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張愛玲典藏新版】

  • 作者:張愛玲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0/08/13

  • 定價:200元
  • 優惠價:79158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665-6
  • 系列:張愛玲典藏
  • 規格:平裝/20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現代小說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張愛玲也許不是時下「正確」定義裡的女性主義者,但在《怨女》中,她從未停止對女性命運的嚴肅思考。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

十八歲的銀娣是出了名的「麻油西施」,由於父母早逝,拮据的哥哥和嫂子一直想把她早點嫁出去。其實銀娣心裡有喜歡的人,但那人似乎不會有多大出息。仔細思量,如果成了哥嫂的窮親戚,人家一定會說她嫁得不好。

沒有錢的苦處她是受夠了,於是,銀娣終於同意姚家瞎子少爺的這門親事。雖然她嫁的人永遠不會看見她,但今後一生一世都會像在戲台上過,腳底下是電燈,一舉一動都有音樂伴奏。

但這時候的銀娣當然不會知道,她未來的人生舞台是荊棘遍地,而她的少爺也不只是看不見她而已……

《怨女》是張愛玲創作顛峰期的代表作之一,不僅被改編成電影,更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穫。這本由短篇小說〈金鎖記〉擴充改寫而成的長篇小說,描繪大時代下女人被命運撥弄而扭曲的一生,從青春年少的充滿憧憬,一直到被現實環境壓迫的人生幻滅,在張愛玲臻至化境的文字中,讓人唏噓也讓人心驚。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劇作家】王蕙玲、【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林幸謙、【加州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林郁庭、【文史作家】蔡登山◎共同推薦

「《金鎖記》的七巧那樣決絕乖戾,其實是張愛玲人像畫廊中的例外。反倒是銀娣,陷身於不清不楚的生命情境,才真正演出了人生的脆弱與寒涼……對張而言,銀娣的悲劇應不在於她接受命運的擺弄,而在於她始終企圖超越她所受的束縛。」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

「她領你遊走在夜色的弄堂,人性幽微的暗巷。 她轉身消失,卻把你留下。 你兀自在其中徘徊。 不待瞎子撥動三弦唱出命運,百年上海的滋味就從方塊字的隔窗裏飄散出來……」 ──【劇作家】王蕙玲

從〈金鎖記〉到《怨女》,張愛玲以隱匿屏蔽的敘事講述了分裂的他者/主體如何挪用自我的匱乏去建構女性文本。此類壓抑性質的公眾神話,長期被驅入/隱匿在歷史敘述之中,並被各種道德規範的名目所修飾掩蔽;通過她的女性修辭,張愛玲深入歷史-社會尋找女性書寫的模式,重新定義女性身份與慾望的符號。──【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林幸謙

「《怨女》成於中年旅美期間,改寫自張愛玲英文原著Rouge of the North(北地胭脂),同竄紅上海的短篇〈金鎖記〉,皆敘述蓬門碧玉嫁入豪邸含怨以終的故事。隔了歲月與時空的美學距離,原為西方讀者書寫的《怨女》以長篇格局展現張氏走出中國、進入世界文學史的企圖,實不可小覷。」 ──【加州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林郁庭

「寫出一個女人的憧憬、掙扎、失落與絕望,層層地剝去繁華的外衣,較之《金鎖記》,更見人性的蒼涼!」──【文史作家】蔡登山

關於作者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近年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內容試閱


上海那時候睡得早,尤其是城裏,還沒有裝電燈。夏夜八點鐘左右,黃昏剛澄淀下來,天上反而亮了,碧藍的天,下面房子墨黑,是沉澱物,人聲嗡嗡也跟著低了下去。

小店都上了排門,石子路上只有他一個人踉踉蹌蹌走著,逍遙自在,從街這邊穿到那邊,哼著京戲,時而夾著個「梯格隆地咚」,代表胡琴。天熱,把辮子盤在頭頂上,短衫一路敞開到底,裸露著胸脯,帶著把芭蕉扇,刮喇刮喇在衣衫下面搧著背脊。走過一家店家,板門上留著個方洞沒關上,天氣太熱,需要通風,洞裏只看見一把芭蕉扇在黃色的燈光中搖來搖去。看著頭暈,緊靠著牆走,在黑暗中忽然有一條長而涼的東西在他背上游下去,他直跳起來。第二次跳得更高,想把它抖掉,又扭過去拿扇子撣。他終於明白過來,是辮子滑落下來。

「操那!」

用芭蕉扇大聲拍打著屁股,踱著方步唱了起來,掩飾他的窘態。

「孤王酒醉桃花宮,韓素梅生來好貌容。」

一句話提醒了自己,他轉過身來四面看了看,往回走過幾家門面,揀中一家,蓬蓬蓬拍門。

「大姑娘!大姑娘!」

「誰?」樓上有個男人發聲喊。

「大姑娘!買麻油,大姑娘!」

叫了好幾聲沒人應。

「關門了,明天來。」這次是個女孩子,不耐煩地。

他退後幾步往上看,樓窗口沒有人。劣質玻璃四角黃濁,映著燈光,一排窗戶似乎凸出來做半球形,使那黯舊的木屋顯得玲瓏剔透,像玩具一樣。

「大姑娘!老主顧了,大姑娘!」

蓬蓬蓬儘著打門。樓上半天沒有聲音,但是從門縫裏可以看見裏面漸漸亮起來,有人拿著燈走進店堂,門洞上的木板啦塔一聲推了上去,一股子刺鼻的刨花味夾著汗酸氣,她露了露臉又縮回去,燈光從下頦底下往上照著,更托出兩片薄薄的紅嘴唇的式樣。離得這樣近,又是在黑暗中突然現了一現,沒有真實感,但是那張臉他太熟悉了,短短的臉配著長頸項與削肩……more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