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空白時間的傳達力
「搞錯時機」、「時間來得及」、「偷時間」、「時機不對」、「時機正好」……我們有眾多詞彙表示「時機」與「時間」的重要。我在登台前,會要求演員記得留「喘口氣」的時間。這樣做是希望演員能夠將台詞好好傳達給觀眾,因此會要求開口前能停一下,所謂「一下」是指緩緩呼氣吐氣的時間。
演員把呼吸放慢,就能空出時間,讓觀眾興趣昂然地期待接下來的台詞,也可以看作是讓觀眾有想像的空間。不過有時停頓過久反而不好。希望觀眾好好花時間聽進耳朵的台詞,就是重要台詞;然而如果停頓太久,這齣戲就會變得很囉嗦。如果一直以重要台詞的方式表演,反而會讓觀眾覺得厭煩。
重要的台詞一定要背熟,這就是說台詞時最重要的「技巧」。技巧當然依據不同的演員而有差別,這不是能夠清楚言傳的。已過世的落語師古今亭志朝㳖,其父親也是昭和時期的人氣落語師。他對父親志生的落語技巧有以下評論:「老爸說話老是小小聲地喃喃自語,觀眾會因此而好奇他到底打算說什麼。他就是趁這個機會逗笑客人,因此客人很容易接受老爸的落語表演。」
乘機抓住機會讓客人笑,擅長說話也可等於擅長利用停頓時間。
演員在舞台上說話時,觀眾的意識會被推離舞台;相反的,演員製造停頓時間,反而把觀眾拉回舞台。也就是說,演員與觀眾在舞台與觀眾席之間,反覆進行一場拉鋸戰。這就是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交流」。能夠與觀眾進行愉快交流的演員,就是好演員。好演員以一句話來說,就是能夠愉悅自在地說出台詞,但這種人是萬中選一。說台詞的技巧要說有也是有,只是在專業領域中,那應該只能以有沒有「天生才能」來評斷吧。
觀眾要的是互動
在從事舞台劇這類現場表演活動後,我知道台下觀眾真正的目的不是想要欣賞成品,而是想要互動。姑且不管舞台和觀眾席之間的距離如何,他們其實想和演員擁有同一個空間。
舞台劇和電視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現場演出。
電視是單方面的傳達,舞台劇則是雙向互相交流傳遞,所以有些戲劇會根據當天觀眾狀況而做改變。
不管網路社會發達到什麼地步,現場的表演活動仍不會消失,這是因為觀眾想和演員產生連結、想要交流。
音樂也是如此,不管CD擁有多驚人的音樂重現力,音樂會、演唱會仍舊會存在。
搖滾樂的世界中有個詞叫做「CUE」,就是表演到一半故意製造全然無聲的狀態,在這段無聲之後,團員們在舞台上互相打暗號,接著再全體一起開始演奏,這個開始的起點就叫做「CUE」。
大家應該都見過這個場面──在曲子的最後瞬間停止音樂,團員一起跳起、彈出最後一個音節之後就停止演奏。「CUE」就等於「停頓」,停頓得漂亮,曲子整體就顯得很有感覺。
觀眾在那段無聲的期間,也和表演者一樣屏息等待「CUE」那一刻的到來。這是舞台與觀眾席合而為一的瞬間。
當表演者與觀眾的心情同步,等待「CUE」那一刻時,全體就會產生「意氣相合」的整體感。之前所提戲劇的「停頓」與搖滾樂團的「CUE」正是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