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 作者:古典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03/30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6077-3-5
  • 系列:邁向成功叢書
  •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職場工作術/自我成長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作者序】
高手的三個境界



長久以來,做為一名生涯規劃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為什麼人們的努力和回報,常常是不成正比的?
我當然不是說不勞而獲,任何收穫都需要投入,高回報背後的艱辛只是你沒有看到。
但同樣是投入,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想知道智力、能力和努力程度都相若的兩個人,因為不同的選擇,十年後的人生收益差別為何大,不用看什麼研究報告,回想一下你的大學、中學、小學同學的生活狀態就足夠了。這些當年和你能力相若,起跑線差不多的人,今天離你越遠,彼此差距越大。而且,不見得最成功的人,就最勤奮最努力,而那些活得不如意的人,他們應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未見得就比你小。
帶來這些巨大差異的,不僅是努力,更是一次次選擇。就像兩塊一模一樣的雪球,從山頂上滾下來,因為輕輕磕了一下一個小石頭,向不同的方向滾去。這樣的小改變疊加起來,雪球落到山底的時候,會相差很遠。人和雪球不一樣,雪球是被動地滾,而人會主動選擇。所以人生的差距比雪球的差距,大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過去,資源匱乏,出口目標很清晰,人生是一場場戰鬥;而在資源豐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戰爭,而是一次次的投資和選擇。這些選擇背後的差異,就是認知的差距。
看一個簡單的事實:
二○○○年的優秀畢業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鼈畢業生去了四環邊中關村的公司;
二○○五年好學生進入了風頭正勁的諾基亞,土鼈畢業生選擇了賣鞋賣襪子的阿里巴巴;
二○一○年優秀的畢業生都留學美國,土鼈畢業生都留在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
二○一五年的優秀畢業生都選擇去了BAT,誰是那群幸運的土鼈呢?
當年的「土鼈」和「優秀」是成績和能力的比較,但是收益似乎不完全是優秀的函數,如果說當年的「土鼈」們是幸運地選對了道路,那麼你有什麼方式可以重複這種人生的幸運選擇?
我的父母親,是非常勤奮、正派、踏實和專業的老知識分子,他們過了與命運奮鬥的一生:三年困難時期、「文革」、國有體制改革、股災、房價上漲、病痛……即使這樣,帶著那種老一輩人天然的正派和熱情,他們活得頑強又樂觀,是我很愛很尊敬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對他們衝擊最大的並不是時代的大事,而是生活中他們沒法理解的不公平──他們沒法理解:為什麼自己一個「無所事事」的朋友通過投資房產,輕鬆賺到了他們成千倍薪水的錢?為什麼今天在他們看起來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靠譜」的一些人,會活得那麼不錯?他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價值觀,深深地受到了衝擊。
如果社會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那麼今天我們該相信什麼?我,做為一個天天支持別人設計人生、自我實現的人,該如何向自己的父母解釋這個遊戲規則?我今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不能告訴他努力就有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該如何對他解釋,要不斷成長和努力?
我還經常看到這樣的年輕人,也許你就是其中一個──他們家庭條件不錯,沒有什麼生活壓力,但是依然非常非常努力,比當年我為了生存還要更加努力。他們挑工作的最大期待就是能學到東西,要不就是做點兒有意思的事,實在不行也要有一群好玩的人,錢倒還是其次。他們迫切希望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理解自己的可能性,不辜負自己的好青春。
但他們也會很沮喪地發現,即使嘗試了網上說的各種努力方法,自己似乎好像還沒有成為真正的「菁英」。即使每天進步一%,也沒有像勵志公式上說的那樣一年增長三十七.八倍。年齡越大,他們好像距離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越遠。他們與那些真正的高手的距離,到底是什麼?
到底是什麼東西決定了努力和回報的關係?
我的另一個身分是新菁英生涯的董事長。十年裡,我帶領著這家公司從零做起,參與市場競爭,琢磨商業遊戲法則,現在成為生涯規劃領域市場占有率最大的機構,算是有了些成績。我從商業前輩那裡學到很多東西,我深深理解,一個公司的估值和競爭力,可以通過很多方式撬動,個人努力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每當這時,「努力和收益不成正比」的困惑就更加明顯,時常讓我陷入思考。幾年下來,我慢慢開始理解這個困局的真正問題所在。
今天,大部分關於個人成長、生涯發展和人生設計的理論,都源自心理學、教育學。這些學科的視角主要是從個體出發,希望個人通過整合、學習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種內在的豐盛。
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競爭力、發揮優勢、快速增值等概念,卻來自社會學、經濟學和商業,從這個視角來看,個體在其中只不過是一個「社會原子」,個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趨勢、利用規律、達到外在的社會成功。
這兩個角度如此不同,解釋起來答案就不一樣,比如房價問題。心理學告訴你「房子並不代表安全感」,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角度是「如何利用槓桿和趨勢投資房產」。
這兩個角度都有自己的好處,但是如果你通過個人的角度希望達到社會的成功,這中間就缺一塊拼圖,你不得不承認:
發揮天賦、追隨熱情,你一定會很幸福,但未必能改變世界;
刻意練習一萬小時,你會進入心流,持續突破,但未必能成為公認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會獲得寧靜,但未必能創造價值。
而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地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顯的共同特點,就是階段性的非線性成長、躍遷式的上升。每隔幾年,他們突然上一個台階,眼界、想法、能力、調用的資源和身價都完全不同。這就是利用規律放大個人努力的結果。
我研究過《富比士》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華人富豪的生涯案例,他們有三個共同點:首先,他們足夠努力、勤奮;其次,他們在二十六~三十五歲開始創業,這個時間段,正好是社會積累足夠、家庭負擔又還不太重的時期;最重要的,他們在創業兩年左右後,都遇到了一個空前的時代上升趨勢,香港首富是抓住了金融和地產行業的趨勢,台灣首富是抓住了電機和塑膠行業的趨勢,內地的首富則是順應了網路大潮。後面這兩項因素,是他們放大自己努力和天賦的關鍵。
就和游泳一樣──會游的人很省勁,不會游的人即使身體強健,也游得很累。這就是對於水的理解不同,「水性」的不同。
時代也是有水性的──有些人深刻理解時代的水性,能順著大潮去很遠的地方;有些人則不理解社會和時代的水性,搞不好還會淹死自己。時代高手的非線性成長、躍遷式上升,就是恰當地運用規律放大努力的結果。而大部分人也許懂個人成長、心理發展,或者熟諳社會和商務邏輯,但恰恰缺少了結合這兩部分的一環。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