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和生物皆會面臨自然淘汰
在大都會裡,穿著一身西裝,一手拿著用舊了的名片簿,四處拜訪客戶的上班族,揮汗如雨的忙著趕路。
在商業社會裡身為組織裡的一員,想要活下去,就像活在「不是吃人就是被吃」的世界裡一樣。不是搶到工作,就是被人搶走;企劃案不是被採用,就是遭否絕,當真是攸關生死存亡的競爭。絕不能一直揮空棒。不能說喪氣話。得要餬口才行。還要有一家老小等著要養。
另一方面,在乾燥的灼熱大地──非洲,那裡同樣不斷上演著攸關生死存亡的鬥爭。
在閃耀的金黃大草原,有成群為了活命而吃草的斑馬和飛羚。乍看像是悠閒平靜的時刻,但危險正悄然無聲的逼近,有兩隻母獅子就潛身在數公尺遠的草叢裡。
獅子也必須得填飽肚子,有家人在巢穴裡等著餵養。野生動物的世界,每天都上演獵食與被獵食的戲碼。
就算是單槍匹馬無法收拾的獵物,只要一次好幾隻展開團隊合作,一樣能取其性命。家族的通力合作很重要。雖說是百獸之王,但要是胡亂朝成群的獵物展開襲擊,只會造成獵物往四面八方逃散,最後一片混亂,搞不清楚該襲擊的目標為何,而狩獵也就此失敗收場。
必須縮小範圍,鎖定目標。像體力欠佳、落單的小斑馬,有腿傷在身的飛羚,這些露出破綻的對象,都是絕佳的狩獵目標。
兩隻母獅展開攻擊,小斑馬們慢半拍才發現敵人。雖然也跟著匆忙逃離,但前方埋伏了另一隻母獅。就在斑馬努力想甩開後頭緊追而來的獅子時,那隻早已埋伏好的獅子展開攻擊。
斑馬卯足全力跳躍,後腳猛踢,極力抵抗,本能的展開反擊。但最後仍被這三名獵人扭斷脖子,腿和腹部的鮮肉陸續被撕裂扯碎。
自然界的規則很簡單。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就是查爾斯.達爾文所說的「天擇」,一種很單純的進化規則。
在此試著以跑得快和跑得慢為例,來解讀達爾文的這項規則。個體的能力有其差異(變異),跑得快的父母會生下跑得快的孩子(遺傳)。跑得較快的動物,能甩開肉食性動物的追擊。肉食性動物的體力也有其極限,會從容易獵食的對象開始獵食(選擇)。在這樣的結果下,跑得快的斑馬會被上天選中,而能留下自己的孩子。能力優異的動物因此得以存活。
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不過人類所創建的社會也是一樣。擁有「道德」的生物就只有人類,但藉由道德來控制的人類,既然也是在自然界中一路進化而來,便無法完全擺脫這個法則的桎梏。為了不讓敵人吃掉自己而展開行動,在被吃掉之前展開反擊,人類具有此等潛藏的本能。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所建立的組織同樣也暗藏了弱肉強食的結構。
讓我們回到灼熱的大地非洲吧。
三隻母獅子擁有許多孩子,都是同一個父親。獅子狩獵的成功率並不高,只有三成左右。好不容易獵捕到斑馬,孩子們就能免除飢餓之苦,可以繼續存活一段時日。
獅子採整個家族共同生活,稱之為「獅群(pride)」。獅群裡由一~三隻公獅、多隻母獅,以及牠們的孩子所組成。公獅領導獅群,守護家人不受其他競爭的公獅侵擾。
一旦被其他公獅占領獅群,兩歲以下的小獅子們都會被新的公獅殺害。因為幼獅被殺害後,母獅會暫時進入發情期與新的公獅交配,然後生下新的小獅子,獅群中公獅的基因就此更換。
成為新爸爸的公獅,為了將自己的基因傳給孩子,會拚了命保護家族。在孩子們被趕出獅群、自力更生之前,若不能守住自己的獅群,就無法留下自己的基因。
唯有強者才能生存,但野生的世界可沒這麼單純,不是單單一個「強」字就能說明一切。就結果來看,「存活者才是厲害」,這句話可說是生物的歷史。
真正重要的是存活──這句話裡存在著從生物身上學到的「活命的智慧」。
◎生物的原點是「生存」
人類的歷史也一樣。更強的男人打贏戰爭,存活下來;更強的男人守住了女人們。你現在能活在這世上,全都拜你的祖先之賜。你的祖先們脈脈相傳的基因,在與敵人(獵食者)和病原體的搏鬥中一路戰勝,或是一路夾縫中求生存,這才將基因傳給了你。
你的祖先想必過了一段很壯烈的日子,躲避肉食性動物的獵捕,忍受疾病,挺過殘酷的戰爭人禍和天災。所以你現在能活在這世上,就「生物學」來說,已經可證明你是位勝利者。
只要這麼想,應該會對自己現在活在這世上感到自豪。
反過來看,現今的世道容易生活嗎?其實不然。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每天都不斷在戰鬥。儘管不是直接賭上生死,但每天都為了生存而奮鬥。
舉例來說,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或許會因為某種情況而成為遭霸凌的一方。小孩和年輕人總想結交夥伴,有了「同一掛」,自然就會有「不同掛」。當兩掛人馬之間勢均力敵時,就成了派系鬥爭,可是一旦雙方的平衡瓦解,位居弱勢的一方就會被欺負,遭對方篡奪權位。雖然殘酷,卻是現實。多感且纖細的青年,歷經和各種對象的消耗戰後,以此做為成長的歷練,存活了下來。
而在大人的社會裡,位居弱勢者挺身與惡勢力對抗,最後將對方打趴的連續劇,收視長紅。有人說這是代替上班族說出心聲,有人說這是個懲惡揚善、簡單易懂的好故事,各種解釋都有。
但身為進化生物學者的我,並不這麼認為。
所謂的進化生物學,簡單來說,就是針對生物在漫長的歷史中如何延續生命,如何讓流傳自己的基因給後世的這項技術更加發達、發展,以科學的方式加以闡明的一項學問。從進化生物學者的觀點來看,「打倒對方,或是被打倒」、「吃掉對方,或是被吃」這種人類為生存而展開的戰鬥,正是我們每天都在上演的劇碼,將它寫實的戲劇化,人們對此產生反應,本能受到刺激,產生自我投影,然後連續劇便大受歡迎。
忍不住暗中將自己的身影與劇中人重疊的我們,是在「道德」與「現實」的夾縫間受苦,名為「人類」的動物。
尤其翻開男人的歷史,可說是一部獵人、支配者的歷史。在自己變為弱勢者之前,會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展現自己的厲害,令對方服從。而對於完全不是對手的強者,則是戒慎恐懼,用盡各種手段逃離對方。基於這樣的天性,只有存活下來的人成功將基因留給了後代。
如今在我們周遭,有無數的資訊像洪水一樣氾濫。什麼才正確?正確的資訊在哪裡?要加以判斷,可說是既困難又複雜,而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現代社會裡。
被資訊耍得團團轉,被迫面對工作的壓力或是人際關係上的麻煩事。只要活在世上,便有斬不斷的苦惱。我們所面臨的這眾多問題,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解決呢?
其實很簡單。進化生物學教導我們,只要重新站在「生物的原點」即可。生物的原點,就是「生存」。
每天都要「求生存」。如果沒能順利活下去,就沒有明天。若能成功「繁衍子孫」,在進化生物學上就算滿分。
◎向生物對抗獵食者的策略學習!
在生物的世界裡,有獵食者和被獵食者之分。被獅子獵食的斑馬、被螳螂獵食的鳳蝶,以及被強者奪走性命的小生物們,難道就沒有希望嗎?不,其實不然。當你拿「一頓晚餐」和「一生的性命」來比較孰輕孰重,就可清楚明白這個希望為何。
了解生物與不可違抗的敵人對峙時,是如何迴避這樣的事態發生,正是本書的重要主題。各位若能從中得到啟發,讓你在「現今」這個時代順利存活,並成功的一一度過擋在你面前的難關,那將是我最大的欣慰。
這種「順利擺脫敵人攻擊的方法」,在生物學上稱之為「對抗獵食者的策略」。
「獵食」這種行為,對獵食者而言,不過只是一盤晚餐的選擇。但是對被獵食者來說,卻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工作的分配和公司的人事,不也一樣嗎?對分配者來說,這不過只是他下的一步棋,但是對接受工作分配的人來說,卻是攸關上班族往後人生的大事。
所以被獵食的一方,以及接受工作分配的一方,使出渾身解數採取迴避遭獵食的策略,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想要存活,並非只有採取物理性的戰鬥這個方法。符合進化生物學的正確解答,如前所述,是將自己的基因傳給後代。也就是努力存活,繁衍子孫。
身為進化生物學者的我,對被獵食的生物們「不讓自己被獵食的智慧」做過一番調查。只有專家們才知道的這些知識,是生物們用來提高自己生存率的智慧,應該也能在我們的生活中派上用場。
前面提過,道德是只有我們人類才擁有的特權,但其實許多不具有道德的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學會「不讓自己被獵食的智慧」,也顯得多彩多姿。其中有些做法,以擁有道德的人類眼光來看,可能會覺得有點於心不忍。但如果人都死了,那講道德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對牠們來說,「自己能存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只要不觸犯法律,我們人類不妨也暫時將道德的觀念擱在一旁,試著參考生物們的智慧,應該會大有用處才對。
◎拖延、擬態、寄生……多彩多姿的絕招
在第一章會介紹,命運並非光憑基因來決定。從最近的進化生物學得知,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能對你的基因進行修飾,改變你的生活方式。進化生物學教導我們,如何讓我們體內所組成的「可變基因道具」顯現,展開自我防衛的智慧。
第二章介紹會將眼前所面臨的問題「往後拖延」的生物們。例如什麼時候該生孩子?應該現在就生嗎?還是往後拖延,先活命再說,以後再生?生物通常會被迫做出選擇。
許多動物進化出一種突然靜止不動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