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交談

  • 作者:戴愫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02/26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9314-97-8
  • 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32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人際關係/職場工作術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 說、問、說 」三部曲

推進微交談有一個通用三部曲── 「說、問、說」,即先做一個自我陳述,然後問一個開放式問題,最後再自我陳述。
這個三部曲的邏輯是:不管當時對方的狀態如何,你們的交談都讓他感到很舒服。
這個三部曲的第一步和第三步,都是「說」。也就是說,每次問問題的前一步和後一步都要做一些自我陳述。用陳述話語開頭,而不是像對待犯人一樣上來就連珠炮似地盤問;同時要準備用陳述結尾,因為你問了問題之後,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對方會滔滔不絕地回答問題,此時你就可以做一名可愛的傾聽者; 第二種可能是,他回應不多,那麼你就要準備好退路,你的退路是用自我陳述結尾。
現在來演示一次。
你發現對方穿了件漂亮的裙子,可以做一個稱讚式的陳述:「裙子的顏色很襯你,這花色也很少見。」
然後你可以問問題:「可以問一下,你在哪裡買的嗎?」
她說:「我去年在馬來西亞旅遊時買的。」
你聽到了一個有價值的資訊點── 馬來西亞。於是你要做一些自我陳述,然後再問第二個問題:「我去年春節也在馬來西亞。你覺得那裡怎麼樣?」
如果她開始滔滔不絕:「我超級喜歡那裡……」恭喜你,你順利地踩中了她的興奮點,這時的你靜靜地傾聽就好了。
如果她還是很簡短地回答:「那裡不錯。」那麼這時,你應該用自我陳述來銜接這次的交談:「去年我們帶著孩子去沙巴,發生了一件有驚無險的事。幸虧那天我們取消了去環灘島的計畫,就在那條路線上,有艘遊艇翻了,三十二小時後二十多名中國遊客才被救起。」
這就是推進微交談的三部曲:說、問、說。
再舉一個我個人的例子:
在一個媒體舉辦的酒會上,我瞥見旁邊的電視螢幕上出現了川普的鏡頭。我先做了一個陳述:「這位美國總統一直是年度爭議人物啊。」
然後我問身旁的那位男士:「請教一下,中國媒體界的專業人士是怎樣看他的 ?」
當時我想,如果他表示不喜歡川普,並有一肚子牢騷,或者他很欣賞川普,並有強烈的分享欲望,那麼我靜靜地傾聽就好。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他的回答很簡潔:「說實話,我對他也不大瞭解。」
這時我就需要挺身而出了,我又做了一個自我陳述:「我也沒仔細研究過他。我只記得十年前見過我的美國老闆和川普的一張合影,那時他的髮型比現在的還有個性。當時我們都在開玩笑,幸虧沒颳風啊。」
說到這兒,我和他都哈哈大笑起來。
再來試一次:
你去參加一個活動,想和旁邊的人搭話。你先做一些陳述:
「哇,主辦方真是找對了地方,這地方真漂亮。」你順勢指指上方的吊燈:「估計價值不菲。」
然後你開始向對方提問:「你以前來過這個會所嗎?」
如果對方和這個會所很有淵源,你就靜靜地傾聽。如果他的回答很簡單:「我是第一次來。」那麼你就用自我陳述來做退路,你可以說:「我是第二次,上次是白天來的,沒注意到這個豪華吊燈。看來,這個會所更適合晚上舉辦活動。」
再舉一個例子:
你去參加一個冰雕展,想和旁邊的人搭話,你先做些陳述:「這裡像個水晶宮。」
然後你問對方:「不知道這些藝術品是怎麼做的,用模具做出來的,還是用鑿子鑿出來的?」
如果對方滔滔不絕地說,你就保持傾聽的狀態。如果對方表示不清楚,那麼你需要來一句退路式的自我陳述:「我很多年都沒見過這麼大的冰雕了,上次都是十年前去哈爾濱的時候了。」
最後再練習一次這個「說、問、說」三部曲:
你在蘋果店外排隊,想和身後那個人聊天,你先做一些陳述:「北京的夏天好熱呀,熱得我眼睛都冒汗了。你是北京人嗎?」
如果他滔滔不絕,你就傾聽。如果他不善言辭,你就主動做自我陳述:「我在新加坡住過三年。新加坡更熱,那裡只有兩個季節── 室內和室外。」
在微交談中,說得多還是聽得多,完全取決於微交談的氣氛。根據對方的脾性和投入程度,平衡「訴說」和「傾聽」的時間,這就是協同的技術。一個人的社交力,並不是指他的某種特質或能力,也不是指他可以落落大方、語驚四座,而是指他和對方的互動關係。
微交談就是這樣一件事情:偶然間因緣際會,訴說,傾聽,雙方在協同中獲得能量。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