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

THE FALL OF PAGODA

  • 作者:張愛玲
  • 譯者:趙丕慧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0/09/03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710-3
  • 系列:張愛玲典藏
  •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現代小說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那個家是一座囚禁的塔,她用一輩子在逃離,卻又戀戀難忘、反覆追憶……

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曲《小團圓》、《雷峯塔》、《易經》終於完整問世!

張愛玲九十冥誕暨逝世十五週年紀念
中文版全球首度曝光!

琵琶出生在顯赫的上海貴族家庭裡,圍繞著她的是絲絨門帘、身穿水鑽緞子的賓客、裹小腳的老媽子,和一堆關係龐雜的二大爺、姨奶奶、表姐表哥們。但父母的缺席卻是永恆的常態,沉迷在鴉片烟與舊時繁華的父親難得現身,而堅持要離婚的母親則與琵琶的姑姑出洋念書。在這種文化、利益相衝突的幽森豪門裡,難怪四歲的琵琶總帶著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

或許也因為這段萬花筒似的童年滋養,琵琶的腦子裡常轉著超齡的念頭:她幻想能無窮無盡地一次次投胎,變成金髮小女孩住在洋人房子裡;她看到書裡壓的褐色玫瑰花瓣,就傷感人生苦短;她覺得十八歲是在護城河的另一岸,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能過去。

美好的人生固然值得等待,然而,眨眼間當琵琶已跨到另一岸時,等待到的卻是不堪的、囚禁她一生的淒傷……

《雷峯塔》是張愛玲以自己四歲到十八歲的成長經歷為主軸,糅合其獨特的語言美學所創作的自傳體小說。情節在真實與虛構間交織,將清末的社會氛圍、人性的深沉陰暗濃縮在這個大家族裡。

繼《小團圓》出版後,不難發現張愛玲反覆地重述生命中最晦澀的心事,但每次出手均以不同的角度、方式,極致細膩地鋪寫她對周遭不同人事物的愛恨情結,讓我們讀來震撼驚心之餘,更能逐漸將張愛玲的傳奇拼湊完整!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雷峯塔》取意何在?或許是象徵著父權/封建舊時代的倒塌,但是「娜拉出走」以後,正如魯迅所說:「在經濟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嗎?也還是傀儡。……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在這一大家子的敗落裡(包括母親、姑姑或繼母),沒有一個是贏家,結尾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歸結到底,《雷峯塔》與《易經》形同《紅樓夢》民國版,續集,或後四十回。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遺老遺少和他們的兒女同舟一命,沉淪到底。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瑞芬

關於作者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近年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內容試閱
《雷峯塔》/《易經》引言
【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

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四年間,外界一般只知道張愛玲寫了些電影劇本和一篇英文散文〈Return To The Frontie〉(中文版即〈重訪邊城〉)。就文學創作來說,這時期似乎不算碩果豐盛。

但根據張愛玲與宋淇夫婦的通信,在五七至六四年間,她原來正寫一部兩卷本的長篇英文小說,主要取材自她本人的半生經歷。下面是相關的書信節錄,全由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

一九五七年九月五日

新的小說第一章終於改寫過,好容易上了軌道,想趁此把第二章一鼓作氣寫掉它,告一段落,因為頭兩章是寫港戰爆發,第三章起轉入童年的回憶,直到第八章再回到港戰,接著自港回滬,約佔全書三分之一。此後寫胡蘭成的事,到一九四七年為止,最後加上兩三章作為結尾。這小說場面較大,人頭雜,所以人名還是採用「金根」「金花」式的意譯,否則統統是Chu Chi Chung式的名字,外國人看了頭昏。

一九五九年五月三日

我的小說總算順利地寫完第一二章,約六十頁,原來的六短章(三至九)只須稍加修改,接上去就有不少,希望過了夏天能寫完全書一半。

一九六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小說改名《The Book of Change》(易經),照原來計畫只寫到一半,已經很長,而且可以單獨成立,只需稍加添改,預算再有兩個月連打字在內可以完工。

一九六一年九月十二日

我仍舊在打字打得昏天黑地,七百多頁的小說,月底可打完。

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我打字已打完,但仍有許多打錯的地方待改。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我現在正在寫那篇小說,也和朗朗一樣的自得其樂。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我的小說還不到一半,雖然寫得有滋有味,並沒有到欲罷不能的階段,隨時可以擱下來。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易經》決定譯,至少譯上半部《雷峯塔倒了》,已夠長,或有十萬字。看過我的散文〈私語〉的人,情節一望而知,沒看過的人是否有耐性天天看這些童年瑣事,實在是個疑問。下半部叫《易經》,港戰部份也在另一篇散文裏寫過,也同樣沒有羅曼斯。我用英文改寫不嫌膩煩,因為並不比他們的那些幼年心理小說更「長氣」,變成中文卻從心底裏代讀者感到厭倦,你們可以想像這心理。

[……]

把它東投西投,一致回說沒有銷路。在香港連載零碎太費事,而且怕中斷,要大部寄出才放心,所以還說不出什麼時候能有。

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Dick正在幫我賣《易經》1,找到一個不怕蝕本的富翁,新加入一家出版公司。

[……]

《雷峯塔》還沒動手譯,但是遲早一定會給星晚譯出來,臨時如稿擠捺下來我決不介意。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Dick去年十月裏說,一得到關於賣《易經》的消息不論好壞就告訴我,這些時也沒信,我也沒問。

[……]

譯《雷峯塔》也預備用來填空,今年一定譯出來。

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日

你們看見Dick McCarthy沒有?《易經》他始終賣不掉,使我很灰心。

[……]

《雷峯塔》因為是原書的前半部,裏面的母親……more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