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The book of change

  • 作者:張愛玲
  • 譯者:趙丕慧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0/09/03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709-7
  • 系列:張愛玲典藏
  • 規格:平裝/37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現代小說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只有回到這個從小給她一切承諾的地方,才能成全她的天才夢!

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曲《小團圓》、《雷峯塔》、《易經》終於完整問世!

張愛玲九十冥誕暨逝世十五週年紀念
中文版全球首度曝光!

雖然家族秘史謎雲滿佈讓琵琶很迷惘,但童年畢竟是悠長而美好的。十八歲那年,她因為惹怒了父親與後母,驚險地逃出那個囚禁她的豪宅,去投奔母親與姑姑。原本母親打算讓琵琶去英國留學,卻遇上了戰爭爆發,只好安排她去香港大學唸書。此時琵琶才發現上海在拉扯著她的心,她愛上海,就像從前的人思念著自己的未婚夫!

求學時期的琵琶初嘗團體生活的熱鬧,並結識了風趣的印度女子比比,但烽火很快地威脅到香港,學生們也開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琵琶備感流落異地的恐懼與無助,然而母親非但沒能給她半點依靠,反而更顯疏離防備。

隨著香港被日軍佔領,琵琶不得不中斷學業,她和比比商量要一起回上海,她相信只有故鄉能與自己的希望混融!為了拿到船票,琵琶必須發揮從小累積的世故與智慧,即使那要冒上生命的危險……

接續《雷峯塔》的故事,《易經》描寫女主角十八歲到二十二歲的遭遇,同樣是以張愛玲自身的成長經歷為背景。張愛玲曾在寫給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峯塔》因為是原書的前半部,裏面的母親和姑母是兒童的觀點看來,太理想化,欠真實。」相形之下,《易經》則全以成人的角度來觀察體會,也因此能將浩大的場面、繁雜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緒,描寫得更加揮灑自如,句句對白優雅中帶著狠辣,把一個少女的滄桑與青春的生命力刻劃得餘韻無窮!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讀張愛玲這部形同〈私語〉和《對照記》放大版的自傳小說,最好把自己還原為一個對作者全無瞭解的路人甲,愈不熟知她愈好(正如讀《紅樓夢》不要拿榮寧二府人物表焦慮的去對照曹雪芹家譜)。你只管順著書裡的緩慢情調和瑣碎細節一路流淌而去,像坐在烏篷船裡聽雨聲淅瀝,昏天黑地,經宿未眠,天明已至渡口。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瑞芬

關於作者
張愛玲

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

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

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近年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

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內容試閱
《雷峯塔》/《易經》引言 【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

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四年間,外界一般只知道張愛玲寫了些電影劇本和一篇英文散文〈Return To The Frontie〉(中文版即〈重訪邊城〉)。就文學創作來說,這時期似乎不算碩果豐盛。

但根據張愛玲與宋淇夫婦的通信,在五七至六四年間,她原來正寫一部兩卷本的長篇英文小說,主要取材自她本人的半生經歷。下面是相關的書信節錄,全由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

一九五七年九月五日

新的小說第一章終於改寫過,好容易上了軌道,想趁此把第二章一鼓作氣寫掉它,告一段落,因為頭兩章是寫港戰爆發,第三章起轉入童年的回憶,直到第八章再回到港戰,接著自港回滬,約佔全書三分之一。此後寫胡蘭成的事,到一九四七年為止,最後加上兩三章作為結尾。這小說場面較大,人頭雜,所以人名還是採用「金根」「金花」式的意譯,否則統統是Chu Chi Chung式的名字,外國人看了頭昏。

一九五九年五月三日

我的小說總算順利地寫完第一二章,約六十頁,原來的六短章(三至九)只須稍加修改,接上去就有不少,希望過了夏天能寫完全書一半。

一九六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小說改名《The Book of Change》(易經),照原來計畫只寫到一半,已經很長,而且可以單獨成立,只需稍加添改,預算再有兩個月連打字在內可以完工。

一九六一年九月十二日

我仍舊在打字打得昏天黑地,七百多頁的小說,月底可打完。

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我打字已打完,但仍有許多打錯的地方待改。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我現在正在寫那篇小說,也和朗朗一樣的自得其樂。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我的小說還不到一半,雖然寫得有滋有味,並沒有到欲罷不能的階段,隨時可以擱下來。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易經》決定譯,至少譯上半部《雷峯塔倒了》,已夠長,或有十萬字。看過我的散文〈私語〉的人,情節一望而知,沒看過的人是否有耐性天天看這些童年瑣事,實在是個疑問。下半部叫《易經》,港戰部份也在另一篇散文裏寫過,也同樣沒有羅曼斯。我用英文改寫不嫌膩煩,因為並不比他們的那些幼年心理小說更「長氣」,變成中文卻從心底裏代讀者感到厭倦,你們可以想像這心理。

[……]

把它東投西投,一致回說沒有銷路。在香港連載零碎太費事,而且怕中斷,要大部寄出才放心,所以還說不出什麼時候能有。

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Dick正在幫我賣《易經》1,找到一個不怕蝕本的富翁,新加入一家出版公司。

[……]

《雷峯塔》還沒動手譯,但是遲早一定會給星晚譯出來,臨時如稿擠捺下來我決不介意。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Dick去年十月裏說,一得到關於賣《易經》的消息不論好壞就告訴我,這些時也沒信,我也沒問。

[……]

譯《雷峯塔》也預備用來填空,今年一定譯出來。

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日

你們看見Dick McCarthy沒有?《易經》他始終賣不掉,使我很灰心。

[……]

《雷峯塔》因為是原書的前半部,裏面的母親和姑母……more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