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導言】
搜尋內在自我,開啟人生關鍵之門
為了提倡創新,Google大方地讓工程師花百分之二十的工作時間,從事核心工作以外的計畫。我們小組就用這「百分之二十的時間」來規劃出「搜尋內在自我」。最後我們創造了一門課程,廣集各界天賦異稟的仁人志士協助,包括一位禪師、一位執行長、一位史丹佛學者,以及寫了介紹EQ的書的丹尼爾.高曼。
這門課程名為「搜尋內在自我」。和Google裡的許多事一樣,這名字一開始只是玩笑,最後卻這麼定案了。我成為Google歷史上第一個離開工程部門的工程師,加入PeopleOps(我們如此稱呼人力資源部)來安排此課程以及其他個人成長研習。我很高興Google讓工程師來教EQ,實在是了不起的公司。
讓我這樣的工程師教「搜尋內在自我」這樣的課程,結果有出人意料的好處。首先,因為擁有對一切抱持懷疑的科學腦,所以沒有扎實科學根據的東西,我根本不好意思教別人,因此「搜尋內在自我」是奠基於科學之上的。再者,因為很早就進Google當工程師,我有相當長的可靠經驗在每日工作上應用EQ,包括開創產品、管理團隊、要求老闆加薪等等。因此「搜尋內在自我」已經過壓力測試,是立即可用在日常生活的實戰準則。第三點,我這個工程導向的大腦,幫助我把學說從傳統的用語,轉換到我們這些絕對務實的人所能處理的語言。
由此可見,「搜尋內在自我」有讓人服氣的特性,因為它有扎實的科學基礎、相當實用,而且用的語言連我都能懂。看吧?我就知道工程學位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搜尋內在自我」從二○○七年開始,在Google內部開課。許多學員覺得課程改變了人生,不管在職場上還是個人生活中,幫助他們學會去搜尋自己內心的關鍵字。我們收到許多課後回饋,內容大致都是:「我知道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我真的覺得這門課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職場上,有些學員找到自己工作的新意義和成就感(甚至有人在上完「搜尋內在自我」課程後,改變了原本要離開Google的決定),有些學員在工作上的表現更好。舉個例子,工程部經理比爾.杜恩,發現給自己一些優質時間是很重要的,所以他把工時減少到一週工作四天。他這麼做之後還升官了。比爾找到時間照顧自己,並找出方法,減少作為、增加成就。我問比爾他在「搜尋內在自我」中體驗到最顯著的改變為何,他說他學到傾聽、控制脾氣、更加瞭解每個狀況,套句他的話:「學習分辨假想與現實。」上述種種使他成為更有效率的經理,對為他工作的人都有好處。
業務工程師布雷司.帕彭也是一例。「搜尋內在自我」課程幫助他在客戶面前更可靠,因為現在他在產品展示會上,更能平靜地化解異議,說到競爭對手能帶著同情心,向客戶介紹自家產品時大無畏也很坦率,這些特質都為他贏得了客戶的尊重。一位工程師發現自己上過「搜尋內在自我」的課後,變得更有創意。另一位工程師告訴我們,他對手邊案子的兩大重要貢獻,都是做完「搜尋內在自我」裡的靜觀練習後才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