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些什麼,正如我們在其他兩個例子中所看到的:在這些愛情關係中,似乎都含有相當成分的愚昧。我建議大家把自己二十到三十歲間所寫的情書拿出來讀一讀,你會發現它們是多麼雜亂無章,字裡行間充滿了傲慢和優越感,但內容貧乏,風格拘泥,而且蠢話連篇,我相信你一定會羞得面紅耳赤呢。真是難以想像,一個有平均水準智力的人,竟曾經感受並想過這麼多無意義的事,而且寫下這麼多無聊的廢話。當然啦,你可以說這是種幼稚的表現。不過,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這是因為被愛情沖昏了頭而一時顯得愚昧。眾所周知,和一個熱戀中的人,不可能有任何理性的討論,特別是關於他所愛的對象。最具善意的警告、無可反駁的論證、中肯確實的意見,結果都會碰上一個老大的釘子──『可是我愛她(他)呀!』更糟的是,他(她)會認為你不懷好意,或是對他(她)心存嫉妒,導致多年的友誼和長久的關係因此毀於一旦,而且在所不惜。他(她)已經準備拋棄一切,一心一意拜倒在他(她)的情人腳下,而且想盡辦法讓周遭的人也跟他(她)一樣。當熱戀中人看著自己所愛之人時,那目光是空洞的,隨時準備獻身。過去的機智、聰敏、清醒、好奇和謹慎,統統都不見了。這種因為愛而陷入愚昧的現象,不只局限在男女間的性愛遊戲,我們也常可在父母對不成材子女的溺愛、修女對天上丈夫的靈性之愛、人民對祖國或偉大領袖的狂熱崇拜中看到。愛情似乎總以理性的喪失作為代價,讓人變得幼稚,甚至淪於自棄。較輕微的後果可能只是做出貽笑大方的蠢事,但嚴重起來則甚至可能造成全球性的大災難。
一對相愛的情侶,若是把他們的愛情建立在彼此互惠的基礎上,因為他們盡量讓自己保持中立,所以影響所及雖然對周遭之人較為無害,但從人性和道德面來看卻似乎有點可悲。戀愛中人常會傾向將自己關閉在狹隘的兩人世界裡(比如那對受邀晚宴的新婚夫妻),或是完全無視他人的存在(比如那對坐在歐寶汽車中的年輕情侶)。上述兩種情況都顯示出,戀愛中人切斷了與世界的聯繫,不管是因為耽溺於兩人世界中,感到自給自足而忘懷了周遭世界,或是因為愛到最高點而無視於世界與其他人的存在,總之都不是出於愛神的啟發而導致的神性瘋狂,只能被視為一種痴傻。
講到這裡,我們不免覺得困惑,因為愛一向被視為人類所能給予和接受的事物中最美最好的,而且據說還能激勵一個人發揮最大潛能,成就最偉大的事業。因此,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疑難呢?那種讓我們陷入愚昧甚至變得殘酷的東西,怎麼會被認為是最高的幸福並受人稱頌呢?會不會到了最後,愛只是種疾病,而且不是最美的那種,反而是最可怕的那種?或許愛是種毒藥,至於要服用多少劑量,就要看它的效果是能治病呢?還是致命?救命啊,蘇格拉底,幫幫我呀!
蘇格拉底說:人的靈魂並非統合為一,而是分為三個部分,他並將靈魂比喻為古代的馬拉戰車,由兩匹馬和一位駕駛所組成。光是能夠駕馭這樣一輛戰車,本身就已經是項高超的技藝。萬一這輛靈魂的戰車,是由兩匹性情各異的戰馬共同拉動,其中一匹品格高貴兼又聰明馴服,另一匹則性情頑劣且又狂野不羈,那麼,駕馭這樣一輛戰車,就變得要冒上極高的風險。情人若是駕著一輛這樣的馬車去談戀愛的話,恐怕就有陷入失控狀態的危險。因為那匹性情頑劣的野馬將會發狂般地橫衝直撞,這時就只能勒緊韁繩,不斷鞭笞,直到牠腰腹受創,滿口鮮血,最後終於屈服並遵從駕駛人的意志,就像另一匹規矩馴良的老馬般,謙遜而畏縮地走向他的情人為止。在情人身邊,他將得到愛的回報,親吻、愛撫,然後共赴巫山。直到現在,他才能『讓那狂放不羈的野馬聽從駕駛的指揮,在費盡千辛萬苦後,終於可以小小地享受一番了。』根據柏拉圖的記載,蘇格拉底是這麼說的。
此外,按照柏拉圖的說法,靈魂是不朽的。而且所有的靈魂皆如此,即使那些擁有虛弱駕駛和頑劣駑馬的靈魂也不例外。不過,愛神當然不會賦予這些靈魂以振翅高飛的羽翼,而那些自以為可以放棄愛情的靈魂,愛神也會棄他而去。這些靈魂在死後都將被關進地牢,在那裡承受千年磨難,以懺悔生前的過錯。至於那些擁有堅強而謹慎駕駛的靈魂,這種人應該不多啦,他們絕不會任憑那匹劣馬橫衝直撞,但他們也絕不刻意迴避愛情,他們追尋愛情並正視自己的情慾,當他們死後,愛神將賜給他們羽翼,他們將迎向光明,飛上雲霄,直到眾神居住的處所。
好個美麗的比喻!出乎意料地,這個比喻竟然帶引我們從愛的主題步向了死亡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