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效應:你的每個選擇,如何一點一點影響全世界?

FLUKE: The Surprising Randomness of Our World

  • 作者:布萊恩.卡拉斯
  • 譯者:林金源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5/07/28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626-7650-62-2
  • 系列:我思
  • 規格:平裝/352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社會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看完這本書,

你再也不敢小看生活中做出的每一個決定。

社會學版《底層邏輯》!Amazon書店、英國「水石書店」2024年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BBC等歐美各大權威媒體一致推薦!


‧二戰時期,京都能逃過原子彈攻擊,是因為一對夫婦的蜜月旅行?

‧80英里外一顆隨意踢入海中的足球,竟救了在希臘溺水的觀光客一命?

‧一起母親謀殺孩子的案件,竟間接導致了這本書的出版?

‧一隻在德國發生基因突變的螯蝦,後來卻成了馬達加斯加的入侵物種?

你是否想過,你的生活其實只是無數個「如果……」的堆疊?如果那天沒有賴床而是準時出門,人生會否截然不同?如果當年鼓起勇氣告白,現在的伴侶又會是誰?甚至,如果你的父母沒有在某個時候相遇,說不定你根本就不存在!

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卡拉斯認為,我們的世界並非井然有序,而是充滿隨機和意外,正如同「蝴蝶效應」一般。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

這本書,打破了人們對於「命中注定」的長久迷思。透過妙趣橫生的案例、輕鬆幽默的筆調,卡拉斯將引導你重新審視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你的人生並非早已寫好的劇本,而是一場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冒險。雖然你無法控制,但你卻可以影響一切。而你,就是那隻能夠創造奇蹟的蝴蝶!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台大物理系退休教授】陳義裕 專文導讀!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r】文森說書
【臺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好評推薦!

關於作者
布萊恩.卡拉斯Brian Klaas

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
倫敦大學學院全球政治學副教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和牛津大學。雖然是美國人,但他會說法語,還精通阿拉伯語。在進入大學任教之前,曾擔任明尼蘇達州州長馬克.代頓(Mark Dayton)的政策主任與選戰操盤手,並成功幫助代頓贏得州長寶座。
他研究的專業領域涵蓋民主制度、威權主義、政治體系、權力腐敗和美國外交政策,著有《暴政的共犯》(The Despot’s Accomplice)、《如何操縱選舉》(How to Rig an Election)、《霸權的學徒》(The Despot’s Apprentice)等書。
卡拉斯曾擔任顧問,為政府、美國選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巨額投資者、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國際政治人物提供建言。他閱歷豐富,曾在次撒哈拉非洲、中東、東南亞和美國從事政治工作。先前的客戶包括世界上首要的衝突管理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受敬重的國際選舉監督組織、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以及大型私人公司。
他的著作與研究近來也刊載於《紐約時報》、《衛報》、《外交事務》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金融時報》、《新聞週刊》、《電訊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報》、《外交政策》雜誌、《大西洋》雜誌,以及其他多種刊物。卡拉斯常現身電視與廣播節目,並定期在許多媒體擔任評論員,包括MSNBC、CNN、BBC News、Sky News、NPR News、CNBC、Bloomberg TV、BBC World Service、Monocle 24、France 24等國際權威媒體。
他開設的同名Podcast節目,下載次數達50,000次,Twitter上也有超過26萬人追蹤。卡拉斯現居英國倫敦。
目錄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改變任何事就改變一切
第3章 並非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原因
第4章 我們的大腦為何扭曲現實
第5章 人類群體
第6章 赫拉克利特法則
第7章 說故事的動物
第8章 地球的樂透彩
第9章 每一個人都是蝴蝶
第10章 關於鐘錶與日曆
第11章 皇帝的新方程式
第12章 可能有別的方式嗎?
第13章 為何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重要

誌謝

序/推薦

推薦導讀
一旦開始閱讀,就很難釋手的佳作

──台大物理系退休教授 陳義裕

在製作麵點時,幾乎都脫離不了揉麵的步驟。只要取來麵糰,將它搓壓、拉長,接著再回捲、折疊,如此反覆數次,不但麵糰的筋性會被建立起來,而且我們原先隨手撒入麵糰中的一把鹽粒或者糖粉也會被均勻散布於麵糰內。這個揉捏麵糰的步驟看似平淡無奇,卻正是一個系統會產生混沌現象的根本機制。麵糰內原先相鄰的兩顆鹽粒在經過一次搓壓的過程後會拉開彼此的間距,緊接著的回捲操作則會將麵糰摺疊成上下兩半,而此前剛被分開的鹽粒可能更進一步被分別配置到麵團上下兩區。如此這般反覆操作,原先聚在一起的鹽粒自然很快散布到麵糰各處。若把原先相鄰的鹽粒比擬成有些許差異的初始條件,那麼鹽粒很快地便分道揚鑣、各自去環遊世界的現象,就可比擬成系統後來會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結果。這種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正是混沌系統的重要特徵,而它在媒體的喧染與《侏儸紀公園》這部金像獎電影的加持下,也擁有了一個眾人皆知的專有名詞:蝴蝶效應。
混沌現象不但有非常嚴格的數學基礎,且在自然界也有眾多的例子。而一旦掌握住混沌的機制與特性,我們尚可進一步去操縱或利用它。舉個例子,只要設計得當,我們便可週期性地去輕輕晃動一個被倒入一團藥劑與溶液的容器,使它在一段時間後便會透過混沌機制自動將藥劑均勻混和。這個看似無聊到爆的應用若換上另一副裝束現身,你卻可能會嘖嘖稱奇。我們知道太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進行著週期為兩億多年的公轉運動,如果銀河盤面上有適當的暗物質的存在,那麼太陽在銀河系的公轉過程中就會受到它的週期性擾動。這個擾動可能導致太陽系外圍尚未被確切觀測到的歐特雲內的彗星因重力干擾而跑進太陽系內,而其中一個好死不死偏偏就砸到地球上來,結果恐龍稱霸地球時的威武咆哮從此成為絕響。這個科幻味十足的科學理論是哈佛大學的講座教授藍道爾所提出,而我們只需翻閱本書第一章就會被它震撼到。
有趣的是,混沌特徵似乎也會在其他我們之前完全沒預期的領域內發生,而這正是本書作者想特別強調的。例如,我們都知道物種的演化是由一系列的偶然所累積而成,但從第九章的敘事中我們看到了,達爾文之所以能發展出這麼重要的理論,背後竟然也只是因為有若干人在不經意間譜出的一連串幸與不幸的事件所共同促成。在這個歷史故事中,只要缺了其中一個偶然,演化論將以何種面貌、於何時出現就很難說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某些漫畫家充滿惡意的嘲諷筆觸下的猴子,應該不會套著達爾文的頭像。
如果牽涉到人的歷史會出現隨機效應,那麼先天上必然牽扯到人群互動的社會科學與充滿爾虞我詐的政治應該也逃不掉。本書在這環節上也利用不小的篇幅,舉出若干非常有趣的現代實例去支持作者的論點。對於一個只懂得混沌理論如何與物理結合的我來說,這些專業領域之外的延伸雖然無法用嚴謹的方程式去規範,但其活潑與定性的描述還是讓我開了眼界。而這,也喚起了我多年前的一段記憶。
當我還是個中學生時,學校中的老師常會在課堂中鼓勵我們認真學習,期望有朝一日我們都能對社會做出貢獻。但有一天,我們這批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莫名其妙地惹毛了學校那位在教育界頗負盛名的校長,於是在某次週會中她直接潑了大家一盆冷水:「不要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這個世界就算缺少了你們也還是會繼續正常運轉!」這句話聽起來雖然刺耳,但受限於自己狹隘的學習歷程與微不足道的人生閱歷,多年後我竟還是無法驗證或反駁她,直到我讀到本書第二章的一句警語:「我們控制不了任何事物,卻影響每件事物。」
啊,缺少了你我,世界竟然真的會以不同的方式運轉!不相信?只要花一點時間,看完這本一旦開始閱讀就很難釋手的佳作,您一定會和我一樣被作者的精采論證所折服。當然啦,我也非常感謝卡拉斯教授伸出妙手,幫我們把潑在頭上的那盆冷水全部回收了。

內容試閱
第1章
引言



如果你能倒轉你的人生到一開始的時候,然後按下播放鍵,往後的每件事會不會都一樣?
一九二六年十月三十日,史汀生夫婦(Mr. and Mrs. H. L. Stimson)在日本京都踏出火車,入住附近的都飯店(Miyako Hotel)五十六號房。在安頓好之後,他們在前帝國首都到處蹓躂,飽覽京都秋天的繽紛色彩,看著楓葉轉紅,銀杏突然變成金黃,高聳的樹幹下方是大片翠綠的青苔。他們走訪京都的嶄新花園,涉足城市四周的泥岩山嶺,讚嘆那些歷史悠久的寺廟,嵌入每根木材裡的昔日幕府時代豐富遺產。六天後,史汀生夫婦打包行李,結帳退房離開。
然而這不是一次尋常的觀光行程。都飯店帳本上「史汀生」的名字將成為一份歷史紀錄、一件遺跡,標示他在一連串事件中扮演上帝,饒過京都十萬人的性命,卻讓其他地方的十萬人死於非命。或許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觀光行程。
十九年後,在遠離日本楓樹的地方,點綴著山艾樹的新墨西哥州丘陵,一群不太可能碰頭的物理學家和將軍們,聚集在代號Y站(Site Y)的最高機密地點。那天是一九四五年五月十日,納粹投降後第三天。現在注意力轉移到太平洋,在那裡血腥的消耗戰似乎看不到盡頭。然而,在新墨西哥州的這個邊遠地區,科學家和士兵們發現一個可能的救星:毀滅力大到難以想像的一種新型武器,他們稱之為「小裝置」(Gadget)。
先前的測試雖未成功驗證該武器的全部潛力,但Y站的每個人都覺得他們就快要成功了。在做準備時,有十三人應邀加入目標委員會(Target Committee),這個精英團隊將決定如何把小裝置介紹給全世界。哪座城市應該先被摧毀?他們一致認為以東京為目標不是個好主意,因為大轟炸早已毀掉這座首都城市。評估過若干替代方案後,他們同意鎖定一個目標──第一枚炸彈將投在京都。
京都是戰時新工廠的所在地,包括一座每個月能生產四百具飛機發動機的工廠;再者,夷平昔日的首都將重創日本的士氣。目標委員會也注意到一點,此事雖小但或許至關重要:京都是受教育人口匯聚的知識中心,享有盛譽的京都大學所在之處。委員會認為,倖存者將認清這種武器代表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及日本人已然輸掉戰爭。目標委員會達成一致意見:京都必須被摧毀。
委員會還同意了三個備選目標:廣島市、橫濱市和小倉市。目標名單送到美國總統杜魯門手上後,他們只須等待炸彈準備就緒。
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六日,在新墨西哥州鄉間的曠野成功完成試爆後,原子時代揭開序幕,目標委員會的決定不再只是理論。軍事戰略專家查看詳細的京……more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