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世代:租來的夢想,不是真正的夢想!低薪低就時代想要實現夢想,闖,就對了!

Hustle: The Power to Charge Your Life with Money,Meaning, and Momentum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夢想別用租的,請擁有它

只有一個簡單的原理。除了愛,人可以奉獻最神聖的東西就是勞力了。而不知道為什麼,一路走來,我們常常忘記它。擁有勞力是非常珍貴的,能夠連結勞力與愛,就是完美的合併。
──《戰略室》裡的詹姆斯.卡維爾


◎不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
我們選擇做的工作反映了我們的性格。我們不打算把那當成無關緊要的努力或偶然的發洩途徑。但我們逃不過這個事實:我們太多人耗掉黃金歲月比前人更努力工作,卻拿不出成績來。
白天,我們困在單調乏味、不是沒成就感就是朝不保夕的工作;晚上,我們埋在越堆越高的信用卡和助學貸款的債務底下。我們浪費了好幾年的生命,像倉鼠一般踩著專橫規則和不理性恐懼組成的無情輪子轉。我們把自由託付給早已過時、由他人掌控的朝九晚五制度,卻見到某些人能掌握他們的命運、擁有他們的夢想、收割他們的財富──以及,用某種細微的方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們已經參透我們很多人忽略的事情。
二十世紀時,我們全都信任一個看似運作順暢的獎勵系統。當我們追逐中產階級向上流動的夢想時,我們努力以赴、不辭辛勞。我們接受規則,換得不錯的薪水、穩定的工作、負擔得起的住宅和比父母舒適的生活。時至今日,忠誠已不能轉化為成就,「挺身而進」也不保證實現抱負。我們被要求扛下越來越重的責任,報酬卻不增反減;以往只要服從別人的計畫就可換來的安全、保障或一致性,也不再是保證。然而,在我們無法追求真正的自由之際,其他人卻掌握了表現創意的機會,找到與其天賦相輔相成、能樂在其中的工作,進而尋得他們想要的人生。他們的目標,他們的夢想,將他們的手段合理化。你的也可以。

◎所以我們的夢想怎麼了?
寶貝,請注意:後面兩頁可能會讓你不大舒服,那是故意的。勇敢一點,讀下去,了解我們怎麼來到這裡。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跟現在大同小異的社會,幾乎每一個有職業道德和成長企圖心的人,都可能建立穩定而向上流動的事業。那個時候,不論男女,人人買得起有白色柵欄的小房子。但在我們失業的經濟體,我們遭到全球化的力量連番重擊,他們聲稱「不存在」的通貨膨脹侵蝕了所有的調薪,多數人淪為薪資的奴隸,靠一張張支票過活的「月光族」,很少人能存夠更多的錢以應不時之需。
在今天的美國,有四千萬人被龐大的助學貸款綁住手腳,而有兩千萬人賴在爸媽家裡。我們問自己,我們的教育變得比房子還貴是怎麼回事?有人可以回答嗎?誰可以?誰可以?
說到房子,擁有一間養得起的房子怎麼樣呢?噢,今天買房子,別開玩笑了!我們好多人先淪為房奴,最後落得一貧如洗。全球各地有數百萬人跟我們有一樣的遭遇,努力工作,卻覺得被林林總總的不確定給勒住,一天比一天更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親愛的千禧世代和X世代:
事情不是一直這樣的。
我們真的很抱歉。
──嬰兒潮世代和偉大的一代上

這是令人煩惱的事態。正當我們開始賺比較多錢,當我們終於覺得成功在望,稅制又狠狠把我們打回現實。我們自己的一丁點夢想,在合理規則底下過日子的自由,到底怎麼了?
美國夢還存在嗎?還是死了?那取決於你問的對象。二○一五年哈佛大學政治學院一份民意調查問了十八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那個問題。受訪者差不多平均分裂:四八%答「死了」、四九%屬意肯定的「存在」。有意思的是,近五八%的大學畢業生表示對他們個人來說美國夢仍存在,而只有四二%的非大學畢業生這麼覺得。
我們也對三、四十歲的同儕做過非正式的民調,結果雷同,有近半受訪者相信美國夢不是已死就是在煉獄中。這使我們不禁覺得,或許近來某些政治論調是正確的。或許有更大的遊戲在背後運作?我們感覺得出來,卻看不透徹。

◎沒錯,維吉尼亞,比賽被操控了
如果你曾經覺得自己像別人棋賽裡的卒子,你有很多同伴。傳奇喜劇大師喬治.卡林(George Carlin)曾譏諷道:「那是個很大的俱樂部,而你不在裡面……他們告訴你要相信什麼、思考什麼、買什麼。那張桌子傾斜了,比賽被操控了,而似乎沒有人注意,沒有人在意。」
你選擇接受卡林令人沮喪的觀點也好、嗤之以鼻也罷,無庸置疑的是,每個人都在一張張看不見的蜘蛛網之間玩一樣的成功遊戲。而成功的遊戲是自滿和順從的遊戲。
這兒有個小秘密:我們不玩那場遊戲。你也不應該玩。
那些由來已久、教你怎麼過日子的短語,都是自滿和順從的典型:在課桌前坐好、做你該做的事、考好成績、買部車、成家、找像樣的工作、買房子、生二.二個小孩、四十年後你就可以退休、閒晃、去死了。被我說中了吧!
要信任現今的體制嗎?拜託喔。那是一場被操控的比賽,是設計來在我們成年之初就引誘我們進圈套,逃不出助學貸款、信用卡、膨脹的房貸、無成就感而很快就會外包給最低出價人的工作、價格過高的醫療和迅速商品化的「麥工」的桎梏。而絕大部分隨波逐流的人都討厭他們的工作。這不是誇飾法。根據蓋洛普(Gallup)的研究(喬納斯碰巧在那裡上班過──也討厭那份工作),世界各地有近九成的勞工覺得對自己的職業毫無感情可言。他們的工作常是挫折感而非成就感的來源。
這個問題最令人發狂的部分是,遵從種種舊規則,就像牽著一隻壓制我們的手。也就是說,體制似乎無所不用其極地要我們排隊站好;就算我們有千百個按「彈射」鈕、思索更佳途徑的理由,也似乎總能找到藉口乖乖留在原地。
而我們很清楚,那糟透了。

◎美國夢:本星期沒賣
傳統觀念認為,批判性思考能帶領我們邁向有意義的事業生涯,而大學對於培養能批判性思考的心智至關重要。仔細想想,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確實能帶我們走那條路,但大學未必是故事的要角。當然,大學經驗提供的價值或許不單是啟迪,但不管怎麼看,那種啟迪現在都不便宜,美國四年制學位的平均成本急遽上漲至六位數,比加拿大大學貴兩、三倍,相較於免費的德國大學更猶如天文數字──不少勇敢無畏的美國人和其他外國學生已開始湧入德國大學享受明顯的優勢。但對於選擇留在我們的國境內受教育的年輕人,不用怕。你永遠可以申請貸款。
所以我們申請了。噢,我們申請了。
美國助學貸款的總金額在最近幾年驟然升高。二○○七年的未償學貸總值五、一六○億美元,到二○一五年底,那增加超過一倍,達到一.二兆美元(一、二○○、○○○、○○○、○○○美元)──十二後面十一個零。史無前例,八年暴增一三○%。雪上加霜的是,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實質工資出現下滑。全國新到職者的平均薪資維持在四萬五千美元左右,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平均背負的助學貸款超過三萬美元。如果學生繼續念研究所,債務便可能激增至六位數。
當你找不到工作,卻仍得為那索價過高的學位繳貸款時,會發生什麼事呢?你倒楣透頂,現在你也被卡債掐住脖子了。
不同於信用卡債務,助學貸款的債務幾乎不可能透過現有的合法破產程序予以免除。這怪怪的,不是嗎?
請記得,對消費者來說,破產是保護我們避免因為自己的失策或不幸的環境而一輩子負債的機制。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依法向法院聲請終止所有類型的債務,就算是貪心或判斷欠佳而積欠的債務。因購買諾提克(Nautique)遊艇之類負擔不起的奢侈品、未深思熟慮的貸款擔保、欠稅未繳等招致的白痴債務,全都可以經由破產程序免除。但助學貸款仍幾乎不適用於這樣的體貼。
破產法庭較可能免除愚蠢的賭債而非出於善意的助學貸款。這有道理嗎?有的,但只在一個被操控的、旨在牟利的體制有道理。你猜是誰?就是那些投資組合裡以「助學貸款資產基礎證券」(student loan asset-backed security, SLABs)的形式擁有我們債務的人。這就是我們的體制,不管你喜不喜歡。
今天的畢業生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迫使他們拿較低工資支付較高學貸的體制中,使他們更可能在拚命擺脫債務不斷增多的困境時別無選擇,只能租用,而無法擁有自己的夢想。換句話說,他們接受無意義的工作。著有《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的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總結得好:如果社會有辦法集體自殺,有什麼比找出社會中所有最年輕、最有活力、創造力、最興高采烈的人,強迫他們負擔比如五萬美元的債務、讓他們非當奴隸不可更好的方式呢?於是你不聽音樂了。你不創造新文化了。你讓所有突然湧現的靈感悄悄溜走了。而我們的社會某種程度就是這麼回事。我們這個社會已經失去把有趣、富創意和稀奇古怪的人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了。
你可能會想知道這個:精明的雇主可能利用年輕員工的債務劣勢,明白剛進社會的法學院畢業生平均扛了八萬四千美元的學貸之類的。法律事務所可藉此決定薪水和工時,享受驚人的利益。畢竟,當你必須開始償還助學貸款,你就需要工作。而要保住那份工作,孩子,你最好乖乖聽話。
債和債引發的不滿不是美國特有的現象。債已成普遍現實,而那就像一把兩面刃。一方面,貸款提供我們受高等教育的門路,也是一條迫切需要的救生索,資助我們度過艱困時期,讓我們不致預算拮据、生意付諸流水──三個作者都有這種經驗。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不當或理解錯誤,債可能是會壓垮一切的狡詐工具。所以借款人請注意:謹慎舉債,而如果你賭對了,請心懷感激。
澳洲人的家庭負債──包括房貸、信用卡和個人信貸──超越其他國家、達到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三○%,這沒什麼大不了。妙就妙在,我們在澳大利亞的朋友堪稱世界最快樂的人。
因為缺錢,我們常不得不做改變人生的考量,無法等閒視之。而驅使我們掙脫不稱心的慣例、另尋機會的,往往是金錢以外的因素,例如我們對家人的愛,和對自由的渴望。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