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正在洩漏你的秘密:3個步驟,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

Ohne Worte

  • 作者:托爾斯登.哈芬納
  • 譯者:姬健梅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8/05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3313-2-6
  • 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27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肢體語言的簡短文法──寫給養成中的肢體語言口譯員


談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奧地利心理學家瓦茲拉威克(Paul Watzlawick)研究得比誰都透徹。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說過一句常被引用的話:「我們不可能不溝通。」不管我們做什麼,我們總是不斷在告知身邊的人一些訊息──就算我們什麼也不說,還是傳達出了一些訊息。當你走進一個地方,裡面都是你認識的人,而你沒有跟他們打招呼,沒有跟他們攀談或是對他們微笑。在這種情況下,你所表達的訊息就是你沒有說話。

而就算你沒有微笑,也沒有看著任何人,你仍然帶著某種表情,擺出某種姿態,這種表情和姿態是我們溝通中的固定成分,強調出對我們重要的事,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清楚。你不妨試著描述一下去火車站要怎麼走,而不要用到手臂和雙手。你會發現這很難做到,你必須刻意去要求自己不用手勢才行。

在溝通上,尤其是在肢體語言上,最令人吃驚的是我們很少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一切幾乎都是不自覺地進行。而由於這種行為大多不由自主地發生,我們也就很難加以控制。基於這個理由,相對於口說的陳述,我們會覺得肢體語言更為真實。一個人也許能做到不在言語上被逮到說謊,在肢體語言上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困難了。

當我們要刻意去做平常一向本能去做的表情和手勢,就格外會察覺我們使用表情和手勢是多麼地不自覺。在這種時候,肢體語言甚至會變得相當好笑,至少是對旁觀者來說。某個人參加了一個肢體語言研討會,之後他有可能忽然不想再把雙臂交叉在胸前,因為他在研討會裡聽到這是個表示拒絕、與人保持距離的姿態(稍後你就會知道並沒有這回事)。有趣的是,當此人忽然很想交叉雙臂,但如今卻是在深思熟慮之後來做這個從前自然而然擺出的姿勢。現在他會想:在此刻交叉雙臂真的會很舒服,可是研討會那位親切的講師說過我不可以再這麼做!那我現在該把手臂往哪兒擺呢?好吧,我就讓手臂自然下垂。噢,天哪,這看起來真蠢。現在我要把一雙手擱在哪裡?對於旁觀者來說,這一幕的確很好笑。

而對那個不知道該把手臂放在哪兒的人來說,問題還不僅止於此。他不再聽得見和他交談的人正在說些什麼。他太過專注於自己身上,怎麼還聽得見對方說話?而對與他交談的人來說,事情就不再好笑了。這人不見得是朋友,也可能是主管,對方會想:這是哪裡來的怪咖?也難怪對方會這麼想,因為那人開始不安而無目的地擺動雙手,完全失神落魄,顯得心不在焉。而他也的確是心不在焉。儘管他參加過肢體語言講習,與別人的溝通卻沒有改善,反而惡化了,正因為他刻意想去改變自己平常不自覺的行為。



我們不斷在溝通、思考、說話,用我們的嘴,也用我們的身體。我請問你:在動念之後是先有話語,還是先有動作?根據我的觀察,這個順序在每個人身上都一樣:心念──動作──話語。

如果你氣得要命,那麼在你身上就會是這種情形:

①大腦察覺你非常生氣。

②你伸手去捶桌子。

③你說:「夠了!」

如果你忘了什麼:

①大腦察覺你忘了什麼。

②你伸手去拍額頭。

③你說:「我真差勁。哈芬納在他的書裡介紹過那麼棒的記憶技巧,我也全都讀過而且記住了,儘管如此,我還是想不起來我有沒有把熨斗的插頭拔掉!」


但凡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就會是這個順序。舉例來說,對方可以藉此看出你是否是真心真意。如果你遇見某個人,而你很高興見到對方,通常的順序會是這樣:你看見了對方,你露出笑容,然後才朝他走過去。如果你不是真心感到高興,你會先朝對方走過去,然後才開始微笑。我們全都不自覺地能看出對方是否在演戲,因為我們對此都有敏銳的觸角。順帶一提,最早向我指出這個順序的是我朋友,演講訓練師米歇爾.羅西(Michael Rossie)。



無需話語的語言



接下來要談的,有許多部分在我的前幾本書裡已經詳細說明過。儘管如此,由於這涉及解讀肢體語言的基礎,在此我還是想再簡短說明一下。只要留心這些基本原理,你看出身邊的人在想些什麼的機率就會提高──尤其是他們對你的想法。因此,牢記下述這些特徵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加以觀察和檢驗是值得的:



面部表情──或是「臥室眼神」代表著什麼

從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我們能夠很準確地解讀出他的情緒。我們的臉部有四十四條肌肉,這些肌肉的交互作用就構成了我們的面部表情。研究「非語言溝通」這個領域的先驅是美國心理學家艾克曼(Paul Ekman),一九七八年,他和弗里森(Wallace Friesen)合作,研發出「臉部動作編碼系統」,這是一種臉部表情圖譜,如今廣被世界各地的心理學家用來描述臉部表情並加以歸類。為了研發這個系統,這兩位科學家把無數張臉拍攝下來,記錄下人類臉部能做出的任何微小動作。這份臉部表情圖譜非常可靠,以至於位於加州的「皮克斯動畫製片廠」也根據艾克曼和弗里森的這套編碼系統來製作動畫片中的人物,該片廠出品的影片包括《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

他們一共記錄下七千多種不同的臉部表情,這些表情透過臉部肌肉的收縮而產生。並非所有的表情都有具體的意義,但是眼睛、鼻子和嘴巴這幾個最靈活的部位具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它們自然而然地洩漏出我們在某個特定時刻的感受。這兩位科學家也發現,基本的情緒想必是與生俱來的,因為高興、幸福、驚訝、蔑視、恐懼、嫌惡、發怒或悲傷這些臉部表情在世界各地都相同。這也意味著,我們經常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流露出這些情緒。

你可以和朋友玩下面這個遊戲:說出一種剛才提到過的情緒,請對方做出相應的臉部表情。你會發現:我們能夠立刻做出這些表情,也能在別人臉上讀出這些表情。只要我們去留意,而且不要老是盯著手機螢幕!你知道嗎?近來頭部受傷的人數遽增,因為許多人在跑步時喜歡去看手機螢幕,結果撞上了路燈。

我覺得特別吸引人的是艾克曼和弗里森所發現的「微表情」,這些臉部動作閃現的時間只有一點二五秒,洩漏出我們真實的情緒狀態。這些表情出現的時間其實短到令人無法察覺,但只要做過一點感知訓練就能解讀。「微表情」是根本假裝不來的,因此是非常可靠的信號。

每次我哥哥表演一個魔術時,我通常能看出他是在什麼時候動了手腳──每一次在剛動過手腳之後他都會嘴角上揚露出微笑。那個微笑一閃即過,別人幾乎察覺不到,但那個表情的確出現過。至於我在矇騙別人這件事上一向就更不動聲色……

再舉個例子:當你在會議中把一件任務指派給一位同事,對方可能會說:「好吧,我來做。」可是如果他皺了皺眉頭和鼻子,這就是生氣的表情。這個表情雖然短促,卻表達出:「我很不高興。」

不過,我們的面部表情之所以有趣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我們的每一個表情都會使對方用一個表情來回應──這就是我先前以「照鏡子」來描述的現象。這意味著,我們的臉部表情會引起別人臉部表情的改變。舉例來說,你若是露出微笑,對方就也會報以微笑。因此,隨時隨地面帶微笑是值得的,因為誰要是拉長了臉,不但樣子比較不好看,還會使他周遭的人也拉長了臉。雖然這話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真的:我們不僅是在愉快時露出微笑,當我們微笑時,我們也會變得愉快。

我也不想向各位隱瞞艾克曼和弗里森另外一項有趣的研究結果:我們之所以覺得慵懶愛睏的眼神很迷人,是因為我們在性高潮時就會流露出這種眼神……這一點我以前從沒想到過,謝啦,兩位!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