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彭筱竺,彭家唯一的女兒,自小就是被父母捧在手掌心上呵護備至的明珠。加上她從小聰慧、乖巧,無論是學業還是日常生活,總能贏得周圍人的喜愛和讚賞。彭家父母自然對她十分疼愛、照顧有加,恨不得把最好的都捧到女兒面前,舉凡所有的才藝也一定想辦法讓她參與。
彭媽媽長大過程中,最後悔的就是自己沒能學好鋼琴這件事。生下筱竺之後,發現女兒有音樂的潛力,她獨排眾議,在眾多選擇中選了最特殊的樂器——豎琴。媽媽覺得只有豎琴才能襯托出女兒的與眾不同與脫俗氣質。
每次看見女兒坐在偌大的豎琴前,對眼前的龐然大物毫無畏懼,豎琴在女兒小小手指下變得馴服乖巧,彭媽媽自然有說不出的自滿與驕傲。
「妳把女兒教得真好,不只成績好,又是音樂才女!」
「沒有啦!沒有啦!我哪裡有教什麼,是我好命,天使女兒來投胎。」每次聽到有人這樣稱讚她,彭媽媽都得半遮掩著自己笑得合不攏的嘴,得口裡不停嚷著什麼,才能壓抑自己的驕傲。她是真的打從心裡以女兒為傲,也認為女兒的好表現有一半是靠她本身的努力與天賦。
其實最令她自豪的,並不是女兒這些外在表現,而是她一直覺得自己跟女兒是親密又難以取代的朋友。彭家就這麼一個獨生女,彭媽媽生下她之後,即便維持全職工作,也會盡全力陪伴女兒。不只溫馨接送,還努力參加孩子學校的家長活動,參與各種校園事務。孩子學校和生活中有任何需求,她也必定親力親為。
她跟女兒的緊密感,就如同她母職的成績單。她跟女兒之間毫無秘密、無話不說,連女兒有暗戀的對象,也會跟她分享。母女之間的好關係,不知道羨煞多少父母。大家都說自己的孩子到了國小高年級就開始跟自己不親近了,但她家女兒就是不會。可誰知道,這一份變調的關係,並不是不會發生,只是延後了而已。
國二的某一日開始,筱竺開始嚷著不想上學。
所有的拒學,都是從「身體不舒服……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去補習……」這樣的跡象開始的。但慢慢地,孩子會越來越晚到校,最後連續好幾日不再出門。
如同許多家長一開始的心態,彭家父母起先也是不以為意,以為孩子是真的身體不舒服,或是求學壓力太大,所以偷懶病發作,也是很正常的。直到孩子遲到和無故請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他們才開始感到不太對勁,但這時,也還是覺得這只是小孩進入叛逆期罷了!
絕對是荷爾蒙變化加上課業壓力,才會加速青春期的張牙舞爪,反正只要多哄哄,多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大不了再多兇兩句,就能撐過去了。反正大家不都是這樣嗎?時間會沖淡一切,只要等到青少年這種尷尬的時期過了,一切又會回復到跟從前一樣,天使就會回來了。
但彭家夫妻倆萬萬沒想到,事情並沒有照他們所想的發展。筱竺不願意上學的情形越演越烈,即便後來父母兩人使出各種手段,哄騙、威脅、利誘,也全宣告無效。才短短的三個月,他們心中曾經的天使,就變成了陌生的孩子。眼神冷漠,不發一語,講不到幾句話,就躲回房間裡。
「妳到底要我們怎麼樣,才願意去上課?」一天,筱竺爸爸再次語重心長地在客廳對女兒好言相勸。而筱竺一如既往冷眼相向,沒有回應,盯了父親一眼後,轉身就想躲回自己的房間。
那天不知道怎麼回事,彭爸爸恍若在筱竺的眼裡看見輕蔑,他感受到女兒冷淡的眼底,充斥著對他這個做爸爸的滿滿不屑。突然,一股腦火的情緒湧上,他開始憤怒咆哮:「妳現在是怎樣?那個眼神是什麼意思?怎樣?叫妳去學校不對嗎?是我的錯是不是?」他漲紅著臉,像一隻挫敗又憤怒的火雞,擋住女兒的去路,不讓她逃避。
「妳不要又給我躲回房間!我真的搞不懂,妳以前明明很乖、很聽話,怎麼現在變成這個樣子?講也講不聽?」這些話脫口而出,彭爸爸完全陷入了無力的漩渦。他用更大的力氣嘶吼,試圖掩飾聲音裡的顫抖,挫敗和怒氣交織,一直以來的隱忍在瞬間崩潰。深陷無力囹圄之中,令他完全看不見女兒眼底閃過的恐懼。自己身為父親,卻對眼前的女兒完全束手無策。
筱竺緊緊咬著嘴唇,看著爸爸生氣的樣子,倔強地壓抑眼眶裡打滾多時的眼淚。「很乖!很乖!很乖!你們只想著我變得很乖而已,你們有想過我真正的感覺是什麼嗎?你們有沒有問過我到底要什麼?我其實一直很痛苦!但你們都不管我的痛苦,只想我『很乖!』。只想要我聽話的話,為什麼不乾脆養一隻狗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