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打掃也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打好人際關係
請各位轉頭看看四周吧。
座位總是井然有序的人,是不是工作能力也比較出色呢?論起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個,是因為座位整理得有條不紊的人,自然也能按部就班處理好工作。
和找東西一樣,桌面如果凌亂不堪,無論是資料還是文具,很容易在需要時找不到東西。一旦浪費時間在找東西上,工作效率自然會下降。
第二個,是因為坐下的瞬間馬上就能啟動開關,進入工作模式。
開頭順利了,接下來處理起工作也能很快進入狀況,一個接一個地迅速完成。
對比之下,不整理座位的人即便要開始工作了,也會在開始前覺得需要先整理一下桌面。與具備「掃除力」的人相比,無論是時間還是心態,都會大幅落後。
第三個,是因為大腦會與乾淨的桌面同步,思緒保持暢通。
總結起來,具備「掃除力」的人因為思路不容易打結,反而清晰流暢,所以能夠精準又迅速地歸納出結論,判斷準確、行事果決。
反過來說,平時不整理座位的人,大腦也經常是一團混亂,難以有條理地思考。而且無論碰上什麼事,總要煩惱再三、猶豫不決,所以做每件事都要花上許多時間。
各位覺得如何呢?經常煩惱自己老是工作不順的人,是否清楚明白到了原因所在?答案正是「打掃」。請馬上動手整理自己的座位吧!
◎不討人喜歡、讓人想迴避的人「內心的模樣」
我認為人類大半的煩惱,來自人際關係。
為什麼會和人處不來?追根究柢,我認為這與每個人「內心的模樣」密不可分。
首先,人際關係不好的人──換句話說,也就是不討人喜歡、讓人想避開的人,以及事情不如意就消沉沮喪、總是捅婁子的人,具有怎樣的特徵呢?
請試著列出所有能想到的特徵。
比如說沒自信、善妒、愛吹牛、自私、固執己見、優柔寡斷、愛生氣、喜歡歧視他人、沒禮貌、牆頭草等等,還有愛管閒事、總是臭著一張臉、講話輕佻、愛說謊、愛說別人壞話、不合群的人……
實際列舉出來後,便會驚訝發現不討人喜歡的特質竟然有這麼多。
想一一改正並不容易,但其實有個方法能夠一舉改善。
那就是讓自己擁有「掃除力」。
◎打掃能幫助自己擁有開闊的心胸
請各位再思考一下,其實這些特徵,都是「本來的自己」並不具有的負面特質。對於「本來的自己」來說,這些只是污垢。而且從沾上污垢的那一刻起,就會失去「本來的自己」。
那麼,為何擁有「掃除力」、打磨「本來的自己」,就能改善人際關係呢?
這是因為「打掃能讓心對外開放」。換句話說,「打掃能夠讓人擁有開闊的心胸」,變得直爽、開朗。
如上所述,「本來的自己」即為「佛性」、「佛祖之心」,有著這般內心模樣的人,大家都會放下心來想親近他,產生「想和這個人見面」、「想和這個人待在一起」、「想和這個人往來」的念頭。正因如此,才能與許多人結下善緣。
從不打理生活周遭的人,內心也會混亂不堪──截至目前為止,我一直在強調這一點。因為當一個人心思煩亂,內心充滿負面情緒,還有以自我為中心的邪念時,不可能敞開心門。
也正是因此,才無法與人順利往來交流。既無法與人廣結善緣,也很難遇到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因人際關係而起的各種問題,大多能透過擁有「掃除力」,並且在找回與打磨「本來的自己」的過程中解決。
「掃除力」,是既簡單又能有效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購物難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人類的欲望沒有止境。
假設有個想要的東西,你也如願得到了,但轉頭又會想要更好或者其他的東西吧。「渴望更多」的心只會不減反增。
買再多的東西,也只會累積「內心的污垢」。
現在舉凡電視、雜誌和網路,各種傳播工具都在刺激讀者與觀眾的物欲,近年來這種攻勢更有急遽增加的傾向。
尤其網路上,AI(人工智慧)會蒐集瀏覽和購買紀錄等資料,分析使用者的喜好,再精準展開「攻擊」,明確地知道你想要什麼。
一不留神,本就難以控制的物欲更是受到媒體操控,最終演變成抑制不了自己的渴望,什麼都想要。
◎「執著」則生苦
禪宗裡,將人心被欲望蒙蔽的狀態稱作「執著」,並且一有機會就告誡世人:「凡事切勿執著。」
因為引人生出執著的「欲念」,具有容易變本加厲的特性。
物欲尤以為最,買了衣服,還想買包包、手錶、車子……得到以後,又想要更多的東西,簡直無窮無盡。金錢欲也一樣,這是讓人感到痛苦的源頭。
其實「本來的自己」非常純粹,無私欲也無執著,也不會計較利害得失。請試著處理掉一時衝動所購買的物品,好好整理房間吧,這麼做有助於清理掉名為執著的「內心污垢」。
◎以「知足」為座右銘
物欲之所以棘手,是因為不管買了再多想要的東西,內心的幸福感也只會持續非常短暫的時間。注意力會馬上被下一個想要的東西吸走,因此幸福的感覺很快就被內心的渴望取代。
這就像是陷在「執著的循環」裡,倘若置之不理,內心會深陷在「沒有止境的痛苦裡」掙扎。
若想擺脫這樣的困境,有句禪語可以幫助大家。
「少欲知足」。
這句禪語出自《遺教經》(正式名稱為《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這部經書,內容是釋迦牟尼佛在臨入涅槃前所留下的最後教誡。連同翻譯,一併為各位介紹經文中的這個段落。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覺得活著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並對現狀感到滿足的人,即使生活窮困,內心也會感到富足。相反地,對於現狀永不滿足的人,無論過得多麼奢靡,內心也依然貧瘠。他們會被想要更多的渴望擾亂內心,永不滿足,因而無法感受到幸福──
換言之,如果想要心平氣和且心靈富足地活著,重點在於要了解到,「其實當下一切便已足夠」。
充滿欲望的人,物質生活再豐富,內心也會一片貧瘠。反之欲望不多,平常生活也只要有基本用品就足夠的人,內心卻是豐富多彩。你想要哪一種富足呢?
◎過多的欲望可能讓人行「惡事」
如果平常很少打理環境,任由灰塵和垃圾累積,這也會損害身心健康。因為室內的灰塵與黴菌可能引發過敏,垃圾絆腳可能導致跌倒,吃到腐壞的食物則會拉肚子。不衛生的環境,是「疾病的溫床」。
常言道「房子會變成垃圾屋,是因為內心生病了」。但也可以反過來說:就是因為不打掃、不整理,內心才會生病。
同樣地,內心一旦充滿欲望,也會對自身言行帶來負面影響。當內心的欲望不斷膨脹,意圖去填滿時,就有可能行差踏錯。
譬如每個東西都想要,卻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最終左支右絀,欠下了無力償還的鉅債。
不只物欲,如果「想要出人頭地的渴望」太過強烈,也可能為了踢掉別人而行事走偏,或是捏造成績,甚至不擇手段也要脫穎而出。
◎別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
這樣的不當行為也存在於組織當中。無數企業為了拿出亮眼的財務報表,不惜以財報美化、產地造假、隱瞞召回、數據造假等方式來粉飾業績。
一言以蔽之,這些行為都反向證明了內心有「想掩蓋自身或公司缺點」的念頭。因為擔心被人發現自己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才想極力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比如把灰塵掃到角落、把東西都塞到櫃子裡眼不見為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掃除能夠打磨「本來的自己」,所以若把灰塵和垃圾都堆到看不見的地方去,這種打掃方式實在不可取。
這麼做只會更加助長「行惡」與「掩蓋」的特質,並離「本來的自己」越來越遠。
請記住,毫無節制什麼都想要的「欲望」,不過是「內心的污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