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詠短篇小說集【全新版】

  • 作者:侯文詠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9/01/05

  • 定價:220元
  • 優惠價:79174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505-5
  • 系列:侯文詠作品
  • 規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短篇故事
好書分享:
內容簡介

侯文詠創作生涯迄今唯一的短篇小說集!

從《大醫院小醫師》到《白色巨塔》,侯文詠醫院文學的創作原點!

縱使這世界一片荒蕪,他的故事中仍有不變的溫柔與熱情……

如天使般帶給身旁人們歡樂的病童,卻逃不過病痛與人世現實的折磨。耗盡半生治療病患的醫師,也無法抵抗救人的龐大壓力化成夢魘日夜相隨。還有看透生死卻看不透人心的憂鬱名醫、囚困書堆中賭上青春的醫科學生……

這十六篇以醫院為背景的『白色』故事,不僅有對真相的反思和公義的控訴,更有侯文詠與病患同悲的無比溫柔,而或許正因為這樣溫柔的文字,也才能讓每一個登場人物都栩栩如生、觸動人心。

從《大醫院小醫師》到《白色巨塔》,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背後,其實是侯文詠二十多年創作生涯的醞釀累積,而本書更是侯文詠迄今唯一的短篇小說集,是了解其創作脈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品。其中歷久不變的,除了醫療體制內的荒謬與苦難,還有侯文詠筆下一貫的溫暖與自省,不容錯過!

「短篇小說集收集了我最早期的創作。這些大部分內容都和醫療有關的作品,是我年輕初次面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時的熱情。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我在寫作上的初戀。

還好有初戀的那種唯一,給我一種心安理得。讓書被再印一次,故事被再說一次,小說被再讀一次。或許,也讓埋藏在生命中許多不會再發生了的那些唯一,再度重現。」——侯文詠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誰在遠方哭泣:原序》更遠的遠方──我看文詠的小說  郭強生

喜歡文詠的小說,幾乎像是驚豔的那種喜悅。不光是文章本身令人欣動,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他那個和我迥然不同的背景世界──如醫學院裡沈奧深謐、纖塵不染直逼宗教的氣氛,每每就從他的字裡行間暈托而出,像是潔柔勻透的一團光圈,籠罩了讀者的心頭,散發出光亮再把人世周遭的生老病死、悲喜癡頑一點一點吸收淨化。他的文章跟他的人極為接近:自然、寬厚、不失赤子之心,更重要的是,時時在用心,對事事皆有情。

尤其這次讀到了《誰在遠方哭泣》書中那篇〈天堂的小孩〉時,中途幾度掩卷,微笑著偷空望向書房外的陽光;其實還是個好好好好的世界不是嗎?我跟自己說。雖然有那麼多自古難全的憾事……而文詠真的跳脫出來了,以慈悲的心一一親吻了那些傷口,那些病歷表上未曾記載,亦無任何手術藥材可挽救的生命變化。

對大多數的讀者,甚至文學評論家而言,或許這不過就是一篇故事而已;但是同為創作者,又是彼此深談坦白的對象,我卻清楚看到了文詠在小說營構上及人生情境上一個突破,及接下來更多的可能。

文詠的文字一向俐落敏銳。記得在讀他上一本《七年之愛》時,首篇〈諾貝爾症候群〉不過看了四、五行,我就不得不正襟危坐起來:

……背景是一個實驗室,看得見許多瓶瓶罐罐,燒杯裡煮著開水。有一大條長龍排列著使用唯一的一臺離心機,和數量有限的分析天平。至於川流的學生,就很難說明他們到底在做什麼。有的時候是聯絡中午系際杯排球賽的人員,有些正開郊遊籌備會議,有人在研究考古題,另外一些人在爭辯著民主自由以及校園的問題等等……

這裡的『背景』不單是故事發生的場地交代,『實驗室』二字所能引申出的其他意義,更構成文詠作品的一個重要基調。《七年之愛》中卷一〈醫之生〉(一個醫生的誕生之意)所收的數篇,正是冷眼熱心的他對醫學院學生抽樣性的調查側寫。他創造了一個有趣的人物『楊格』貫穿全場,其人的固執、天真、自知與不自知的缺點,不時令人莞爾。究竟什麼樣的人適合做醫生?文詠恐怕自己都難以回答這個問題,除了醫科的課程設備、臨床實習外,在對生命現象進行終極探索時,是不是還缺少些什麼?文詠在另一篇文章裡曾這樣說道:『我的本行是醫學,受的是科學的訓練,可是我對科學有種懷疑,我不相信科學能帶我們走到哪裡去。』像楊格這樣『反智』色彩濃厚的角色,正無疑透露出文詠在一起步──做為醫生,同樣也做為小說家,對人文情操即有熱切的關注。

張系國在他《不朽者》一書的序言中,曾將小說寫作比為獻祭的過程,藉由別人的苦難而淨化了自己的靈魂。在正式住院實習後,文詠接著寫了一連串有關醫院眾生百態的小說,皆可作如是觀。這些作品幾乎都是在血肉邊緣及生死交關上作文章,或同情、或譏諷、或自嘲,總可看出新的環境帶給文詠極富刺激性的新鮮感,有些作品幾乎是以採訪記者的口吻在轉述一樁樁奇人奇事,但是仍不難看出醫院裡每日生與死、哀與榮、驟換更迭的程序所帶給他的些許恐慌,其中尤以〈拔管〉中醫生在決定生殺大權時的曖昧氣氛讀來最教人脊涼。而文詠也自我意識到這些殘酷的事實終究要坦然迎對,無處可逃,因此在後來一篇〈黎明前〉中,他改以人道立場,重新嚴肅地評量了醫生與病患、病患家屬之間摻揉了情感、責任、道義的複雜糾結。

醫師的推諉治療不當的責任、隱瞞了病人已死的事實,卻又為不知情的死者妻子那一片金石情堅所感,大費周章將死者送上飛機,趕在黎明前飛往澎湖,成全一個老兵生前瞭望彼岸故土的最後心願。歷盡人世滄桑的未亡人,在上飛機前用她最真實、最直接的方式,企圖表達她的心聲:

『今天老彭不能好,那是他自己的命,但是醫師們的大恩大德,』她說著哽咽起來:『老彭和我這輩子即使不能報答,來生就是做牛做馬也要還給大夫──』

我使盡力氣去拉他們,卻無法和她那股無比的意志抗衡。我知道這是人間至善了,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相敬、相惜與感激。可是那卻不是我所能擁有的啊──到了末了,我絲毫沒有辦法,竟只能無依地站在風中,任他們用盡人間的情分來膜拜我。

──<黎明前>

無助的人類在面臨死神時,披白袍的醫生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與救世主,諷刺的是,在這裡,醫師們的確扮演了『起死回生』的全能角色,但是很快就會被揭穿其實不過是一場騙局。『可是那卻不是我所能擁有的』,文詠也開始對自身的價值和最後的道德堅持有了質疑。

因此其後的幾篇作品像〈卓越之路〉、〈一道刀疤〉,乃至新書中收錄的〈聶醫師的憂鬱〉、〈死亡之歌〉,都出現了一個新的思考主題──虛與實、得與失、真與偽間永不休止的纏鬥。〈聶〉文企圖深入一個五十歲得了早發性癡呆症的醫生他的記憶底層搜尋,在時空交錯中拉展開一個立體的生命圖象。在技巧方面,有些片段近似《將軍碑》的魔幻寫實,而米蘭昆德拉的《笑忘書》的背影亦在某些轉折處驚鴻一瞥,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開始有了他的修持,『……他發現,大多數的青春歲月,他都為成為一個醫生而犧牲、努力。等到醫生的夢想實現,他卻又淪為死亡的祭品。總是在死亡、呻吟、病痛中窮忙。更多的手術、門診,成就他的財富,財富又帶來更多的建築、設備、更多的病人,天天有那麼多人要死去,他永遠都在這個美麗的陷阱裡……』(〈聶醫師的憂鬱〉)生老病死的洶湧和存在的荒謬感,透過白描的文字敘述,儼然已出現另一種了然的頓悟之情。

這也是我為何特別鍾愛〈天堂的小孩〉的原因。這應該算是文詠人物最多、情節最豐富的一篇作品,沒有揶揄譏嘲、沒有嘶嚎哭喊,全篇反而類似溫柔的耳語,與耶誕節即將來臨的故事背景委婉呼應,寫年輕醫師的一念之執、護士小姐的遲暮惆悵,血友病童的母親身世淒涼,都是一派哀矜勿喜的明醇平靜,這樣的創作心境難得,文詠最教人驚訝的地方也就在這裡。醫院這個題材,被大多數人以人性實驗室冷眼旁觀的角度寫乏的時候,文詠轉而挖掘出一種群體(Community)的情感,早熟又認命的小主人翁梁國強,從小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在住院期間總愛至鄰房聆聽血友病童的母親,對昏迷不醒的愛子說故事一節,正是這份情感的極致表現,讀來最教人動容,低迴不已。

醫院中點狀的因緣交會,如今在文詠的筆下正呈現面狀的人情練達。誰在遠方哭泣?讀者疑問,作者更在自問,更遠的遠方又有些什麼?文詠的這支筆應當是會帶我們過去的。

關於作者
侯文詠

台灣嘉義縣人,台大醫學博士,目前專職寫作。


●侯文詠Facebook:www.facebook.com/houwenyongpage

●侯文詠官方網站:author.crown.com.tw/wenyong
內容試閱
【全新版序】

初戀的那種唯一

短篇小說集收集了我最早期的創作。這些大部分內容都和醫療有關的作品,是我年輕初次面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時的熱情。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我在寫作上的初戀。

我曾和一個從事創作的朋友聊過初戀這件事。

『你不覺得,到最後每個人初戀的故事其實是差不多的嗎?』我問。

『儘管故事差不多,可是對每個人來說,那種感覺卻是唯一的,』他說:『對我來說,創作者……more
1 2 3 4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