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百貨百樣情
你喜歡百貨公司嗎?我很喜歡。當然一個城市本身便是一個百貨公司,我在東京這個大百貨公司每天都採購得不亦樂乎,不過真正的百貨公司也是我常去的地方。百貨公司雖然源起於西方,就和便利商店一樣,但將之發揚光大的卻是日本。每個人到百貨公司去,最初的目的不見得是去買東西,而是去感受時代氣氛,宏偉的建築、隨季節變換的擺飾、感覺很好的店員,以及內心躍動的客人;是一個補充自己的生活所需,以及補充活力的地方。我常想,要是我已經沒有慾望,不再想去買東西時,大概就是自己已經進入枯竭狀態吧!
日本的百貨公司大概是從明治後期到大正時期創業的,對當時的日本人而言,歐美是一個憧憬的世界,因此各大百貨公司的本店(總公司)都是洋風建築,而且有許多的玻璃櫥窗,像是人們的理想世界。為了能有高級的形象,所以都是由名建築師設計,並且建築相當宏偉的建物,競爭也很激烈,有文藝復興式、巴洛可式等,所以各有相當的特點。現在每一棟都是日本的名建築,像日本橋的三越百貨本店,是巴洛可式外加文藝復興式,在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時,也沒震壞,上面有幾何圖形的歐洲art deco的裝飾。高島屋本店則是文藝復興式加上和風的裝飾,像遊步廊的天井等。也有些看來同為歐洲的art deco 裝飾,大概是意識到新時代的一種表現,而將東洋趣味很高明地融合其中。我常去的新宿的伊勢丹百貨外表強調柱形以及窗的直線的歌德式,內外都是art deco。art deco是在一九二五年肯定機械文明、多用幾何圖形以及工業產品的藝品,當時美國的摩天樓均多加採用,日本的百貨公司、著名的商店為了展現摩登氣氛也採用。除此之外,御影石、大理石也很流行,伊勢丹還有孔雀以及植物模樣的銅鑄飾物,完成時以『氣氛明朗』,而讓東京人大開眼界。
日本的百貨公司除了賣東西外,也有提供文化以及生活消費提案的功能,所以百貨公司中有美術館、劇場,屋頂上有遊樂園,舉辦各式各樣的展示會。歐美的百貨公司以婦女為主要客人,日本則以家族為主,因此百貨公司中從出生的慶賀用品到逝世時需要的墓碑等均在出售範圍內。而且因為上百貨公司人攜家帶眷,因此反而是餐廳、活動等十分充實,也是百貨公司集客的手段。現在百貨公司的頂樓,因為日本近年的園藝熱潮,所以不少百貨公司將遊樂園改建為英國式庭園的園藝用品店,這兩、三年和式盆栽流行,銀座松屋的樓頂便開了一個專放小品盆栽的『尾山園』。百貨公司是時代尖端的象徵,無法反映時代需要的百貨公司最後終將遭到淘汰,我來日本之後,也看過幾家大百貨公司將重要的旗艦店關門或是連本身都關掉了。以前住在東京世田谷區或是田園調布等高級地區的老婦人們,習慣如果是生活用品就在新宿或是澀谷地區的百貨公司購買,但是如果是送禮用的東西,則一定要到日本橋的百貨公司本店。百貨公司是大眾消費象徵的同時,另一方面也依然是高級商品匯集的地方,像高級佃煮(將魚貝、蔬菜、海帶等用醬油、味醂、砂糖等濃縮煮成的保存食品)、紅酒等,結果也是百貨公司選的精品或是百年老舖的東西能讓人信任,尤其是百貨公司雖然比一般的平價店昂貴,但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日本童叟無欺的售貨方式,一物不二價也是由百貨公司確立的。
現在日本的百貨公司又多了兩項重大的魅力,一為超級歐美品牌相繼入駐,然後是百貨公司的地下食品街,也是現在有名的『depatika(百貨地下)』,已經成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個美食的超級地下迷宮。過去百貨公司的人靠著頂樓的拍賣場與各種活動,而吸引人潮到頂樓,然後發生向下放人的淋浴效果,但是現在百貨公司的人潮則是從地下食品樓往上冒,是一種噴泉效果。我常覺得我自己完全是時代的產物,一直到幾年前,我也是在頂樓的拍賣場挑選一些想要的東西,或是與朋友去看些美術展,然後慢慢向下移動,而現在我是很快地出地下鐵便鑽到百貨公司的地下街,去我喜歡的麵包店買麵包,或名店的蛋糕、名廚沙拉以及熟食等。百貨地下街永遠散發出爐麵包或是奶油的香味,即使有時散發著煎鍋貼或是蒸花枝飯等濃厚特殊的氣味,都讓人充滿和平的幸福感!尤其是現在日本人,尤其女人都是麵包通,所以不論哪家百貨公司的麵包店都是隨時大排長龍,加上因為師傅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家名店的分店,烤出來的麵包味道多少都有些不同。此外,各百貨公司都有非常好的果汁吧,是購物女人重要的休息站,我也經常去喝杯果汁,想像能因此補充一天的維他命C,百貨公司不斷進化,我希望至少果汁吧不要被取代掉。
過去日本也有許多名店一旦進駐百貨公司,便開始量產,因此味道便開始不佳,然後變成很普通的店,而且一旦成名便在所有的百貨公司都開分店,最後連百貨公司也沒個性起來。但是現在日本百貨公司已經比較聰明,盡量與別的店區隔化,像是同一家分店也推出不同的產品, 還有一定要在某一種領域排名第一的店才讓進駐,因為日本不景氣,大家只想把錢花在最好的東西,其他二流、三流的東西,便只有靠價格來競爭了。
百貨公司的地下街不僅可以買到名店的熟食等,最近流行的是在店頭的小攤位吃該店當場現做的菜;其實我是很多年前便已經發現百貨地下街的此種妙用,像是在日本橋高島屋可以吃到河豚料理元祖『春帆樓』(也是簽訂馬關條約的料亭)的河豚。此外百貨公司是各種庶民派和式甜點的代表如湯圓、糬等大競賽之處,許多種甜點如果不起早到本店排隊反而買不到,但是百貨公司中卻還有,想來百貨公司是享有相當特權的。
日本百貨公司過去全部都是自己進貨,自己賣,不過現在不管哪家百貨公司都讓名牌店進駐,變成半專櫃方式,或許這也是一種缺乏信心的表現,不過基本上日本人還是很容易被名牌吸引來,像最為堅持自己選貨以及設計能力的銀座松屋百貨公司,終於也忍不住在一樓讓LV(路易.維登)進駐。讓名牌店進駐,這也是歐美的百貨公司所沒有的,是日本百貨獨創,最早是西武百貨開始,而現在所有的百貨公司都有名牌區。百貨公司從地下街的食品店開始到頂樓的名店餐廳街都成了名牌的集合體,也因為如此,百貨公司是教育日本人名牌知識與概念最重要場所,然後亞洲各國的觀光客到日本來逛百貨公司,或是日式百貨公司到亞洲各國去開店時也一樣將名牌信仰傳遞出去。日本人喜愛的名牌很有限,所以有些在歐美流行的名牌,雖然曾一度進到日本的百貨公司,但最後還是消失了,這些名牌如『Jean Paul Gaultier』,我買了一個皮包、一件深綠的襯衫以及一本筆記本後,便再也找不到該店了,不是因為價格昂貴,而是大概是因為設計很奇拔,所以比較難被日本人接受。不過日本人也很容易引進新品牌,像是Anna Su等品牌,也是透過百貨公司而現在也成為日本人的最愛之一。
日本百貨公司還有許多領導流行,像是越南菜是先進了百貨公司,然後才開始有各種專店的。或是許多不知名的牌子,因為百貨公司開始進貨,因此成了名牌,百貨公司也依然還是培養名牌的重要場所。到百貨公司的人並不一定原本對於越南菜有什麼研究,但是和別人一起排隊試試看,也是與異文化邂逅的一個契機,像『鼎泰豐』在日本風行其實也是這日本百貨公司還有許多領導流行,像是越南菜是先進了百貨公司,然後才開始有各種專店的。或是許多不知名的牌子,因為百貨公司開始進貨,因此成了名牌,百貨公司也依然還是培養名牌的重要場所。到百貨公司的人並不一定原本對於越南菜有什麼研究,但是和別人一起排隊試試看,也是與異文化邂逅的一個契機,像『鼎泰豐』在日本風行其實也是這樣的例子,百貨公司是讓日本人國際化很重要一個機制。
過去大百貨公司的店員是令人欣羨的工作,尤其是一樓出售領帶、鐘錶等男士用品都是非常有氣質的美女,因此像三島由紀夫的小說中,有與百貨公司賣領帶小姐談戀愛的故事,過去也有銀座和光百貨店的小姐倒追奧運柔道金牌選手。不過現在日本因為女人是消費最為強大的生力軍,所以許多百貨公司一樓都僅賣女人用品,全是化妝品。不知道為何世間突然需要這麼多的化妝品!男士用品已經遭驅逐到四樓,而且各百貨公司裡女人用的化妝室,陳設也愈來愈豪華。
百貨公司是一個很奇妙的探險樂園,我常沒事便到百貨公司去散步,尤其是吃完中飯,或是和朋友喝完茶,吃下很多甜點後,便去百貨公司疏散腹部的負擔,當然往往也會順便買東西,所以天下沒有白用的設施。我到百貨公司,每次都會有許多新發現,除了服飾外,也有新的熱潮,像是零利率時代,日本各百貨公司都開始賣起保險櫃來,像現在每一家百貨公司都有很大的賣場在賣枕頭,因為最近的研究發現枕頭與安眠與健康有密切關係。
我自己最近喜愛義大利菜,也在百貨公司中發現了專為北義大利savoy王家製作的一種高級黑醋(Balsamico醋),而且是五十年歷史的陳醋,便可以窺見日本人這幾年對於義大利菜已經講究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其他新引進的紅茶以及巧克力的種類更是已經多到讓我無法掌握。在百貨公司居然還會發現有北京榮寶齋信封信紙等等,各種奇怪的意外邂逅都可能發生。二十年前,我剛到日本,雖然每家百貨公司自己進貨,但是擺的東西都差不多,現在有些變成專櫃,不過擺的東西反而很不同,這或許是因為東西的種類實在愈來愈多,要在不同的百貨公司找相同的東西非常困難,我有時常擔心今天如果沒有買,下次要與該物重逢不易,所以便當場買下來,成功的時候很多,不過因此買了不需要的東西也很多。
百貨公司還常常舉行各地物產展,去逛一逛,好像做了一次到該地的小旅行。不用搭飛機或是新幹線,可以買到沖繩的豬肉產品,或是吃到北海道農場的冰淇淋以及夕張的紅蜜瓜、京都的千枚漬的泡菜等。我也喜歡百貨公司辦的古書展,許多稀有的古書、寫真集等都會匯集一堂。一般的古書展都是在車站站前廣場舉行,不像百貨公司有空調。最近百貨公司進帳最多的是各地『驛弁』(車站便當)展,因為一次便可以買到全日本各地有特殊地方物產風味的車站便當,驛弁迷原本就非常多,加上與鐵道迷有些重複,底層人口很厚,因此每次特展都快擠死人了。
過去領時代消費風騷的是中年人,但是現在有活力的消費層是年輕女人,所以在某家百貨公司的賣煎餅的地方,我還發現一個小標語寫著『很受年輕女孩歡迎的味道』,當然我是不會去買的,因為我相信自己的味覺,而且不論幾歲,我還不想將自己歸類為『年輕女孩』的人!在從東京地下鐵的這點移動到另一點時,只要銜接時有點空檔,我一定鑽到百貨地下街去,然後有更多時間時便不斷升出地面,甚至到百貨頂樓去吸點盆景的綠意,今天也不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