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緩慢之美】慢食,吃得更少,吃得更好
卡羅‧佩屈尼把享受和品質放在第一位,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讓慢食運動從義大利蔓延到瑞士……甚至是美國!慢食協會主要的精神是緩慢,但不是要把緩慢當成神聖不可侵犯的鐵律,而是希望『有時候,把動作稍微放慢一點』。也難怪協會的標誌是一隻蝸牛,因為卡羅認為蝸牛『既緩慢又美味』。
講到倡導環保的人,我們總是聯想到一個相當友善,但有點跟不上潮流、抗拒新東西,過著有點呆板且欠缺真正生活樂趣的人。但是只要見到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刻板印象馬上一掃而空。是他最先發起一項運動,指出我們的飲食習慣和農耕方式越來越失去原本的特色,他還證明了『做環保』的人一定熱愛生活,而且,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想『做環保』……
卡羅發現義大利的傳統食譜和食材正在一點一滴失傳,被標準化的速食取而代之。
一九八六年,義大利的第一間麥當勞在羅馬的西班牙廣場開張,引起強烈抗爭,非常多人無法接受看到一個巨大發光的黃色『M』招牌毀了當地的市容。整件事最後作了『義大利式的妥協』,但在卡羅看來,這不過是讓『麥當勞設置了一間外觀上不破壞市容的餐廳,但漢堡還是繼續搞壞羅馬人的胃』。
這件事成為許多人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但卡羅和一些人卻決定採取行動。他們成立了一個協會,呼籲讓飲食變得更安全,也更尊重傳統。協會的名字也取好了,就叫『慢食』。
不過,卡羅並不打算讓協會淪為一波波的抗議行動據點,他想要有更具體的作為。他深知不能只一味批評『麥當勞和可樂』的模式,而要提出另一種可靠、便利,吸引人且令人心動的飲食型態。
●有時候,把動作稍微放慢一點
一九八八年,國際慢食協會在巴黎喜歌劇院舉辦了創會典禮,創會宗旨在於尊重各地區飲食的種種風味,並讓生產者的生計能受到保障。主要的精神是緩慢,但不是要把緩慢當成神聖不可侵犯的鐵律,而是希望『有時候,把動作稍微放慢一點』。也難怪協會的標誌是一隻蝸牛,因為卡羅認為蝸牛『既緩慢又美味』。
協會最早著手的任務之一是找出『瀕臨絕種的產品』,並加以保存。為了匯集龐大的飲食文化資料庫,卡羅提出『美味方舟』的概念,它可將地方上各種瀕臨失傳的產品、知識,和食譜有效地分門別類。但光是收集食譜與分門別類還不夠,更要緊的是協助地方上的生產者善用自家產品維持生計,因為銷售量越來越下滑。一如世界自然基金會拯救瀕臨絕種動物,慢食協會則是成立『慢食堡壘』(presidia)。一組組的志工被派到各地,以某種特定產品或食譜為出發點,努力將它重新打入市場。
為了推廣被遺忘的產品,協會於一九九六年舉辦了第一次的美食展。這次展覽讓上百位小生產者得以把自家產品和傳統食譜,介紹給近兩萬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最近一次的美食展於二○○四年十月在杜林揭開序幕,超過十四萬的參觀者前來品嚐波蘭的蜂蜜、紐西蘭的毛利薯、以大量時間餋養的魚,或秘魯的莧菜餅乾。在會場的『美食工作室』,你可以看到十幾名義大利、美國或德國美食愛好者,像小學生一樣排排坐,重新學習和品嚐不為人知或遭人遺忘的人間美味。
●吃得更少,吃得更好
今天,慢食運動的範圍早已不限於義大利,慢食協會在義大利有四萬多名會員,在美國有九千名,瑞士有六千名,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都有分會,任務是捍衛地方上的特色及料理藝術。協會的規模絲毫不亞於企業,位於布拉市的總會共有一百多名職員。
儘管卡羅‧佩屈尼不太習慣會長的頭銜,但慢食協會經營的領域還真不少,包括一間出版了四十多本書的出版社。協會出版的美食指南在義大利是超級暢銷書,而《慢》雜誌也翻譯成五種不同的語言版本。
在佳評如潮的情況下,慢食協會剛剛成立了第一間『美食科學大學』,目標是在美食和環保農業領域培養出一些具有前瞻遠見的人才。
從美食大學出去的學生,以後個個都是『聰明飲食』的最佳親善大使。卡羅‧佩屈尼所培育出來的準專家,未來將進入國際組織、行政單位,或農產品企業服務,他也知道自己所掀起的這場革命很緩慢溫和,但很扎實。卡羅著眼於建設而非破壞,他認為推廣新的享樂主義,比以請願書指控或在媒體上曝光來得更有效。慢食協會當然也力挺永續農業,因為協會的口號『吃得更少,吃得更好』等於是回歸到『種得更少,種得更好』。有鑑於之前的食物生產模式導致了狂牛症和禽流感等危機,環保飲食絕對是眼前的當務之急。
慢食協會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語,八萬名會員讓協會足以和業界的大廠商抗衡。卡羅‧佩屈尼證明了一個事實:如果想打造一個理想世界,必須先勾起大家住進這個世界的渴望!
(摘自皇冠文化集團《綠色企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