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正在洩漏你的秘密:3個步驟,解開肢體語言的密碼

Ohne Worte

  • 作者:托爾斯登.哈芬納
  • 譯者:姬健梅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08/05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79237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3313-2-6
  • 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27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心理/人際關係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訓練自己將臉部表情歸類



請你的同伴去想一件令他十分興奮的事(最好是性幻想)。然後看著他的臉──他的表情有了什麼改變?他的眼睛睜得比先前更大了嗎?嘴巴微微露出了笑容?鼻翼是否在掀動?(我們在興奮時鼻翼就會掀動。)任何改變都會表現在臉上,重點在於看出這些改變並且加以觀察。

接著請對方去想另一件私密的事,像是他的體重、他曾經順手牽羊拿過什麼東西、他的真實年齡或是提款密碼──你可以盡量發揮想像力。當對方改變了他所想像的事,他的臉部表情也會自然而然地有所改變。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注意到,因為他正想到某件很難為情的事。現在請你再嘗試根據對方臉上的表情來弄清楚他的念頭是否愉快。他的念頭是開心、生氣,還是甚至由於他自己的想像而感到不自在?他的臉會向你洩漏出來。你愈常和不同的對象玩這個遊戲,請對方去想各種不同的念頭,你就愈能學會解讀對方的心念,因此也就愈能了解對方,不僅是在遊戲中,在日常生活的各種情況中也一樣。你的收穫是:你愈能學會了解身邊的人,就愈能和他們相處愉快。而較佳的人際關係、不至於迅速破裂的伴侶關係又能反過來給我們那種共同擁有某種東西的美好感覺。到最後我們還會感到更加心滿意足,因為溝通很順利。

因此,訓練自己的感知能力也大有意義,為此你可以再玩另一個遊戲:列印出對方喜歡的人的照片,不管是子女、甥姪,還是沒有親戚關係的人。然後再印出對方一點也不喜歡的人的照片。如果你在對方的生活中沒有發現對方討厭的人,那麼就用對方討厭的政治人物或電影明星的照片。接著你和對方相對而坐,把印出來的照片交給對方像洗牌一樣把順序弄亂。在那之後,請對方從裡面抽出一張仔細打量。你自己當然不准去看那張照片。請留意對方的面部表情。和他平時的表情相比有了些什麼改變?他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周圍起了什麼變化?



示意動作──為什麼我們講電話時會比手勢

示意動作是指我們雙臂、雙腿或頭部的動作。我們做這些動作是為了不用言語而溝通,或是用來強調我們所說的話。通常我們在說話時雙手會跟著動,這也不足為奇,因為掌管語言和手部動作的中心位在大腦的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說話和手部動作之間的緊密關係顯得十分合理,甚至就連對方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會比手勢,亦即在打電話時。而從未見過旁人打手勢的盲人在說話時也會做出手勢。

我們用手勢來支持我們的念頭(例如我們會用手指向一份重要文件,藉此來強調其重要)。但是這也能反向起作用。心理學家高丁─梅多(Susan Goldin-Meadow)是研究手勢的知名專家,二○○九年,她和芝加哥大學的同事羅威(Meredith Rowe)發現手勢有助於兒童學習語言。這兩位女士首先觀察了十四個月大的幼兒和父母玩耍。如果父母親受過高等教育,那些幼兒雖然還不能把話說得更好,但顯然格外強烈地使用手勢:在九十分鐘裡,他們平均使用二十四次手勢,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幼兒則只使用十三次。幾年之後,這兩位科學家讓這些孩童做了一個字彙測驗,結果發現:幾年前做出更多手勢的孩童如今懂得的字彙也更多,因此在學校裡具有較佳的成功機會。換句話說:手勢也有助於學習。

大多數的手勢是無意識的,還是說你去抓鼻子或是把頭髮塞到耳後時會去思索?有意識的手勢當然也有,可是要小心!手勢與頭部動作往往不是舉世通用的語言,隨著各地文化的差異可能會有全然不同的意義。舉例來說:點頭在世界各地都被理解成「好」,但是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卻不然,那裡的人要表示「好」會把頭來回搖晃。這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誤會!



關於身體──我們想要跑走還是跺腳?

我們的走姿、站姿和坐姿洩漏出許多事,關於我們的態度和當下的情緒。很顯然,心念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情緒會促成荷爾蒙的分泌,血液循環會增強或是受到抑制,結果是我們會一躍而起或是全身僵硬。隨著我們的情緒狀態,我們會垂頭喪氣地坐著或是全身痙攣,走起路來會興高采烈或是猶豫不決。我們的身體無法保持沉默,而我們也無法忽視別人發出的身體信號,會立刻加以詮釋,有些信號我們單憑直覺就能正確解讀。我們絕對不會認為一個跺腳的人生性猶豫。蹲坐在椅子邊緣的人通常不會被視為特別勇敢。不過,由於肢體語言十分複雜,不像前述這兩個例子這麼明確,有一部分必須像學習一種外語一樣加以學習。



近與遠──可別靠近我!

當人與人互相溝通,他們會保持一段距離或是十分靠近──這涉及不同的訊息。通常我們很能夠判別與旁人之間應保持的正確距離,並且本能地做出讓彼此都自在的舉止。然而,在電梯裡我們被迫靠近彼此,因此我們會盡量忽視其他人的存在,凝視前方,避免和別人做目光接觸。



透過服飾來傳達訊息

服裝和飾品是由文化塑造出的肢體語言表現形式。我們藉由選擇自己的服飾來決定我們想當龐克族、普通人、商務人士還是運動員。當我們選擇要繫哪一條領帶或是戴上一條珍珠項鍊,並不只是因為我們喜歡那條領帶或項鍊,而是為了傳遞訊息。為了顯示出我們屬於某個特定族群,顯示出自己是有錢人,或是顯示出我們一點也不在乎別人對我們的想法。因為在服裝上有一套規範,我們參加喪禮時會穿上深色服裝,去聽歌劇時不會穿熱褲。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套規範,就清楚地傳達出一種訊息(請參閱第五章)。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