的意志力來影響談話的結構和感覺,也就有了新的可能性。它依賴的不是你的人際交往技能,而是一套不同的技能:發現機會並加以設計以塑造結果和影響力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對許多人來說,這些工具能讓人對談話進行創造性的掌控。當談話開始走偏,你可以把創意當成一種慈善的力量。把創造性構想應用到談話中的最強有力的一點是,這些構想有助於平衡權力,防止不平等,而且是以一種包含在談話的支配架構中的方式來進行的。我們將檢視許多害羞的人可用來表達自己的談話形式,人們可以測試一些自己沒把握的點子,而批評會讓人感覺有建設性,甚至好玩有趣。 採取創造性對話有助於我們展開更平等的對話,而不需控管語言或場合。
創造對話
當我開始為本書進行調查,我又找到了希望,我覺得我可以樂觀地書寫、討論關於談話的未來,而又不會對它過度樂觀。為什麼?
我一次又一次發現,有證據顯示許多人在各種令人驚訝的情況下堅持不懈,進行艱難的對話。我看見更多人跨越鴻溝,而不是陷入其中。我目睹許多人處理困難的話題,不是懷著恐懼,而是帶著興奮,甚至喜悅。
我見到許多成功的心靈修行。我前往西班牙朝聖,又去了喜馬拉雅山,想弄清楚為何那麼多人和朝聖夥伴結下終生情誼。我靜靜坐在貴格會(Quaker)的集會中,以便深入理解貴格會的聆聽、見證和作證形式,並和猶太拉比談論逾越節家宴和七日服喪期,兩者都創造了儀式來度過危機以及使用舊形式來討論當代問題。
我和心理學者和人類學者談話。和心理學家的一些對話是關於人如何利用沉默等特定工具,或者姿勢如何影響你對事情的想法和感受。但我們也談到創造性過程,以及我們可以從應用於談話藝術的創造心理學中學到什麼。有些談話只是為了克服我寫書的困難。
接著我轉向藝術家,我和導演談到劇院如何吸引、重新吸引觀眾。一位知名劇作家和我談到創作的奮鬥,以及如何為了創作而堅持不懈,必須不斷重新評估現有的東西,努力從一堆看似瑣碎虛幻的文字創造出作品來。這當然是一種期待透過對白進行改變的奮鬥,它是否會輕易溜走,一群人能否找到意義,你能否光憑著語言做出改變,或者建立新的東西。
我在改造了抗議主題歌的唱詩班唱歌,並和美國本土說書人會面,聽他們如何將歌唱融入他們的工作。我見了遊戲設計師,以了解規則的變化方式,以及遊戲和對話之間的微妙景致。
最後,我回顧自己身為藝術家、建築師和設計師的一生,尋找埋藏在這些經驗中的種種教訓。
本書彙集了從許多從事對話者的一個又一個案例得來的知識。本書彙集了許多關於如何操縱看似失敗的談話的技巧和訣竅,書中充滿各種可幫助你學習讓談話方式變得有趣、充滿創意的實踐法,有的簡單,有的複雜。
顯而易見,有七個基本元素,我視之為創造性對話的七要素:投入、創造性傾聽、明晰、情境、規範、改變,最後是創造。讓我們很快地逐項介紹一下。
投入:我們多數人在交談時只有一個目的:說服其他人我們是對的,他們是錯的。有什麼不可以?堅持自己的信念讓我們感覺安全又?大。但創造性對話非常不一樣。它關係到開放性的探索。捨棄自己的想法,起碼不要緊抓不放。投入對話本身,投注在和我們談話的人身上。這是一種充滿勇氣和樂觀的行為,也幾乎是全世界最困難的事。所以,問自己:我夠投入嗎?
創造性傾聽:多數人都不善於傾聽,樂在其中的人更是少。我們把它看成像是雜務的東西,不斷點頭,恭順地保持沉默,等著輪到自己說話。傾聽確實可以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有生產力、令人滿足而愉悅。藉由創造性傾聽,我們可以學著讓別人把話說得更分明,測試和我們不一樣的觀點,接納我們自己的反應和判斷。當我們以這種方式聆聽,就是在積極尋找創意的線索。
明晰:對話有賴於最基本的元素:言語。然而言語充滿了誤解。許多複雜或科技術語並非人人了解,許多字彙我們每天都在使用,且以為我們對它的意義有同樣的認知,其實不然。結果,太多對話迷失在我們聽見的字彙,以及別人使用的字彙背後的意義之間。但如果我們能在談話一開始就尋求我們所使用的字彙和術語的明確性和定義,我們便可以建立一種共同的語言,甚至找出共同的價值觀。正確的言語能讓我們趨於一致,引導我們一起往前推進。
情境:談話地點對談話的進行有很大的影響。空間確實能決定劇本:有些空間能賦予對話更多活力和生命,有些會讓對白變得沉悶。我們將學習為你期待的對話選擇空間。有時這意謂著就現有的空間重新進行安排,有時只是一個微妙的位置變化,便足以對各種可能的對話產生巨大影響。
規範:每一場對話都有規則,但這些規則往往秘而不宣、武斷或不公平。結果每個人都很氣餒,完全沒有公正或有成效的感覺,最後聲音最大的占上風,把對話變成個人的獨白。然而,正如任何設計者都會告訴你的,規範能夠激發創造力。規則可以讓我們自由。首先,我們必須拒絕別人的規則手冊,著手為我們想要的對話以及我們想建立的群體設計更好的規範。本章將探討如何使用整套規則和各種限制,使我們的對話更真誠、有趣而可靠,而且更有意義。
改變:所有創造性對話都需要一個改變時機——當一群人成為一個致力於創造的群體的一刻。這個集體改變的時刻讓我們能想像將一場對話向前推動,並且激發行動的潛力。這麼做的最佳工具可以在我們的一些最古老神聖的習俗中找到。讓我們打造群體和真實連結的熟悉而神聖的經文、宣誓和承諾一直是人類經驗的核心。它們能提供節奏感和沉思的空檔,它們能提供直觀的前進道路——即使並不明顯。
創造:我們何時會停止說話,開始行動?那麼多有影響力的對話激發了無數出色的點子,而這些點子當中有一些從未付諸實行。創造是從可行的想法轉變為明白的行動。創造意謂著弄清楚參與談話的人是否能把所有點子變成現實。創造關係到尋求重新投入的勇氣,關係到把對話帶入真實世界。
這七章是一整套工具,但同時也是七個步驟。它們是依序發生的,因為各項的難度是漸進式的。一開始做起來並不容易,但有許多練習你可以獨自進行。例如,學習用新的方式傾聽,就是你可以馬上開始嘗試的。
隨著工作的逐步推展,我們會需要群體中的更多人一起參與。你可以設定自己的規則,但需要群體的同意才能讓它們發揮作用。再者,本書後面的工作多半得依賴從較早工作中學到的知識:例如,如果不確保自己充分理解了設立規則的理由,你就很難妥善地擬定規則。
此外,你會經常在本書中看到「中場休息」(conversation break)片段,它們的功能和任何大型集會、會議或長時間談話的休息時間類似。你也知道,有時你會在這類集會中歇息一下,以便把某件事完成,發一封電郵,去一下盥洗室,或者吃點東西。但有時你會發現自己被某個有趣的人吸引,於是你聊個沒完,而且從中得到啟發。
這裡也一樣。有時這種休息時間是你可以馬上去做的短暫動作,有時稍微長一點,能讓你去探索一些能激發你在談話中採取新方法或新的心態的事物。如同在現實世界,休息時間不盡然相同,但它們確實能給你一種行動、靈感的片刻,有時就只是暫停一下。
但最重要的,我希望本書能將我看見的希望呈現給你。
因此,當你感覺跟人對話好難,或者當這想法似乎正到處流傳,本書應該是一種提醒:你辦得到,人們正在做。不要屈服。
當談話顯得困難,當它讓你緊張,當你感到危險或不安,記住這個核心教訓:對話終究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我們並非只是對話的參與者或受害者,我們也能成為許多重要對話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