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工作看長不看短
有次我去聆聽臺大校友、國泰金控蔡宏圖董事長回臺大的演講,在演講後的問答時間,有人請他講幾句話,勉勵即將畢業的學弟妹們。
他說,很多人通常一畢業最想做的是找一份賺錢的工作,但他建議學弟妹抱持正確的心態,找工作時應該要看遠一點;如果這份工作對未來的人生很有幫助,就算是份眼前看來沒有「錢途」的工作,也應該努力去爭取。我覺得這樣的心態是對的,也常以此例子來與同學們共勉。
很多大學畢業生,在意的是職位的高低、薪水的多寡,但我認為,工作應該要「看長不看短」。
一個人的工作生涯少說有二、三十年,如果只求前面一、兩年的待遇,是很短視近利的。我鼓勵年輕人在工作的前幾年可以盡量去嘗試各式各樣的挑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走的方向,也挑戰自己的極限和潛力。
我在農村出生、成長,當時多數人的生活普遍困苦,工作只求溫飽而已。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充裕,年輕人對於工作的期許也變得比較多元化,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卻反而迷迷茫茫,不知何去何從,也定不下心,沒有辦法找到可以發揮的舞台。
我有一個博士班學生,在大學的成績相當優異,常常拿到書卷奬,曾經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做研究。我還記得當初他來找我擔任他的指導教授時說:「我想做世界一流的研究,我已上網查閱過許多世界知名的實驗室,覺得老師的實驗室是最棒的!」
這句話出自一位優秀的學生口中,著實令我戒慎恐懼,深怕萬一無法帶領他做出令人亮眼的成績,真的是誤人子弟。不過,我也告訴他,實驗室的環境只是被動的基礎,重要的是他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在他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我也不時激勵他,共同挑戰艱難的關鍵問題,一定要做出領先世界的研究。他的表現也非常傑出,後來在影像壓縮與辨識的研究中得到國際學研界的肯定,抱回了不少國際比賽的大奬。
畢業後他放棄人人稱羨的教職,投身產業界,他說:「我想當一輩子的工程師!」
在工作上,他十分享受寫程式、研發新產品的樂趣。當他在國內某家電腦上市公司工作幾年之後,做出了亮眼的成績;此時,他說想試試自己的身手,挑戰更大的舞台,申請到美國最負盛名的半導體公司工作,我很樂意地幫他寫了推薦信,不久就聽到他被錄取的消息,在矽谷繼續實現他的工程師夢想。
這位學生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一步一腳印地朝著夢想的階梯前進。反觀時下很多大學畢業生的通病是眼高手低,經常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卻又不願在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的付出努力。
我常舉孟子的名言為例,「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任何求學問、懂道理的路途沒有什麼竅門,只是看你有沒有「用心」去做。工作也是一樣,當你抱持著凡事用心的工作態度,就不會覺得工作一成不變,懂得隨時留意四周環境的變化,從小事中不斷學習;也不會處處和別人比較、一爭長短,而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