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打敗遊戲,別照著玩
一九九九年,我辭去第二份毫無成就感的工作,每天吃花生奶油三明治安慰自己,在那之後不久,我贏得了美國散打的全國冠軍。
不是因為我很會打,絕對不是。挑戰這項競賽似乎有點危險,畢竟我在朋友的慫恿下參加,只有四週準備。除此之外,我的頭像西瓜一樣大──這可是個很大的靶子。
我靠著細讀規則,找出漏洞而獲勝,總共有兩個:
1.比賽前一天量體重:我用脫水法,在十八個小時內減輕了十三公斤,變成七十五公斤。我現在也教導頂尖舉重選手使用此種方法。然後再大量補充水分,讓體重回到八十八公斤。要打敗比你重三個等級的人很難。可憐的小傢伙。
2.遵照小字印刷的技術規則:如果打者在單一回合中跌落架高的賽台三次,對手就能被裁定勝利。我決定利用這條技術規則作為唯一的絕招,拚命將對手推下賽台。你大概也能想像,這招並沒有讓裁判心花怒放。
結果是?我所有的比賽都靠技巧獲勝,帶著全國冠軍頭銜回家,而百分之九十九的散打選手,即使有五到十年經驗,都無法奪冠。
但是,將對手推下賽台是否是遊走於道德邊緣?絕對不是,這不過是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少有的比賽策略。最重要的差異是官方規則和個人自我認定的規則的差別。想想以下這個奧林匹克官方網站(www.olympic.org)上的例子。
一九六八年的墨西哥市奧運為迪克‧佛斯貝里及他著名的「佛斯貝里背越式」首次在國際賽事亮相的舞台,這個技巧在一夕之間改變了跳高運動。當時的跳高選手……將前腳提高,越過橫竿(稱做「分腿跨越」,跟跨欄類似,選手可以雙腳著地)。佛斯貝里的跳高方式是衝刺助跑到橫竿前,舉起右腳(或是前腳),然後旋轉身體,頭向前,背向飛越橫竿。當佛斯貝里越過橫竿時,世界各地的教練都不可置信地搖頭時,墨西哥市的觀眾都被他的表現所俘虜,大聲喝采。橫桿逐漸拉到二點二二公尺,而佛斯貝里皆以無失誤的完美表現,跳過每個高度,最後以二點二四的個人最佳成績摘下金牌。
在一九八○年,十六位進入奧運跳高項目決賽的選手,有十三位採用「佛斯貝里背越式」。
我當時使用的減重及推擲下台的技巧,現在已成為散打賽的標準策略。這不是我造成的,我只是先看出這是無可避免的趨勢,其他測試過這個致勝招數的選手也有同感。現在大家都這麼做了。
當不可動搖的原則被推翻,基本預設被測試時,運動也隨之改變。
生活和生活型態也是如此。
挑戰現狀vs.當個笨蛋
大多數人都用兩條腿在路上走路--難不成我會用兩隻手走路,會內褲外穿,好表現我的與眾不同?不,通常不會。我用兩隻腳走路,將丁字褲穿在外褲內,至今都過得很穩當。如果沒有問題,我不會做改變。
只有在比較有效率,或是比較有趣時,與眾不同才是好的。
如果大家都用相同方式界定或解決問題,結果卻不好,這時我們就該問:如果反其道而行呢?不要遵循無用的模式。如果食譜爛透了,不管你是多好的大廚,都無濟於事。
我大學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資料儲存業務,當時我就發現大多數的業務開發電話無法轉給目標對象,都是因為一個理由:守門員。因此,我專挑早上八點到八點半和晚上六點到六點半打電話,只要一小時,我不僅能避開祕書,比起朝九晚五打電話的資深業務主管,我得到的會面機會更多了不只兩倍。換句話說,我用八分之一的時間,得到兩倍的成果。
從日本到摩納哥,從全球跑透透的單親媽媽到千萬富翁賽車手,成功的新富族的基本規則一致得驚人,也異於其他人的做法。
在閱讀本書時,要記得幾個基本的差別。
(一)退休是為防後患的保險
退休計畫就像壽險一樣,應該被視為是針對極糟狀況的防備措施:已經失去工作能力,需要儲備的資金才能活下來。
至少有三個理由能說明,將退休當成目標,或是最終解脫的想法有問題:
1.假如你討厭自己的工作,可預測的是,你將體能最顛峰的時刻花在完成厭惡的工作上。這實在不可取──沒有任何報酬可以合理化你的犧牲。
2.大多數人退休之後,甚至連每餐吃一條熱狗的生活水準都不能維持。一般而言,退休期可長達三十年,即使是百萬美金,也只能算一筆小錢,而且通貨膨脹每年還會吃掉百分之二到四的購買力。這個盤算行不通。黃金歲月卻只能重溫中下階層的辛苦生活,真是辛酸的人生結局。
3.如果這個盤算真行得通,代表你是個野心勃勃、辛勤工作的機器。如果真是如此,你猜怎麼著?退休的第一週,你會無聊到想將腳踏車輪輻插進眼睛;你可能會想去找新工作,或是創立另一間公司。這不是違反了原本等待的目的嗎?
我不是說不必為最糟的狀況做準備──我將401(K)和IRA提撥到最高上限,並將個人退休帳戶用於節稅上--但是,不要誤以為退休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