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自己目前所在的修行階段
枡野:所謂的禪修階段是種肉眼看不見的概念,因此就像我前面提過的,只能透過親身體會去掌握,所以在修行期間,只有指導的師父才會知道修行者當下到達哪個階段。指導者會不斷觀察,判斷修行者終於能體悟什麼樣的境界、抵達什麼樣的階段,最終會告訴修行者「照目前的方式修行下去就好」,讓修行者獨立修行。
不過在這種模式下,修行者本身可能也會感到相當不安,因此「十牛圖」就是可視化的修行階段指標,讓修行者能清楚檢視自己目前所在的階段。
松重:原來如此,雖然是師父與弟子的關係,但我覺得修行時有這樣的指引可依循,是種非常好的模式,讓我十分羨慕。畢竟到了我這個年紀,實在難以拜誰為師,或交由別人來判斷修行成果的好壞了,所以我現在總是得自行訂定評判標準……
枡野:松重先生,您說您會「自行訂定評判標準」,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態度,您當下是在自己心中,對另一個自己提出各種問題吧,例如:「這樣好嗎?」「這麼做的話,是不是再勇敢嘗試一點比較好呢?」「這種時候是不是該更貼合世間常理比較好?」您應該是和自己展開了諸如此類的對話。
松重:沒錯,我每天都要被迫面對自己。
枡野:其實像您那樣面對自己時,「十牛圖」就能作為一種參考指標。
松重:對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說,當我得知這十張簡潔的圖畫可當成通用的修行指標時,便對它寄予了厚望。
枡野:這組圖畫完成於古代宋朝,但至今我們還能以它作為修行指標,就代表當中肯定蘊含了真理。話說,能否容我在具體討論「十牛圖」前,稍微離題一下?
松重:當然沒問題。
枡野:我想請問松重先生,剛才您說您「每天都要被迫面對自己」,您覺得這句話中的自己指的是誰呢?
松重:唔嗯─我想應該是別人心目中的我吧,這個很難用文字解釋清楚。
枡野:以禪來說,那個自己就是「本來的自己」。
松重:本來的自己……
枡野:換個說法,用「真正的自己」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這個真正的自己,本就具備了剔透到毫無陰影的美麗心靈。其實,活在這個世上的人都一樣,無論是誰,大家都是帶著美麗如寶石般的「真正的自己」呱呱墜地。但是,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被執念或煩惱等負面情緒掩蓋,漸漸看不見真正的自己。
松重:對啊,總覺得我的煩惱豈止一百零八種……這些負面情緒慢慢占據了我出生時的靈魂,也就是最原始、最赤裸的自己。
為何寺院的氛圍顯得肅穆?
松重:剛才您有提到,打掃也是每天重要的修行之一,不知能否再深入講解一下打掃即修行這個概念?
我每次前去您的寺院時,走廊總是打掃得閃閃發亮,借用廁所時,發現裡頭也是打掃得亮晶晶。我甚至緊張到覺得,絕對不能用平時的心態踏進廁所,這樣會弄髒那個地方!
枡野:打掃的出發點,就是要如何營造出氛圍肅穆的空間。這是種肉眼看不見的努力,但對寺院而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畢竟人們前來寺院就是要尋求心靈的解放,所以我認為,必須準備好一個能包容各種情緒的清淨空間才行。
松重:原來如此,看來寺院這樣的地方,是用來淨化被俗世污染以致代謝異常的心靈。畢竟來到寺院後,我們必然會試著將心房敞開。
枡野:來到寺院會感到很放鬆,確實會讓心靈獲得解放吧。
松重:光是能在這裡(建功寺)聽到師父說禪,就已經很幸福了。單純看著地板的反光,便會覺得自己的心靈若能維持得和眼前的地板一樣就好了。每天以乾擦的方式,把那條長廊擦拭得閃閃發亮,我認為這樣的心靈素養萬事通用。
總覺得,無論是對枡野師父您從事的庭園設計,還是我這般的演藝工作,或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能否擁有強大的心靈,正是取決於能否在自己心中重現出那條亮晶晶的長廊。所以您說的,打掃決不只是單純的打掃,應該還隱藏著無比重大的秘密。
一打掃二道心
枡野:禪主張「一打掃二道心」,若照一般邏輯來想,應該會是道心在前,打掃在後吧。但禪認為的「一」就是打掃,而且打掃代表的意義,不只是用抹布擦去髒污,還要清除自身心靈的塵埃、髒垢。意思就是,要修行者帶著磨練自身內在的心態,拿抹布擦亮地板。
松重:我家都是由我負責擦亮廚房不鏽鋼流理臺和打掃廁所,遇到油污的時候,還會擦到我太太對我擺臭臉。認識的朋友裡,也有人會在工作不順時,下意識擦拭手邊能擦亮的物品。不曉得為什麼,只要一投入擦拭、打掃或拿抹布擦亮地板,就算原本覺得很煩躁,也能將這樣的心情拋諸腦後。
枡野:您這樣的體悟,會反應在生活中的所有行為上喔。每當有人問我:「要怎麼做才算是禪修?」我都覺得這個問題實在很困難,根本無法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不過在回覆一般民眾時,我都告訴他們,「面對所有事物都要盡心盡力、力求謹慎」,畢竟盡心盡力就等同拚上性命。
有句話叫「行住坐臥皆是禪」,「行」指行走,「住」指停留,「坐」指坐下,「臥」指躺臥,意思是人只要活著,自己的一切作為都是修行。總之就是要告訴大家做任何事情時,都要盡心盡力、力求謹慎,即使是擺放物品也是一樣,若能不要隨手亂擺,而是雙手拿取仔細安放,便是用心處理。只要用心度過每一刻,內心也會越來越沉著從容,做起事來自然有條不紊。
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
松重:我非常能夠體會那種感覺,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邊打工邊從事演員工作,我待過中華料理餐館、建築工地,也曾一大清早就在築地11工作。這些工作雖然都是打工,但我從中得到了喜悅與使命感,收穫非常多,即使只是洗碗的工作也一樣,現在回想起來,光是把餐具清洗乾淨、擺放整齊,再思考要如何交給下一名使用者的這種經驗,確實有助於我的演員職涯。
我認為大家都心知肚明,真的要動手打掃比較好,其實只要試著專注打掃,心情就會舒暢到令人大吃一驚,而且必須實際動手,才有辦法體會到這種感覺。
枡野:您說得沒錯。禪寺的修行真的就是每天重複一樣的事情,早早起床坐禪,接著完成早上的工作,再去打掃、拿抹布擦亮地板……每一個行為,每一個行動,都蘊含了修行者的全心全意、真心誠念,如果拿抹布擦亮地板時不只是將腦袋放空,而是帶著提升自身心靈的心態,就能從不同的角度來面對這樣的修行。在禪寺擦地板時,也一樣是教導修行者要當作在提升自身的心靈,不要覺得是因為有灰塵掉落才要打掃。一開始雖然都不懂為什麼打掃很重要,但只要持續下去,心境就會變得越來越開闊。
思考前就要先行動
在肉眼不見禪修中,「十牛圖」就是可視化修行階段的指標。透過枡野俊明與松重豐輕鬆富有哲理的對談,帶你化身童子,一步步尋找自己的牛。禪修並非遙不可及,拋下雜亂思緒,只要心靈堅定,所有煩惱困惑皆會消失殆盡,面對人生也能從容不迫,更多禪修哲理就在《尋找你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