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之二 之三
 
女人,是男人的啦啦隊

靜萱一向對我的終身大事最為關注,她不只一次訓誡我,說是不管怎麼樣,都得要找個伴固定下來,才是安穩的生活。

大學畢業兩年之後,她就結婚了,接著生了個女兒,然後生了個兒子,和先生各有安定的工作,我常說她是一百分的家庭與人生。可是,前幾天,她卻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沒有結婚也是好的,起碼禮拜天可以自由自在的休息。』我知道他們全家每個禮拜天都要回婆家,去探望婆婆。這樣的規矩,已經持續十幾年了。

靜萱說她知道這是盡孝道的表現,可是,她受不了的是一點變化都沒有。每到禮拜天,漸漸長大的孩子就哀聲嘆氣,拚命找理由,能不去就不去,不是要補習啦就是學校有活動啦,僵持不下的時候,先生就發火:『一個禮拜只回去看阿媽一次,這是基本的孝道!』看在『爸爸生氣了』的份上,孩子只好勉強同行,卻還是不甘願。女兒偷偷跟靜萱抱怨:『爸爸自己盡孝道就好啦,為什麼一定要拖著我們啊?』兒子百般無奈,只好帶電動玩具去玩,卻被先生數落一頓:『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是要陪阿媽聊天的,玩什麼電動玩具?』

於是,每一次返家,婆婆和靜萱就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先生和兩個小孩對著電視機發獃,直到吃完飯,大眼瞪小眼,都沒什麼可說的。婆婆問一問孩子的功課啊,談一談別人家的大事小事,就陷入沉默的尷尬中。婆婆坐著坐著眼皮重了,打起瞌睡來,靜萱他們便告辭回家。

靜萱曾經想辦法柔性勸說,她舉了自己一個當婆婆的同事的心聲給先生聽:『我的同事常常說:「孫子來了真高興,孫子走了更高興」,當阿公阿媽的雖然喜歡熱鬧,有時候也需要休息啊。』先生聽了沒說什麼,假日返家儀式照樣進行。

上中學之後,孩子們更受不了陪父親返家的假日活動,他們提出強烈要求,一個月只回去看阿媽一次,其他的時間,他們要安排自己的生活。先生反對,說一個月一次太少了,絕不可能。女兒忽然開口:『爸!你還是可以每個禮拜回去看阿媽啊,你要對阿媽盡孝,就像我們以後會對你和媽媽盡孝一樣啊!』

先生愣在當場,他轉頭問靜萱:『妳會跟我回去吧?』靜萱淡淡地說:『我爸媽年紀也大了,我也該常去陪他們,我們可以各自回去探望父母親,再約一天是全家一起回去的。』先生臉色很難看,卻說不出話來。

靜萱因此獲得了回娘家陪伴父母親的好機會,她常常伴著年邁的父母親聊天找小館子吃飯,並不需要孩子們參加。在許多恬靜美好的時光裡,她恍然有種錯覺,彷彿自己回到了孩提時代,仍是那備受寵溺的小女兒。

後來發現,先生並沒有每個禮拜返家看婆婆,問他原因,他說:『你們都不在,我不知道要跟她說什麼。』靜萱終於明白,這男人連探望自己的母親,也需要啦啦隊。而她這個妻子與兩個孩子,便是先生的啦啦隊,沒有他們真的不行。

─ 本文摘自張曼娟《不說話,只作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