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第一天
第三時辰祈禱
威廉和院長有一段意味深遠的對話。
管事是個矮胖、相貌庸俗而個性開朗的人,頭髮斑白但依舊健朗,個子雖小但行動敏捷。他帶我們到朝聖者庇護所的修士房去,應該說他帶我們去的是我導師的房間,並承諾第二天就會騰出一間空房給我,雖然我只是見習僧,但我仍然是他們的賓客,所以應享受同等禮遇。那天晚上我就先睡在導師房內的壁龕裡,那壁龕又寬又長,已經鋪好了一層新鮮的稻草。他說,有時候主人希望夜間能有僕人隨侍在側,便會做這樣的安排。
僧侶為我們送來酒、乳酪、橄欖、麵包和美味的葡萄乾後,隨即離開讓我們休息。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導師無須奉行本篤會修士的嚴謹戒律,也不喜歡在靜默中進食。更何況他說的都是智慧良言,聽他說話,就彷彿聆聽僧侶敘述聖人生平故事。
那天我忍不住繼續追問那匹馬的事。
「可是,」我說:「你看到雪地足跡和樹枝折斷的時候還不知道有勃內拉這匹馬。換句話說,那些線索可能屬於任何一匹馬,或屬於同品種馬匹的任何一隻。所以跟很多偉大的神學家所言相悖,我們不能說自然這本書只以本質跟我們對話,對嗎?」
「並不盡然,親愛的阿德索,」我的導師回答我,「你當然可以說,那類印記是以『心語』向我描述那匹馬,不管我在哪裡找到那個印記結果都一樣。可是印記出現在那個地點、那個時間,告訴我至少有一匹馬經過了那裡。所以我是在理解馬這個概念和知曉某匹馬之間徘徊。然而我對馬這個概念的認知無論如何仍是來自於那個線索,而那個線索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在那一刻,我受困於跡象的獨特性和我的無知,相較於普世認知這是很脆弱的。你若遠觀一樣東西,無法理解那是什麼,只要約略歸類就滿意了。當你趨近,便會界定那是頭牲畜,即便你不清楚那究竟是一匹馬或是一頭騾子。等你再靠近一點,就可以說出那是一匹馬,即便你還不知道牠是勃內拉或法未羅。等你走到適當距離,就會發現牠是勃內拉(不管你決定叫牠什麼名字,牠只會是那匹馬,而非其他馬)。那就是全然認知,對獨特性的直觀。因此一個鐘頭前我心裡想的並不是特定的某匹馬,那不是因為我知識廣博,而是因為我直觀不足。直到我看見那群僧侶牽著特定那匹馬的韁繩出現,我的博學名聲才得以坐實。直到那一刻,我才確知之前的推論帶我趨近了真理。所以我先前為了形塑我未曾得見的那匹馬所用的推論,只不過是符號,就跟雪地足跡是馬這個概念的符號一樣。只有事證不足的時候才會應用符號及符號的符號。」
我聽過他其他時候對普世認知表示高度質疑,對獨特性則十分推崇,雖然後來我察覺這個傾向跟他是英國人,又是方濟各會修士有關。不過那一天我實在沒有力氣跟他做神學辯論,我窩在壁龕裡,裹著被子便沉沉睡去。
任何人走進房間,都會把我誤認為行囊。院長在接近第三時辰祈禱時來找威廉,果然誤會了。所以我在沒被注意到的情況下,聽到他們第一次對話。我不是故意的,如果突然現身恐怕更失禮,我只得以謙恭心情待在原地。
亞博內院長來了,先為造成打擾而致歉,在重新表達歡迎之意後說有一件事情很嚴重,必須跟威廉談一談。
他對馬匹走失事件中威廉展現的能力讚譽有加,不解威廉為何能對從未見過的牲畜提供如此明確的訊息。我的導師扼要解釋了來龍去脈,院長對他的睿智感到十分佩服,說威廉明察秋毫聲名遠播,果然名不虛傳。亞博內院長說接到法爾發修道院院長來信,不僅提到威廉是應皇帝託付的任務而來(那也是接下來幾天要討論的事情),也提到我的導師在英國及義大利曾於數次審判中擔任宗教裁判長,因其洞見且兼顧人性而受到矚目。
「讓我感到格外欣慰的是,」院長繼續說:「很多案件中你都宣判被告無罪。我相信惡確實存在於人心,尤其是在這段水深火熱的日子裡。」他快速地看了四周一眼,彷彿敵人就躲在牆後面,「但我也相信惡往往會假借他人之手行惡。我知道惡可以驅使被害人行惡,然後將罪推給無辜的人,以好人代替惡人被懲罰為樂。宗教裁判長為了證明自己勤奮不懈,往往不計任何代價都要讓被告招供,只因為他們認為唯有在審判結束時找到替罪羔羊,才是稱職的宗教裁判長……」
「有時候宗教裁判長也可能會被惡魔驅使。」威廉說。
「是有此可能。」院長十分謹慎,「因為天主的意旨難以捉摸,但我不會質疑任何一位有德之士,您也是其中一員,而今時今日我所需要的正是閣下。修道院裡發生了一件事,需要觀察入微、謹慎微言的人協助並給予建議。觀察入微才能發掘真相,謹慎微言才知(如果有此需要)守口如瓶。為了彰顯自己的聖德,的確少不得要舉證別人的錯,但目的是為了消弭惡之因,而不需要讓被告受大眾輕蔑。犯錯的牧羊人必須跟其他牧羊人隔離開來,但如果羊群開始對牧羊人心存懷疑就麻煩了。」
「我懂。」威廉說。我之前就注意到他如果回答得很快,而且彬彬有禮,通常是為了掩飾他的不以為然和疑惑。
「因此,」院長繼續往下說:「我認為凡涉及牧羊人犯錯之事,必得交付給您這樣的人,不僅懂得分辨善惡,也能判別是否合宜。我知道您若宣判有罪,表示……」
「……被告犯下了毒殺、戕害純真少年及其他我難以啟齒的可恥罪行……」
「……您若宣判有罪,就表示,」院長未理會威廉打斷他的話,「惡魔存在乃有目共睹,寬容比罪行本身更令人悲憤,所以不得不如此。」
「當我判定某人有罪,」威廉解釋,「表示他確實犯下某些罪行,讓我必須秉持良心將他處以世俗刑罰。」
院長躊躇了一會兒。「為什麼,」他問:「您只談罪行,卻對他們所作所為源於惡魔驅使絕口不提?」
「因為因果關係推論不易,我相信唯一的審判者只有天主。我們光確認顯而易見的果,例如燒焦的樹和縱火者之間的關係,已經費盡千辛萬苦,若想追出長不可測的因果鏈,在我看來就跟企圖建造一座通天高塔一樣荒謬。」
「托馬斯‧阿奎那,」院長提醒他,「便窮盡一生之力追尋原因的源頭直到第一因,以證明天主的存在。」
「我何德何能,」威廉謙遜地說:「與阿奎那博士相提並論?他提出天主存在的證據有許多其他佐證支持,所以他的路走得踏實。天主在我們心靈之內與我們說話,奧古斯丁早就知道,而亞博內您無論如何都會讚美主,彰顯祂的名,即便阿奎那沒有……」他說到這裡停了下來,然後補了一句:「我想是吧。」
「喔,當然。」院長急忙保證。我的導師用這個美妙方法結束了他顯然並不樂於繼續討論下去的學院派議題,接著他又開口說:
「剛才談到審判。如果今天有一個人是被毒死的,這是經驗行為。我眼前看到某些無法辯駁的跡象,可能會假設他是被另一個人毒殺的。我的心智面對如此單純的因果鏈,有足夠信心能夠介入。我又何必把這個因果鏈複雜化,想像在這惡行背後有另一個起因,而且不是人,是惡魔呢?我不是說那不可能,惡魔走過也會留下清楚痕跡,正如您的愛駒勃內拉一樣。但我為什麼要尋找這些證據呢?難道我知道有罪的是那個人,並將他處以世俗刑罰還不夠嗎?而且他的罪必是死罪,願天主寬恕。」
「就我所知,三年前在基爾肯尼的那場審判,幾個被告被指控犯下猥褻罪行,那一次您確認有罪之人後,並未否定惡魔干預。」
「但我也沒有公開肯定。沒錯,我沒有否認,但我何德何能對魔鬼陰謀發表議論,更何況,」看來關於這點他沒打算退讓,「如果那些推動宗教裁判的主教、市民法官和全體人民,說不定還包括被告本身在內,都渴望感受魔鬼的存在呢?或許唯一可以證明魔鬼存在的就是所有人在那一刻想要知道魔鬼是否存在的欲望高漲……」
「所以,」院長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擔憂,「您的意思是在很多審判中,惡魔不僅迷惑有罪之身,也迷惑裁判長?」
「我能這麼說嗎?」威廉反問。我發現這個問題讓院長不便作出肯定答覆,威廉便利用院長的短暫沉默轉移話題。「這些其實都是陳年往事。我已拋棄了那崇高之責,而我之所以那麼做也是天主的旨意……」
「自然是如此。」院長表示同意。
「……現在,」威廉繼續說:「我關心的是其他敏感問題。希望我也能為您解決那困擾您的問題,如果您願意告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