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擺脫書

N'esperez pas vous debarrasser des livres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尚-克洛德‧卡里耶爾(以下簡稱卡里耶爾):二○○八年的達沃斯高峰會[1],談到了未來十五年將對人類造成衝擊的一些現象,一位未來學家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說,只要記得四個原則就行了,他似乎對這說法很有自信。第一是原油價格每桶五百美元。第二個跟水有關,水將會變成交易的商品,和石油沒有兩樣。我們會在期貨交易所看到水的報價。第三個預測是關於非洲的,非洲肯定會在未來數十年成回經濟強權,這是我們都樂見的。

第四個現象,根據這位專業預言家的說法,是書的消失。

所以,問題的重點在於,如果書永遠煙消雲散了,如果書真的消失了,是不是對人類的影響也跟可預見的水資源短缺,或者,跟石油價格高不可攀一樣嚴重?

安伯托‧艾可(以下簡稱艾可):書會不會因為網路的出現而消失?我在應該談這個題目的時候──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看似合情合理的時候──寫過一些東西。後來,每次有人要我發表意見,我也只能把同一篇文字再重寫一次。沒有人發現這件事,首先是因為沒有什麼是比已經發表過的東西更新的;其次是因為輿論(或者至少是因為記者們)總是有這種固定的想法,認為書即將消失(或者是這些記者認為他們的讀者有這種固定的想法),於是大家都堅持不懈地提出同樣的問題。

其實這種事實在沒什麼好說的。有了網路,我們就回到了字母的年代。或許我們真的以為進入了圖像的文明,但是電腦卻帶領我們再次進入了古騰堡的星系,大家都被迫閱讀。要閱讀,就要有個載體。這個載體不可能只是電腦。花兩個小時在你的電腦上讀一本小說,你的眼睛會變成網球。我在家裡有寶麗來(Polaroïd)眼鏡可以保護眼睛,讓我在螢幕上連續閱讀時不受傷害。除此之外,電腦也需要電力的存在,而且不能躺在浴缸裡讀,也不能躺在床上讀。所以書看起來是一個比較有彈性的工具。

兩個選一個:要嘛書會繼續是閱讀的載體,要嘛會出現一個什麼東西,它會像書一樣擁有某些長久以來,甚至打從印刷術發明之前,都不曾改變的特質。五百多年來,圍繞著書這個東西而生的種種變體並沒有改變書的功能,也沒有改變書的句法。書就跟湯匙、鎚子、輪子或剪刀一樣,一旦發明了這些東西,就想不出更好的了。你不能做出一根比湯匙更好的湯匙。譬如有些設計師試圖改良葡萄酒的開瓶器,他們的成功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都不能用。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嘗試過要在檸檬榨汁器這方面有些創新,可是他的作品(為了維護某種美學上的純粹)會讓檸檬籽留在果汁裡。書已經通過了考驗,在同樣的用途上,我們看不出要怎麼做才能做出比書更好的東西。或許書的組成要素會有所演變,或許那些書頁不再是紙做的。可是書終究會是書。

卡里耶爾:最新版的電子書已經可以直接和印刷書競爭了。「Reader」閱讀器已經有一百六十個作品了。

艾可:很清楚的,一場正在進行的審判的兩萬五千份相關文件如果存在一本電子書裡,法官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把這些文件帶回家。在很多領域,電子書都帶來使用上非常大的方便。我只是繼續問自己,如果有最符合閱讀需求的科技,那麼在電子書上讀《戰爭與和平》會不會是非常好的事?我們等著看吧。總之,將來我們已經不能紙漿上讀托爾斯泰和那些書了,理由很簡單,書已經開始在我們的圖書館裡腐壞了。五○年代伽里瑪出版社(Gallimard)和弗杭出版社(Vrin)的書大部分都看不到了。在我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吉爾森(Gilson)的《中世紀哲學》(La Philosophie au Moyen Age)讓我獲益匪淺,今天我甚至沒辦法把這本書捧在手上了。那些書頁都碎了,實實在在地碎了。我也可以再買一本新版的,可是我喜歡的是那本舊的,上頭有我所有的眉批,是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筆留下的,記錄了我不同時期翻閱這本書的歷史。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