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看著眼睛說話」能持續幾秒?
眼睛能比嘴巴表達更多──這不但是一句慣用語,也是宇宙不變的真理。好不容易才熬出頭的菜鳥演員,眼神一定都很有力量,這種力量稱之為「眼神力」,有些導演會利用排演來訓練演員的「眼神力」。
可是在我看來,這類訓練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一個演員受不受歡迎,端看他與生俱來的能力有多少。他是當主角的料還是當配角的料,由個人資歷大致能夠判斷,我不認為勉強提升「眼神力」是可行的方法。
漫畫家也一樣。
在人氣漫畫家的作品中,主角的眼神通常相當有力,而且他的眼神是活的,否則即使讀者對主角的生活方式產生共鳴,但是如果對表情,特別是眼神沒有認同感的話,也無法融入故事中。
可惜活生生的人類沒辦法改變與生俱來的部分,但卻能夠改變溝通技巧之一的「視線交流」。
小時候大人常告訴我們:「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小時候的我並不是很強勢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後來我想盡辦法努力告訴自己「如果我不改變自己,對演員交代不過去」,才開始積極地看著對手的眼睛說話,那時候我已差不多四十五歲了,但還是覺得很有壓力。
仔細想想,大人雖然叫我們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卻沒有人具體地告訴我們究竟該看到什麼程度。完全不看對方眼睛說話的情況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但要一直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也很奇怪。
事實上當對話進展熱烈時,看對方眼睛的時間是出乎意料地短暫。通常在兩人對話的場合中,會看著對方眼睛的時間只佔全體時間的百分之三十~六十;因此如果看對方眼睛的時間長達百分之六十的話,可見兩人關係相當親密。
那麼,兩人四目交會的時間又佔了多少比例呢?
大約是百分之十到三十。這個比例才算是真正「看著眼睛說話」的狀態,因此事實上看著對方眼睛的場合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再者,四目交會的時間大約是一秒鐘左右,超過一秒就會造成壓力。
年輕的戀人經常目光交會,其時間持續到教人難以置信的久,因為這些人患了「戀愛病」。
一般說來,女性的「視線交流」時間較長,而且通常是在聽對方說話時,會注視對方的眼睛。
如果對方不了解女性的這種特性,就會誤解她的非語言溝通的意思──「妳一直凝視著我、聽我說話,想必是對我有意思」──這就是最典型的誤會。女性天生有這種特質,請各位男性務必謹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