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生石

Cutting for Stone

  • 作者:亞伯拉罕.佛吉斯
  • 譯者:呂玉嬋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0/09/24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712-7
  • 系列:CHOICE系列
  • 規格:平裝/62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美國文學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我們擅自來到這人世,別忘了,飢餓、苦難、早夭是普遍的命運;僥倖的話,或許能超脫命運,找到目的。我長大了,我找到了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要成為醫生,與其說是要拯救世人,我的意圖其實是要自我治療。沒有幾個醫生會這樣承認,年輕一輩絕對是不會的,不過進入了這一行,我們潛意識中一定相信照料他人能治療自己的創傷。的確可以,不過也能加深傷口。

院長是我童年與青春期中堅定不變的身影,我為了她,選擇了外科專業。在我前半生最灰暗的日子中,我去找她尋求忠告。她問:「如果你盡力而為,什麼是你所能做到最困難的事情?」

從性情來說,我更適合走認知相關學門,從事深入探究的領域,例如內科或精神病學。一想到手術房的景象,我便汗如雨下,想到手持手術刀,肚子就揪成一團(至今還是如此)──手術是我能想像得到最困難的事情。

於是乎,我成了外科醫生。

三十年後,我不是以速度、膽大或手藝才能而出名。說我從容、說我埋頭苦幹、說我採用適合病人與特定情況的做法與技術,那麼,我會把這些話當成重要的讚美。同事自己必須挨刀時會來找我,這一點讓我信心大增,他們知道,無論是術前、術中或術後,瑪利詠.石東都同樣地投入時間與關注;他們知道,我不喜歡「有疑問就切除」或「能動刀就不等」等等的外科箴言,這些言論只會確實地揭露我們領域中最膚淺的人才。我的父親擁有我最敬佩的外科醫術,他說:「手術結果最為成功的,是你決定不動刀的那一項手術。」我知道何時不該開刀、何時能力不及、何時該尋求擁有父親水準能力的外科醫生協助──那樣的天賦、那樣的「才華」,都是自己始料未及的。

有一回病人病情危急,我求父親動刀。他默默地站在床邊,測好心跳數後,手指還在病人的脈搏上流連不去,久久不肯放開,好像需要摸著肌膚,感受動脈血管纖弱的訊號,才能歸納出結論。從他緊繃的表情中,我注意到百分百的專注,我想見他腦中的齒輪轉動,幻想看到他眼中淚光閃爍。他兢兢翼翼地權衡不同選擇的利弊,最後搖了搖頭,轉身走開。

我跟上前去。「石東醫生。」我用他的頭銜喊他,縱然內心渴望呼喊一聲「爸爸」。我說:「手術是他唯一的機會。」我心底明白,機會微乎其微,麻醉藥才噴一下,或許就扼殺了他的性命。父親把手放在我的肩頭,口吻溫和,就像對資淺同事而非兒子說話。「瑪利詠,不要忘記第十一戒,」他說:「不要在病患大限之日動刀。」

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滿月時分,刀光閃耀,石頭與子彈紛飛,我感覺好像站在屠宰場,而不是三號開刀房,皮膚沾了一點一點的碎穀與生人的血。在這樣的時分,我想起他的話。我沒有忘記,可是開刀之前不見得都知道答案,開刀當下只能專注於開刀一事上。事後,在我們稱之為「死亡及併發症研討會」的鬧劇上,那些妙語如珠或成為媒體名嘴的會議召集人,隨隨便便就能大放馬後炮,宣告你的決定是對或錯。生命同樣也是如此,你往前走,回頭才了解它,唯有駐足回首才發現卡在你車輪下的屍首。

而今,我五十歲了,見到開膛剖腹,依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人類彼此殘害、褻瀆人體的能力令我汗顏,可是這樣的能力讓我明白玄奧的和諧。我的手指「在腸道滑走」,尋找刀身或子彈造成的洞孔,閃爍微光的腸道一圈又一圈,那近乎六十公分的長度緊密收攏在這般窄隘的空間內。我能查看藏於肌膚肋骨肌肉底下的平凡奇蹟,目睹身體對主人所隱瞞的景象,人間豈有比此更為崇高的殊榮?

在這樣的時刻,我不忘感謝我的孿生弟弟濕婆──濕婆.佩禮斯.石東醫生。我尋尋覓覓,在兩間開刀房之間的玻璃隔板上尋找他的倒影,然後點頭致上謝意,因為是他讓我成為今日的我,一名外科醫生。

對濕婆而言,生命終究是在修補破洞。濕婆講話不用隱喻,他要說的,就是「修補破洞」這四個字,不過,這個隱喻用在我們這一行恰如其分。然而,還有一種破洞,就是讓家庭分裂的傷口。這種傷口,有在出生之際產生的,也有日後才出現的。我們都在彌補裂傷,這是畢生的任務,而許多的未竟,則留給下一代。

生於非洲,離鄉背井來到美國生活,最後又重返非洲,我是「地理即命運」的實證。命運將我帶回到出生的地點,不偏不倚,就在我出生的那一間手術房,我戴上手套的雙手在三號開刀房的手術台上方活動,母親與父親的雙手,也曾在這同一個空間。

有些夜晚,在寂靜的真空中,我聽見星星尖銳的嗡鳴,欣喜若狂,為自己在銀河中低渺的地位感到欣慰。就是這樣的時刻,我覺得自己承受了濕婆的恩惠。

身為孿生兄弟,我們同睡一張床直到十幾歲,頭顱相倚,兩腿軀幹往不同方向偏轉。長大後,我們不再那樣親密,然而我依然渴望,渴望親近他的頭。當我醒來,收到又一個日升做為禮物,頭一個念頭是想喚醒他,告訴他:多虧有你,我才得以見到晨光。

而我虧欠濕婆最深的,是把故事說出來。這是我母親瑪莉.佩禮斯修女未曾揭露的故事,是我膽大的父親湯瑪斯.石東所逃避的故事,是我必須一片一片拼湊而得的故事。唯有講述,才能癒合弟弟與我之間的裂痕。的確,對於外科手藝,我有無窮的信心,卻沒有外科醫生能修復分歧兩兄弟的那種傷處,剛柔並敗之處,精采的故事於焉出現。從故事起頭的地方開始說起吧……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