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雜誌649期--97年03月號

  • 作者:皇冠編輯群
  • 出版社:鑫濤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8/03/01

  • 定價:170元
  • 優惠價:95162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規格:平裝/242頁/ /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短篇小說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全新登場‧侯文詠新作】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前言

我很難形容閱讀《金瓶梅》時那種被撼動的感覺。似乎隨著年紀、眼界增長,『內心撼動』這種感覺愈來愈難。但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我卻重新經歷了一次年少初次讀好小說時的震撼──著迷、讚歎、眩惑與不可自拔。一本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古書,竟帶我重溫青春年少的閱讀悸動──甚至是更加劇烈的衝擊,這種神奇的魔力連我自己覺得不可思議。
事實上,我在高中時代早就讀過這本書了。那時班上有位同學帶來了未刪節版的《金瓶梅》,被同學當成香豔刺激的禁書私下傳閱。以當時十六、七歲血氣方剛的年紀,可以想見,我的《金瓶梅》閱讀除了性愛與背德這些聳動情節外,大部分的其他細節幾乎是囫圇吞棗的。以致於在那以後的二、三十年間,我對於《金瓶梅》的印象一直是帶著情色意味的浮光掠影。現在想起來,如果不是因緣際會,我可能會一直停留在年少時膚淺的印象裡吧。這個定型印象,一直要到四十多歲,多出了一些閱歷與新的平和之後,才有能力把注意力從性愛、背德這些情節中解脫出來,重新細讀《金瓶梅》的情節,發現其間隱晦卻又綿密的連結,於是開啟了這次的發現,以及隨後一波又一波的震撼。
不像中文世界裡面其他的經典小說對『價值』的嚮往──像是《水滸傳》之於俠義情誼,《西遊記》之於佛國的理想世界,《三國演義》之於天下一統,即使最憤世嫉俗的《紅樓夢》都追求至情至愛──《金瓶梅》描述的是一個不相信任何價值的世界。在這個位於運河旁商業鼎盛的通河縣裡,從主角西門慶到他的朋友、親戚、妻妾、傭人……所有的人活著沒有什麼形而上的理想,也沒有人在乎什麼生命的意義。大家追求的無非只是吃吃喝喝、性愛玩樂、發財賺錢、爭寵鬥妍……這些慾望的滿足。在這麼一個世界裡,《金瓶梅》提出了一個很簡單、根本,但卻又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慾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麼?

從傳統的文化觀點來看,那樣的人生是沉淪、墮落的。可是《金瓶梅》的邏輯恰好相反。蘭陵笑笑生先帶我們進入一個熱鬧表象世界,再用底層的錢慾、權慾以及性慾,把那個看似秩序井然世界裡的所有意義與價值,不管是倫理、道德、義氣、友情、愛情……一一解體。他讓我們看穿了慾望才是事物的核心,而『價值』只是表層的假象。於是,那些過去被認為最粗鄙、貪婪、淫穢的世俗生活就不再有什麼不能被書寫的理由。因為和『意義世界』裡的虛偽相較起來,世俗的慾望毋寧是更真實的。因為在乎人性的真實,《金瓶梅》毫不避諱地用它的『粗俗』來顛覆『價值』世界的虛偽。
或許正是這樣的嘲諷觸痛了傳統文化最無法忍受的那根神經,以致於四百年來,我們看到《金瓶梅》的命運不是被禁、被刪,就是被排斥在主流的閱讀書單之外。這種忽略、扭曲、誤讀、甚至是誤解,造就出《金瓶梅》獨特而又迷人的個性。一方面它擁有最華麗熱鬧的外表,另一方面卻又有最叛逆孤獨的內裡。它憤世但不嘶聲吶喊,寂寞卻又不求被人瞭解。它不只顛覆別人創造出的價值世界,它甚至還用自己的內在顛覆自己的外表。
明朝中葉之後那個看似繁榮,卻走向腐敗、傾頹的時代氛圍,固然提供了作品的養分,但無論如何,這樣顛覆實在是遠遠超越時代的。即使在這個高度資本主義發展,慾望消費邏輯當道的時代,聽見新一代的孩子挑釁地說著:『我們活著不需要理想,也不需要意義。』時,我們都還驚覺到,這個四百年以前《金瓶梅》提過的問題,不但不因整個主流社會的避諱、壓抑而消失,它反而隨著時代,變得更加危險、尖銳、甚至充滿迫切。

當價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慾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麼?

想想,孩子的話或許並不值得太過大驚小怪。畢竟他們眼中看到的價值與意義,更多時候是政治人物口中鼓吹的未來、商人巨賈標榜的理想、學者名嘴堅持的價值,乃至偶像明星的台上一套台下另一套……或許這種能夠跨越時空的心情,正是《金瓶梅》最顛撲不破的叛逆了。過了四百多年,《金瓶梅》所譏諷的那個時代,那些人以及種種虛偽的理想與價值,在我們這個時代一樣活靈活現。因此,閱讀著《金瓶梅》,走在那一大片看似繁華的荒涼廢墟裡,除了表象那些語言、服裝、官階、唱曲……讓我們覺著些許陌生外,最讓人驚心動魄竟然是:我們發現自己存在的這個世界和《金瓶梅》的內裡,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誰想得到呢?那時就是現在。現在或許還是明天呢。
因此,擔心讀了《金瓶梅》會變得墮落、邪惡的人或許真的是多慮了。現實生活本身能給我們的教導,實在遠比書本多太多了。過去那些有名的大奸大惡,哪一個不是讀聖賢書出身的呢?因此,讓人變壞的絕對不是像《金瓶梅》這麼堅持真實,顛覆虛偽的書。反過來,就像蔣勳在《孤獨六講》這本書裡面提到的:

對人性的無知才是使人變壞的肇因,因為他不懂得悲憫。

至於期待《金瓶梅》充滿感官刺激的讀者或許是要失望的。《金瓶梅》寫到最後其實是個深沉的悲劇。顯然作者是不認同這些世俗慾望會是生命的終極出路。但在撕開了價值的假面具,又否定了世俗慾望之後,人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在《金瓶梅》裡顯然是沒有答案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金瓶梅》是一本愈讀愈虛無、蒼涼的一本書,但每每讀著作者在冷靜凝練的淡寫白描中,透露出來對於貧窮、卑劣、貪婪、無知、受苦、找不到出路的人的悲憐與同情,總是讓我為之摒氣凝神。那構成了我的閱讀經驗裡很珍貴的時刻。我記得曾有一次讀著《金瓶梅》的片段,腦海忽然閃過王國維的詞句:『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才想著,就發現視線已經被自己的淚水模糊了。
類似那樣毫無預警的震撼幾乎是一次又一次,巨大、持續並且餘波盪漾。至今我仍然無法形容那種心情。我是在那之後,開始有了想和別人分享這個私房閱讀經驗的念頭。

目錄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