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廈記:錦記茶行與周益記古宅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 作者:王惠光/周宗武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3/02/22

  • 定價:450元
  • 優惠價:79356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181-53-9
  • 系列:知史
  • 規格:平裝/224頁/16.5x21.5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台灣歷史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幸運相隨的茶行千金


「我這一生,真的非常幸運。」陳寶釵曾經這麼說道。
確實,從她出生後不用纏足這一件事就代表著幸運的開端。她出身於臺北「錦記茶行」,父親陳天來(一八七二~一九三九)為當時成功的茶葉大亨。按照臺灣在清朝統治時期的風氣,以陳家的富裕程度,女孩子們一定要纏足,比陳寶釵大十二歲的大姊陳寶珠就綁了小腳,也終生為此所苦。中日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一八九五年日本開始統治臺灣之後,把纏足、吸鴉片、留辮子視為三大陋習。大稻埕的漢醫黃玉階在一九○○年成立臺北天然足會,開始推廣女人不要纏足。在大稻埕經營茶業的陳天來很快地也受到這種新風氣影響,出生於一九○七年的陳寶釵,很幸運地避開了早期富家女子必須纏足的痛苦。
能夠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則是陳寶釵成長過程中的另一個幸運。日本開始統治臺灣後提倡教育,廣設公立國民小學,後來也設立女子高中部,鼓勵臺灣女生接受更高的教育。天資聰穎又好學不倦的陳寶釵就讀臺北第三高女(現臺北市中山女中的前身),成績優異,畢業時還得到校長獎。
一九二五年陳寶釵從第三高女畢業,全家在前一年搬入父親陳天來在貴德街(舊建昌街)剛剛興建落成的錦記茶行這座洋式豪宅。每年中秋節,日本總督都會在總督府邀請臺灣本地仕紳共度中秋佳節,由於陳天來夫人林金英纏足又不諳日語,正值荳蔻年華的陳寶釵就代替母親陪父親參加總督府中秋園遊會。當時陳天來的事業如日中天,陪同出席的女兒氣質高雅又接受過高等教育,自然在園遊會中吸引了眾多的目光。口耳相傳,大家都知道陳家有女初長成,出了個大美女,託媒人來陳家提親的人可說是絡繹不絕。
但要娶陳天來的女兒怎麼可能會是簡單的事,林金英幫女兒陳寶釵開出了三個看起來好像稀鬆平常,其實卻不容易達到的出嫁條件:一,學歷要比女兒高;二,要有善良人的長相;三,不能是需要女兒洗衣做飯的家庭。要有善良人的長相比較容易,來做媒時媒人一定會先拿出男方在照相館拍的沙龍照提供給陳母品頭論足做初步篩選,相貌不夠端正的男士在第一關就被淘汰。
至於不需要洗衣做飯這個條件,陳寶釵是陳天來夫婦最寶貝的女兒,從小就被捧在手掌心呵護,陳寶釵根本沒有做過家事,要求嫁過去不必做家事在富貴人家中其實也是當然的道理。而臺灣經過上百年的移民拓墾以及在十九世紀末期成為東亞國際貿易的重心之一後,也已經產生了一些大地主及營商致富的富有人家。這些富有人家中都有眾多僕役,洗衣、煮飯之事都是傭人在做,自然輪不到主人家操勞,所以這一點也不是大問題。
剩下來比較麻煩的是學歷問題,由於當時臺灣除了一九二二年剛成立不久的臺北醫專之外,還沒有大學(臺灣大學的前身臺北帝國大學在一九二八年才成立),臺籍的醫專畢業生也還沒有幾個。如果要找比陳寶釵更高學歷的,大概就只能從留學日本的男士中去挑選,所以選擇的範圍又狹窄了許多。
而更麻煩的是,除了三個向媒人公開宣示的條件之外,其實陳母林金英心中還暗藏一個不對外明說的條件,那就是不希望女兒嫁到公公有三妻四妾的人家。陳母心裡的想法是嫁過去的婆家如果公公有妻有妾的話,等於女兒要去服侍好幾位婆婆,那就太辛苦了。而在一九二○年代,臺灣富有人家很少沒有二房、三房的,陳母心裡暗中設下了這個條件,簡直讓媒人傷透腦筋,幾年過去,都無法找到乘龍快婿。
倒是陳寶釵自己也不急,樂得做個快樂黃金單身女郎。但自從第三高女的同班同學葉罔市、陳進紛紛去日本讀書,或學音樂,或學畫畫,好學的陳寶釵就常常吵著也要去日本讀書。不過極度疼愛女兒的陳天來對於女兒想到日本深造之事非常反對,就怕學歷越來越高,更加嫁不出去。
為了讓女兒打消去日本讀書的念頭,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她忙碌一點,陳天來夫妻的想法是只要一直有事情做,女兒就不會成天想著要去日本留學。所以母親林金英特別請了刺繡及日式插花老師來家裡教學,父親陳天來也買了風琴給喜愛音樂的女兒,並且在錦記茶行這棟豪宅的三樓特闢一間風琴室給女兒練習專用。這個房間位在東南側,現在路過臺北市西寧北路的人們如果眺望圍牆內的錦記茶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花園上方的這個房間。一百年前,倘若你經過錦記茶行後方花園牆外,可能就可以聽到陳寶釵正彈奏著她心愛的風琴,悅耳的樂曲漫溢在整個後花園。
幸運還是一直伴隨著陳寶釵,黃金單身女郎的生活在充實忙碌的學習中轉眼流逝。當時的適婚年齡比現在低很多,女孩子幾乎在二十歲之前就已經結婚,在一九二八年夏天陳寶釵過二十一歲生日時,一起來慶生的中學好同學當中,只剩下陳進和她尚待字閨中,陳寶釵心中還是難免著急。好在不久之後,好事終於降臨,媒人婆介紹了一位新竹大地主人家周益記家出身的三子周敏益來家裡相親。
時年二十二歲的周敏益當時還在東京明治大學讀書,家人趁他暑假返臺休假時為他安排相親。周家祖先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在一八四六年舉家變賣中國大陸家產來臺灣新竹定居,在城隍廟附近經營南北貨,經過三代努力經營及水田購買和開發,到周敏益這一代時已經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他並買下了新竹最熱鬧的北門街上的洋房,改名為「周益記」。周敏益父母當時已過世,長兄早年夭折,次兄獨立分家後搬出,整個周益記大宅裡只剩下姨祖嬤(祖父的二房妻)及一位已逝長兄的未過門童養媳。
陳寶釵後來對兒女回憶起相親時見面的情景,提到周敏益穿著西裝英俊筆挺,有一副高挺的鼻梁,確實是一表人才,如果硬要挑剔的話就是臉上還有些青春痘。而當時周敏益還在東京明治大學讀書,之後必須回日本去完成學業,所以婚後可能會有短暫的小寂寞。但是除了這兩個算不上缺點的小因素之外,周敏益完全符合陳母林金英公開宣示以及暗藏心中的條件,算起來是千中挑萬中選的難得對象。縱貫線鐵路已經在一九○八年通車,所以即使新竹有一點遠,坐火車從臺北到新竹不到二個小時的車程,還算可以接受,所以陳天來夫妻就決定將女兒遠嫁新竹周益記家。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