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怎麼對你,都因為你說的話

  • 作者:黃啟團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03/28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5596-78-1
  • 系列:溝通句典
  • 規格:平裝/36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人際關係/心理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3.「發光體」還是「黑洞」?
人注定要改變世界,不是讓世界變得更好,就是讓世界變得更糟。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兩種人:
有一種人你跟他相處的時候會感到溫暖、充滿力量,生活在這種人身邊,你感到幸福,因為生命如此有價值。這樣的人我把他們稱為「發光體」,他們像太陽那樣,溫暖人心。
而另一種人剛好相反,你靠近他的時候,會有一種無力感,渾身的能量不知跑哪裡去了,彷彿你遇到了太空中的「黑洞」,他把你的能量全部吸走了。這樣的人我把他們稱為「黑洞」,他們能吸收身邊人的能量,把身邊的人弄得遍體鱗傷。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語言無形中影響著你。
語言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現在,請你不要想一隻白貓,不要想一隻有長長尾巴的、正在偷吃魚的白貓。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是不是就是那隻長著長長尾巴的、偷吃魚的白貓?
會說話的人說到人歡喜,不會說話的人說到人心死。這是因為語言能夠引發我們神經的某些反應。不信,請看下面的場景。
一位妻子對丈夫說:「你是不是又在想那個女人?」
丈夫腦子裡本沒有女人什麼事,但被妻子這樣一問,只得在腦海中努力搜索某位女性了。
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啊?」
孩子的校園生活本來挺開心的,為了回答媽媽的問題,他忍不住就會想,對啊,今天誰欺負我了呢?然後某件本來早已遺忘的不愉快就浮現於腦海了。
老闆對員工說:「最近遇到什麼困難嗎?」
本來充滿信心的員工,被老闆這麼一問,眉頭緊鎖,立刻思索起工作的困難來,原本滿身的幹勁悄悄沒了蹤影……
這就是語言的焦點,也就是俗話說的「哪壺不開提哪壺」。沒有人提「白貓」時,你並不會去想白貓,可是當你聽到「白貓」這個詞,頭腦中就會不自覺想到「白貓」。
試想一下,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對你說「你敢打我?你試試看?」,說得多了,某一天你可能真的會掄起拳頭砸下去的……
語言的焦點有一個小秘密,即人的潛意識無法處理否定詞。怎麼講?比如,前面提到的不要想「白貓」,雖然我讓你不要想白貓,但你的頭腦根本無法分辨否定詞「不要」,於是大腦會直接出現白貓的圖像。
如果不知道這一點,人們經常會帶著好意卻做了壞事。
比如考試前,很多父母帶著關心去提醒自己的孩子:「寶貝,今天不要緊張哦。」但「不要緊張」恰恰引發了孩子的緊張。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我們要讓語言專注於正向意義。比如,家長可以對馬上要考試的孩子說:「寶貝,放輕鬆哦,我相信你。」通過這樣一句話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到「輕鬆」上。
這一點並非現代人的發現,早在《大學》中就有論述。我們知道,《大學》開篇講的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這三個字特別有智慧。第一個「明」是動詞,第二個「明」是形容詞,「明德」就是一個人本身擁有的好的品德。這句話說的是,教育的根本就是把一個人本來就有的美好品德弘揚出來。怎麼實現這一點呢?心學的鼻祖,明代的王陽明給了一個「致良知」的方法。王陽明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有良知的,如果你不去召喚他,他就在我們的體內沉睡。內在的良知就好像一個在人群裡打瞌睡的人一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否則他就一直在體內休眠。」
「長這麼大,你什麼時候最開心?」當一個人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即使他眼裡正含著淚水,腦海裡想的卻是曾經最歡愉的那個片刻。這就是語言的魔力。善用語言可以讓人「明明德」、「致良知」;不善用語言的人,則會引發矛盾,甚至暴力。
有人說,每個人內在都住著一個天使、一個魔鬼,這個人是天使還是魔鬼,要看你喚醒了哪一個。為什麼有些人是「發光體」,有些人是「黑洞」,因為前者的語言總是能喚醒你心中的天使,而後者喚醒的是你心中的魔鬼。
對於身邊人來說,我們是黑洞還是發光體呢?我們可以來測試一下:假設有一天你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做了一張小試卷給你看,上面五道題,做錯了一道,剛剛學會算術的孩子眼巴巴地看著你,等著你的反饋,做為爸爸或者媽媽,你會怎麼說呢?
如果你說:「錯了,第三題錯了。」這話說出來,孩子眼裡的光會立馬熄滅了,他心裡會想:「我做對了四道題你怎麼看不到?我做錯一題就被你看到了,我身上就真的沒有一點閃光的地方嗎?」這樣的爸爸或媽媽就是黑洞,他們把孩子眼中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光芒撲滅了,孩子會越來越想逃離這樣的爸爸媽媽。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了,黑洞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總愛挑毛病,只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看不到別人好的地方。
同樣的情況,發光體會怎麼說呢?他會說:「寶貝,五道題你做對了四道,真的很棒。你再留意一下第三題,看有沒有發現什麼?對了,這樣改過來,就全對了,你能這麼快進行自我訂正,真的太棒了。」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會怎麼反應?他會對自己充滿信心,他會愛上算術,並且愛上爸爸媽媽輔導自己作業的感覺。這樣的爸爸或媽媽就是發光體,他們不會對孩子的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會害了孩子,他們既能看到錯誤的地方,也能看到正確的地方,最終他們總是能夠幫助孩子找到提升的地方。
這是黑洞跟發光體的一個明顯區別:黑洞的語言焦點放在了負面的地方,很難看到別人做到了什麼,只關注別人沒做到什麼,極少給予肯定和鼓勵;發光體的語言焦點放在了正面的地方,他們會關注到一個人能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這個人做不到的事情上,他們從不吝惜肯定和鼓勵,並且相信你能夠做得更好,他們還能在你身上看到很多你自己都看不到的資源。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