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整人專家
整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天生愛開玩笑;一種是自己心態偏激,再有幽默感也笑不出來的那一種。
有個朋友天性戲謔,我們都叫他整人專家。他家的電話號碼與餐廳只差一個數字,有一陣子一直有人打電話到他家:『先生,我要訂位。』
他煩不勝煩,有次在他家喝下午茶,又有人打電話來訂位。他冷著一張臉,很酷的回答:『好,沒問題,這裡是棺材店,請問要幾口?』
那頭驚慌失措掛掉電話,我在一旁笑到把咖啡噴濺得滿桌面都是。
整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天生愛開玩笑,有時會戲弄到別人,而別人還笑得出來,愚人節的玩笑屬於此類;一種是自己心態偏激,看某人不順眼,定要整整他出氣,固定對象一直遭到無情的折磨,一定笑不出來。
在此,我要討論的是後者:再有幽默感也笑不出來的那一種。
沒有人喜歡這樣被整。最慘的狀況是,整人專家就住在家裡:
阿蓮新婚不久,六年級的她穿戴皆是當季新品,永遠走在時代最尖端,萬萬沒想到她竟然會嫁入一個觀念還留在清末民初的傳統家庭。公婆為獨子在台北買了房子,興高采烈且理所當然的搬來跟兒子媳婦一起住。相安無事的時間竟只有三天。
三天後,『家規』開始出現:早上兩老要吃稀飯,本來婆婆一清早起來在廚房弄得??啷啷也已經夠惱人的,第三天,婆婆即暗示媳婦接棒,東西擺放都要按照兩老的旨意……不久,公公又出招了,一連數日晚餐時指桑罵槐的說:『女人婚後還工作,都是為了逃避家庭責任。』
阿蓮那時年紀還輕、耳根子也軟。當時的待遇不算優渥,也還不是個頂有自我意識的女人,聽公公這麼說,心中真的有了些掙扎,和先生商量之下,決定回家做乖巧媳婦。
不過,公公卻並沒有因此而對她滿意。有回吃晚餐,他又裝出一臉誠意,問阿蓮當家庭主婦好還是上班好?阿蓮是個直腸子,她說:『各有利弊……』
秉持著陪老人家聊天的精神分析利弊得失,講完本以為會獲得掌聲,可是公公的反應卻是重重放下碗筷,躲回自己房間生悶氣。
她本以為自己是不是在無意間說錯了什麼話,想了很久才知道,這是公公故意設局來試探她的。後來,她不再敢隨便陳述自己的真實意見。
以忍讓來獲得和諧的她,連續被整了好幾年。稍一不如意,公公即以尖銳的言辭譏諷她、摔碗摔筷。而婆婆則在一旁補充,說是因為她做得不好,才惹公公生氣。有天阿蓮和頗有正義感的大姑聊天,才知道在這個家庭裡,本來她的婆婆是被整肅的主要對象,在兒子娶媳婦後,換她接棒成為出氣筒,婆婆的重擔減輕了,當然去幫腔。
幾年後,有件偶發事件讓她大徹大悟:如果對方一點自覺和良知都沒有,她再『割肉餵鷹』,徒然使自己血流成河,公公也不會立地成佛。那天,公公心血來潮,又在看電視時看著一個當家庭主婦、丈夫有外遇的女主角大發議論:『唉,她就沒本事,又不會賺錢,所以才會給丈夫拋棄的。女人在家裡閒閒沒事只會越吃越胖,根本帶不出去!』
一邊說還一邊以嘲諷的眼神瞄了瞄正在收碗筷的她。
是可忍,孰不可忍?她恍然大悟:原來她怎麼做都不對,是因為老先生根本就是有紅衛兵心態,存心整她。順他也整,逆他也整,好啊……他無理取鬧就算了,幹嘛拿她的幸福人生當陪葬品?這成為她反敗為勝的動力。
『你說什麼?』
『我又不是在說妳。』老先生滿臉『我贏了』的笑容,使她怒裡心生。啪啦啦,她學他生氣時的樣子,把手上的碗筷摔了一地……
老先生當然出去投訴了諸親友,說媳婦忤逆。不過,一個以挑剔見長的整人專家平時人緣也不好,人家聽聽都算了。從那時候起,家裡的碗筷再也沒被亂摔過。『哈,原來你怕壞人!』
這不是個優良範例。不過,倒能夠提醒那些困惑於『我不照你做也不對,我照你說的做也不對』的可憐蟲。也許你碰上的就是個整人專家,他就是看你不順眼,而你被認定是他的出氣筒;快撥開『該怎麼做才對』的迷霧,看清楚事實,才能走回自己該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