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我不是菜鳥
1
我第一天到內科報到時,總醫師正在護理站寫著一些紀錄。
『我是這個月的實習醫師。』我必恭必敬地告訴他。
『唉,』他嘆了一口氣,正眼都不看我一眼,『又是一群菜鳥。』
他自顧自寫著自己的紀錄,看起來一副冷漠的樣子,臉上沒有一點表情。
『我不是菜鳥。』我很正經地告訴他。
『你會什麼呢?』他總算抬頭看了我一眼,滿臉不屑。
『我已經當了三個月的實習醫師,很多事我都會做,寫病歷,追檢驗結果,借X光片,抽血,打點滴,量血壓……』我不服氣地表示。
『那你去量第三床病人的血壓,量好之後來向我報告。』他低著頭寫他自己的那份報告,彷彿全世界再沒有比那紀錄更重要的事一樣。
豈有此理。第一天報到就考我量血壓。這早在醫學院四年級就學過的技術,現在考我,未免太狗眼看人低了。我走進護理站,二話不說,拿了血壓計和聽診器就往第三床方向走。
『早。』我對著病人寒暄,可是病人不理人。
算我倒楣,一大早都碰到不理人的對象。我自顧自把血壓計充氣套圍到病人手臂。量血壓其實很簡單,你只要把聽診器放到肱動脈的位置,另一眼注視血壓計上的水銀汞柱壓力表,當充氣套充氣時,壓力表開始上升,這時血流被充氣套壓力阻斷,聽診器自然聽不到動脈跳動的聲音。隨著充氣套慢慢放鬆,壓力表開始下降,聽到動脈跳動時的壓力就是收縮壓。壓力持續下降,等到聽不到跳動時的壓力就是舒張壓。
我套好充氣套,開始充氣,看著水銀汞柱慢慢上升到二百左右,然後開始放氣。一百八十,一百六十,一百四十,一百二十,一百……我還是聽不到心跳,這時候我已經覺得不太對勁,一個正常人最起碼的血壓也要維持在九十以上,否則就要休克了。壓力表持續下降,八十,六十,四十……一點都聽不到。我不信邪,難道真的是我沒學好量血壓嗎?再試一次,還是一樣。天啊,我敢斷定病人一定已經休克了。
『總醫師,快來看看,病人已經休克了。』我上氣不接下氣,跑去向他報告,『我量不到他的血壓。』
他仍然低著頭填他的表格,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
『你快來處理啊,已經休克了。』
『再去量一次。』他瞇著眼睛看我,一點都不相信我的話。
我急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不可能是我量錯。我飛也似地衝過去第三床,再量一次。一百八十,一百六十,一百四十,一百二十,一百……我還是聽不到心跳。
『這次是真的,病人已經休克了,你不要不相信我的話。』我又衝回去告訴他。
『再去量一次。』他冷冷地說。
我又量了一次,再也不管他說什麼了,我對著護理站的護士小姐大叫:
『妳們誰快來看看,第三床的病人量不到血壓了。』
『第三床?』有個護士小姐很納悶地說,『第三床病人已經死了一陣子,等著領回去。他的家屬還沒有辦好手續。』
這時總醫師總算填好他的表格,蓋了印章。
『這份死亡證明拿給病人的家屬,請他們趕快去辦手續。』他說。
我可愣住了。
『人是死的、活的你都分不清,你還會什麼?』他轉過頭來,語重心長地說:『唉,菜鳥。』
2
好了,現在所有的大醫師小醫師都到齊了。
燈光暗下來。有人把一張X光片掛上去閱片架上。
『病人五十歲男性,主訴呼吸困難。』就這麼幾句話。猜謎遊戲開始。
總醫師的目光在眾醫師之間游移。
『實習醫師,你先上來讀。』
讀X光片是內科的樂趣。先由總醫師去搜集各種病症的X光片,在晨會的時候提出來給大家猜謎,作為訓練的方式。
如果你看過高手讀X光片,你就知道那是多麼可怕的功力。一張簡單的X光片落到讀片高手手中,可以讀出幾十年前可能得過肺結核,經過完全治療。病人得過某種特殊的黴菌感染,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到過非洲或是南美洲旅遊……
如果是一個實習醫師,那就完全不同了。
『嗯,這是一張X光片,照得還算清楚。整個骨骼上看起來完整,沒有骨折或是不正常發育。橫膈的位置在第十肋間,右側比左側高……』
我實在讀不出來異常的地方,只好繞著我看得到正常的地方打轉,試圖拖延時間。
『別繞圈子,』有個主治醫師說話了,『你只要把你看到不正常的部分讀出來,那就可以了。』
『嗯……』我當場愣在那裡。
『我給你一個提示,你看左側肺部和右側有什麼不一樣?』
『……』不知道。
『是不是右側比較黑?』這位主治醫師還有一點教學熱忱與耐心,可是我看得出來快用完了。
我點點頭。
『你在右側看不到肺部的血管和肺部實質,對不對?』
我又點點頭。
『那代表什麼?』
眾目睽睽。我站在那裡,簡直快發瘋了。就在一切都快絕望的時候,我看到總醫師偷傳來一張紙條,寫著:
氣胸。菜鳥!
『氣胸。』我大聲回答。
我豁然開朗。黑色的部分就是空氣。我看不到肺部的實質和血管,因為肺部被空氣壓垮了。
如果你用一支打氣空針刺入胸腔,你以為像籃球一樣,有很多氣跑出來,然後球扁掉,那你就錯了。事實上剛好相反。氣會由外往內跑。
我們的胸腔是個真空腔,肺臟就在這個真空腔裡面,稱之為肋膜腔。在吸氣的時候胸腔擴大,肋膜腔的負壓增加,肺泡隨著就張開,擴大了,這時空氣自然吸入肺泡內。因此你用空針刺過胸腔,原本真空的肋膜腔吸入空氣,壓垮肺,呼吸動作不再吸入空氣,病人發生呼吸困難,這就是氣胸了。
『如何處理氣胸呢?』主治醫師再問。
『插入胸導管。』我很驕傲地回答。
插入一條管子到肋膜胸中,另一頭接到抽吸管或真空瓶中,把肋膜腔的空氣抽吸出來,恢復肺泡的擴張。標準答案。
『嗯。』主治醫師總算有點滿意,他說:『總醫師,下次實習醫師要好好教,別老是靠傳小抄過日子。』
台下大醫師小醫師之間傳來一陣笑聲,我知道我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