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把『No』轉成『Yes』的反制策略
『No』了解需要:
有些人跟你的看法不一致,他們不認為有麻煩或問題(或機會)的存在。因此,他們認為沒道理去做,去對付這種不合宜的改變。
反制策略: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推銷問題。要做功課:收集事實,網羅數據,瞄準重點,盯緊已經出現問題的案例。接近那一個對低迷的現象有所認知的人。向他提出你的構想,並說明它如何因應那些低迷。
『不』了解利多:
有些人不見得能立刻看出你的構想對他們、或是整個機構有什麼利益。你推薦的價值可能不夠明顯。
反制策略:
多多促銷好處。無論哪時候,你要向某人推介一個構想或是建議,必不可少的一句話是:『這對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小組、我們的機構絕對有利,那你……』
『不』全懂:
有些人完全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麼。也許是因為對於你涉及的範疇缺少知識或經驗。也許他們對你運用的術語或特殊的『行話』感到很陌生。
反制策略:
運用簡單、非專門性的語言。採用對方容易懂得的方式提供資訊。勤加探問,拉近彼此的距離(『有沒有道理啊?』或是『明白我的意思吧?』)。歡迎對方提問。扼要的作總結。在表達構想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他們要是聽不懂,你就得不到!
『不』給任何時間做『試驗』:
你提供構想的那些人也許工作量剛好很重,手邊有急著要辦的事,或正逢資源緊縮等的困擾。因此,他們會把你的推介看作是額外的一份工作……一個負擔……一個他們沒興趣應付的妨礙。
反制策略:
對於這類狀況要釋出關懷。表明你樂於承擔絕大部分工作和責任的意願。提供縝密的建議,說明有些資源不可少的必須性。描述在可能的不利條件下的潛在利多。見證過去一些導致大獲利的『試驗』。
『不』接受,因為沒有參與:
一般人對於自己有參與的創意都會給於支持,反之亦然。有些人會反對或拒絕出自他人的一些不錯的構想和計畫,只因為那裡面沒有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另外一些人會覺得他們的權益沒有受到考量。被遺漏的感覺導致意願的封殺。
反制策略:
徵求旁人的看法、意見和推介。向某人提出構想的同時,要記得問他或她的反應和改進的意見(『你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或者『這樣會更好嗎?』),再按照你所聽到的回應行動。找尋機會請同事一起研討、規劃和進行。做好功課,提出成熟完整的構想,並預留足夠的空間給其他人參與,發展共同主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