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健康潮流的問題
在繼續討論之前,我要澄清一件事:我不是健康大師,本書也不是一般的健康書籍。事實上,我和你們多數人一樣(或許更矮小,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八公分,就大部分標準來說算是嬌小的,在荷蘭更是個矮個子)。儘管我對Niksen深信不疑,但是對於加入目前已過度氾濫的健康出版潮流這件事,我還是有點懷疑。
然而,多年來的研究說服了我,加入這股潮流是必要的。我們多數人都需要多做一點Niksen,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該如何放掉工作去進行Niksen。而儘管我不是專家,為了寫文章和這本書,我對Niksen做了廣泛的研究。
不過,對於要說服你把這東西引進你的生活,我多少有點不安,這是因為我是一個健康潮流懷疑論者。除了少部分例外,我基本上成功遠離了各種健康養生、自我成長書籍。但我倒是很喜歡某一類型的指南書:親職教養。十年前,當我初為人母,我感到養育子女的壓力沉重,幾乎讀遍了關於這主題的所有文章。
有趣的是,我所讀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讓我對自己教養子女的能力更有自信,恰恰相反:我覺得更糟了。育兒書籍和健康書籍有相似之處,就是它們往往用漠不關心、瞧不起人的語氣談論我們(而不是對我們說話)。專家免不了要向你指出你的行為有多麼錯誤,以及一旦你採納他們的建議,你的生活將會如何地獲得改善。我花了一段時間才了解,那些書並沒有讓我更快樂,只是更沒有把握而已。但是當我發現這種模式,我就不再閱讀了,而我的育兒技能變得前所未有地高超。
我並非沒有想到,在一本健康潮流書中批判健康潮流書,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但實際上這是本書的一個重點。我相信Niksen不同於一般健康潮流,我也確信當你看完本書,你將會同意這說法。別的不說,不同於其他健康潮流,Niksen並不要求你改變或改進自己。是不是讓人耳目一新?
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健康潮流可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我們想藉由治癒水晶體來治療癌症,或者用陰道蒸氣法來平衡荷爾蒙(不,別笑,真的有人這麼做,而且還被葛妮絲.派特洛廣為宣揚),我們等於是自找失望,甚至自找苦吃。
如今各種健康法無處不在。「健康法已緩緩滲透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它支配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指示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愛。」賽德斯多羅姆、史派瑟在《健康症候群》一書中寫道。他們可不是健康迷,把它比作一種傷害弱勢者的意識形態:「當健康成為一種意識形態,未能順從就變成一種侮辱。」同時,人們普遍相信「健康的身體是有生產力的身體」,對於幸福也一樣。健康幸福已成為一種社會義務,不然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社會普遍的期望是人們要為自己的幸福負起責任。」經濟學教授保羅.多蘭(Paul Dolan)說。他是《從此幸福快樂:逃離完美人生的迷思》一書的作者。事實是,我們追求幸福的過程往往沒有一絲絲喜悅,全是工作、工作、工作。多蘭在這種態度中看見一種「對人們應該追求什麼、想什麼、感覺什麼開出處方」的社會敘事,而它並沒有讓我們更快樂。此外,我相信在許多情況下,健康法可以被視為一種越來越促使人們掌控自己的事務、尋求傳統療法替代品的社會運動一環。這多少算是一種積極的發展,因為,雖然我們有必要了解生活型態的選擇對自身健康福祉的各種影響,但這不僅僅是私人事務。健康飲食很重要,但不能治癒癌症。穩健可靠的醫療保健和社會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在我看來,健康法的風險在於,在一些個人亟需幫助和支援的緊要關頭,將責任從醫院、政府和社會整體轉移到了個人身上。
許多評論家贊同這觀點,在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發表於《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雜誌的文章〈自然因素:健康流行病、死亡的必然性以及為長壽而自殺〉(Natural Causes: An Epidemic of Wellness, the Certainty of Dying, and Killing Ourselves to Live Longer)中,加布列.威南特(Gabriel Winant)形容健康法是「一種強制性、剝削性的義務:一連串眼看就要成為生活重心而不單是生活寄託的醫療測試、用藥、健康練習和運動風尚」。
此外,健康法告訴人們,特別是女性,要不斷自我精進。我們必須努力讓自己更好,不管是心靈、肉體或周遭環境。上健身房,做瑜伽,把家裡打掃乾淨!要努力工作,因為如果你不努力,你就是輸家、懦夫。曾為《華盛頓郵報》等多家知名刊物撰稿的心理學家、作家以及三個孩子的母親瑪莉.魏迪克(Mary Widdicks)說:
「社會施加在人們身上,要他們成為萬能的壓力,正讓大多數人感覺自己嚴重失能。」
還有一個事實,就是大部分健康潮流都要你相信,它們是所有人的最終解決方案。在《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和《理想生活的起點》等書,以及她的Podcast頻道中講述幸福和生產力的作家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加以駁斥:「如果你把自己硬塞進別人的模式,只會妨礙你獲得更深層的價值觀。」簡言之,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