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20世紀的70年代,瑞士的製錶業陷入空前危機。來自日本的石英錶、電子錶,加上台灣、香港的便宜製造,讓瑞士錶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從47%降到15%。製錶員工從九萬多人銳減到四萬人。這對瑞士這種小國家,簡直是擊倒在地數到8。連當時轟動文壇,麥克安迪的小說《默默》裡面時間烏龜的名字都叫『卡西歐』。
瑞士終於在80年代研發出最薄的錶,而且可用塑膠,把91個零件降低到51個零件,一樣準確、耐用。但瑞士是靠功能改善,起死回生的嗎?不是,靠的是『情感』。他們把力氣轉移,不強調功能,而著重在設計。逐漸發展出一個口號:『你有第二個房子,為什麼不擁有第二支錶呢?』所謂Second Watch的概念。有個人說,何不就叫『Swatch』吧!
現在你知道故事了。Swatch推出一系列設計新鮮、概念有趣的手錶,迅速席捲全球。瑞士錶全球市佔率在20世紀末刷新紀錄,佔到51%,其中Swatch就佔有22~25%。Swatch的總裁海耶克在銷售突破一億隻的慶祝會大發豪語,說:『Swatch代表的是令人振奮、創新、有趣,一路走來,始終如此。』他們的新承諾是『Swatch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在改變。』
Swatch是一家手錶公司嗎?不如說它是一個情感創意公司。
*
同樣的evian賣的是礦泉水嗎?當他們花300萬歐元製作廣告主題曲,由幾個小朋友合唱〈We will rock you〉,這支皇后合唱團的經典名曲,一週內光在法國就大賣50萬張CD。當你喝evian的礦泉水時,是不是更有節奏?
*
ipod賣的是超薄MP3隨身聽嗎?當他們說:『這不是口香糖,如果吞食,我們概不負責。』是在開玩笑,還是讓你更興奮呢?
*
所以創意不只是在功能上創造,也可以直接拋開功能,在情感上下手。說真的,功能還常常是創意的天敵,常常聽到很多人說他們的產品有好多功能,功能有多好,還不如直指人心,說個故事比較感人。
*
日本有家公司叫『明和電機』,聽這個名字你會以為它是做電器的嗎?沒錯,以前是,它在1961年成立,專門為松下電器、東芝做代工。1977年關門大吉,因為碰到今天台灣很多企業遇到的狀況,工資過高,傳統產業外移。
1993年原來明和電機老闆的兩個兒子土佐正道和土佐信道,用父親的公司舊名,重出江湖。同樣是做電器嗎?有些是,像他們出了一款『魚骨頭延長線』。功能跟一般的延長線,沒什麼兩樣。但是加上魚骨頭的外型,就此平凡變神奇。他們出了一系列沒什麼意義的擺設玩具『敲頭娃娃』。就是一個塑膠娃娃,上緊發條後,他會自己敲自己頭,如果你買兩個,還可以互相敲頭。沒想到這款玩具竟然讓上班族的女生著魔,她們把這叫『治療型玩具』。他們還出了一堆大件的『搞笑』,又荒謬感十足的樂器,自己還辦演唱會,『笑果』十足。公司的制服就是以前工廠的工作服,死板的工作服,顏色、款式都與幾十年前沒改變,可是加上『明和電機』居然意義全變了,還賣得不錯,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