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這個選擇,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

  • 作者:柿內尚文
  • 譯者:高詹燦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5/07/07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332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650-53-0
  • 系列:UPWARD
  • 規格:平裝/32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自我成長/心靈勵志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做是選擇,不做也是選擇。不管選哪一個,都不要後悔

先了解「選擇」的結構

早上七點。鬧鐘鈴響。
前一天追劇看到很晚,感覺沒睡飽。
但得早上七點起床,提早到公司處理昨天沒做完的工作。
雖然心裡明白,但好睏……
腦中被迫展開二選一的選擇,看是要起床,還是繼續睡。
我也多次在這樣的二選一抉擇下,敗給睏意,選擇繼續睡。然後深感後悔,心想「剛才要是起床就好了」。

明明是自己作的選擇,卻為此感到後悔,有時就是會有這種情形。
不過,試著細想後會發現,當時是因為想睏才繼續睡,是自己作的選擇。

如果作了某個選擇,另一方面就會產生沒選擇的事物。
「選擇」這樣的決定,與「不選擇」這樣的決定,互為表裡。

選擇「要出去玩」還是「工作」。
有三件想買的衣服,但如果只有一件衣服的預算,就勢必無法選擇買另外兩件。
簡報是要採用A方案,還是B方案,非得作個決定不可。

人生是連續的選擇。
它往往也會「產生沒選擇的事物」。我們就活在這樣的「結構」中。
由於時時都會有選擇,所以要是對沒選擇的事物感到後悔,就會成為「滿是後悔的人生」。

沒錯,「它的結構就是這樣」,這點很重要。
一定會產生「沒選擇的事物」,這是其結構,所以希望大家能避免讓「後悔」的情感與它產生連結。
有個辦法可以減少讓它與後悔產生連結(要完全消除不容易。但有辦法「減少」)。

那就是對選擇的事物展開「價值強化」。
在此舉「忍不住吃了布丁的案例」來說明。
想吃布丁,但目前正在減肥,還是別吃比較好。
結果選擇了「吃」。
這時會心想「為什麼我不能忍。我的意志力實在太薄弱了」,表示你是習慣情感往後悔的方向走的人。

這時候往往容易忘了對「吃的價值」的認知。
因為吃而能得到的好處,就只有覺得「好吃」嗎?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好處。

能當社群網站上發文的題材
吃布丁一事,能當作美好的回憶
想像布丁的製作食譜,邊吃邊深切感受它的味道
吃布丁的事可以當作閒聊的話題
製作個人布丁排行榜,當一位布丁迷
或許這看起來像是勉強舉出的例子,但「就算再勉強也要找出價值」,這點很重要!

我很喜歡吃布丁,尤其是「偏硬的布丁」。
以前就只是因為喜歡而吃。但自從開始思考為什麼喜歡偏硬的布丁後,我與偏硬的布丁之間的關聯就逐漸產生改變。
不光是吃,我還會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跟別人說、公開說我喜歡。這麼一來,周遭人也漸漸明白「柿內喜歡偏硬的布丁」,甚至像「新宿有一家店賣偏硬的傳統布丁,很好吃哦」這樣的相關資訊,也會傳進我耳中。
這樣的循環結果,使我在吃偏硬的布丁時,與以前相比,時間價值提高許多。如果是以前,我只是心不在焉地吃著布丁,但現在我在吃的時候,期待度會大幅提升。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比起不做而後悔,做了才後悔還比較好」
我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可以,不後悔會更好。
如果是我,會有這樣的建議。
「做是一種選擇,不做也是一種選擇。不管選擇哪一個,都不要後悔」

就算自己的時間選擇標準很明確,但還是無法作出選擇,這在人生中也是很常有的事。
如果只活在自己的選擇標準下,有時在工作上會破壞團隊合作,與家人和朋友可能會處不來。
或許還會被周遭人貼上「那個人都只想到自己」的標籤。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非出於本意的選擇、妥協的選擇,在人生中勢必會如影隨形。
就算作了非出於本意或妥協的選擇,也要盡可能別後悔,從中發現價值。這個時候怎麼想,會對人生帶來很大的改變。

決定選擇標準的七個觀點

那麼,要決定自己的選擇標準,具體該怎麼做才好呢?想要決定標準,包含「會不會後悔」這個選擇標準在內,一共有七個觀點。
決定選擇標準的七個觀點

觀點1 會不會後悔
觀點2 體驗價值高不高
觀點3 是否遵從身心的聲音
觀點4 幸福度高不高
觀點5 有沒有投資價值
觀點6 能否讓人喜歡
觀點7 會不會心裡舒坦

在時間的選擇上作不出決定時,請以這七個觀點為基礎,試著展開思考。

有一種想法是「在人生的選擇上作不出決定時,就選擇比較困難的一方」。
這句話感覺很帥氣對吧。不過,如果照這句話去選擇,有點危險。

舉例來說,假設你正猶豫要不要與戀人分手。
如果用哪個比較困難來決定,會是什麼情形呢?
要創業,還是繼續當上班族?對這樣的選擇感到猶豫不決時,該怎麼做呢?
要是遵從「選擇困難的一方」這個想法,選擇創業的話呢?有許多人實際遭遇創業的阻礙而感到後悔,這是現實。
不是很單純地「選擇困難的一方」,而是從這七個觀點來選擇。
如果在創業時也以這七個觀點為基礎來選擇,就算結果失敗,應該也不太會感到後悔。

由於一共有七個觀點,所以這七個觀點當中,可能有的會與判斷相反,令人難以決定。像這種時候,請在這七個觀點中決定自己的優先順位。
像這樣逐步提升「選擇標準」的解晰度後,猶豫和後悔都會隨之減少。

此外,這七個觀點也會隨著行為和年齡而造成優先度的改變。
舉我的情況來說,我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五十多歲時所重視的「選擇標準」都不一樣。
在此介紹,供各位參考。
我三十多歲時的選擇標準是以「體驗價值高」、「有投資價值」為優先。
「總之,就是要多方嘗試」、「會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事,就算再勉強也要做」,我都抱持這樣的想法來選擇時間。
拜此之賜,於公於私我都做了許多新的挑戰,當時的經驗成了我人生重要的食糧。

而到了四十多歲後,「不後悔的選擇」的優先度逐漸提高。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我開始思考「要在工作上展現成果」,以成果為第一優先。
拜此之賜,我以編輯的身分企劃的書,發行量累計突破一千三百萬本。

而在五十多歲的現在,則是以「作幸福度高的選擇」、「遵從身心的聲音來選擇」為優先。
我真切感受到,如果占用睡眠時間,過於勉強自己,時間價值會下滑,所以我現在已不同於三、四十歲時的做法,都會保有充足的睡眠。
決定好五十多歲的選擇標準後,比較容易得到幸福感。

雖然舉出我不同年代下的選擇標準為例,但不光只有年代,在更短的時間間隔下也可能改變選擇標準。
例如像「這個月的選擇標準」、「目前投入的工作選擇標準」這樣,是視當時自己的狀況而定,嘗試作各種改變的一種做法。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