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前言】動機革命
看到為了出人頭地、為了金錢、為了受歡迎、為了享受佳餚美酒,將人生完全奉獻給工作的上司,你是不是曾這麼想過呢?「自己沒辦法變成那樣」、「自己不想變成那樣」。
也不是說沒有拚勁,只是自己就是沒有上司擁有的那種動力。話說回來,到底又該為了什麼拚命,自己也搞不清楚。
你是不是曾這麼想過呢?
事實上,「為了什麼而努力」的工作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工作動機」,到某個世代之後已經大幅轉變。
富士電視臺會長日枝久元、讀賣新聞集團總公司的董事長兼主筆渡邊恒雄、前總理森喜朗……
比團塊世代1早十年以上出生的他們,在戰後一無所有的時代,是在欲望的鞭策下持續朝成功前進。
想要賺錢、想要蓋出寬敞的房子、想要買好車,想要抱著美女。他們懷抱著對於欲望與步步高升的飢渴,而逐漸致富。
沒有的東西,該如何填滿?那就是最大的動機。
但是,時代的巨輪轉動,如今三十歲以下的族群與團塊世代之前的族群,價值觀已經天差地遠。
打從一出生就豐衣足食,完全沒必要為了爭取什麼東西或地位而努力,說到底,根本沒有需要填補的空白。
是的,你打從一出生就沒有什麼「匱乏」,所以不會飢渴地想要獲得什麼。
所以你這個世代,可以稱為「不飢渴世代」。
在你面前吊著一根出人頭地或成功賺大錢的紅蘿蔔,你也不會跑,但是這樣就能說,你真的沒有欲望或動機嗎?
以本書的結論而言,在這個變化的時代,特別是工作將隨著AI(人工智慧)發展而逐漸消失的時代中,你才是充滿希望的世代。在此情況下,本書想要傳達的大致有三點:
● 在不被老一輩理解的情況下,該如何擺脫覺得自己沒用的「詛咒」?
● 該如何為自己培養出「真正重要的什麼」?
● 為了與老一輩譜出合作的協奏曲,為了因應變化的時代,該如何組成團隊?
首先,為什麼在你面前吊著一根出人頭地或成功賺大錢的紅蘿蔔,你也不會跑呢?
第一章將對此詳細說明,不過正如美籍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所提倡的,所謂的人類欲望由「成就、快樂、意義、良好人際關係、全心投入」這五點構成。
團塊世代之前的人,強烈渴求前兩項:「成就」與「快樂」。
揮汗努力,成就崇高目標,獎勵就是享用美味料理、品嘗美酒,與美女共度春宵,品味這種「生理性、心理性、社會性快樂」就是幸福的輪廓。
但是,「不飢渴世代」卻非常重視後三項:「意義」、「良好人際關係」、「全心投入」。
這個世代無法只為了成就什麼遠大目標,品味「生理性、心理性、社會性快樂」,而心無旁騖地努力。
比起這些,他們更重視「擁有讓自己努力的意義」、「自己喜歡的人」還有「忘我地徹底投入」。這與金錢或物理性報酬沒有關係,追求的是「自己本身的喜好」。
提不起勁為了出人頭地而加班,如果是與喜歡的朋友一起幫鍾愛偶像的現場演出擔任志工,就能工作到天亮,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情呢?
像這種懷抱全新動機的「不飢渴世代」,今後將逐漸成為全世界的中心。
達文西曾留下這麼一句名言:「倖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物種,也不是最有智慧的物種,而是最能好好適應變化的物種。」
不論社會或科技如何進化,人類身體形狀幾乎不會變化。但是驅使人類動起來的汽油,也就是動機的形態正出現革命性的變化。
我們肉眼雖然看不到動機的變化,但是如果無法正確掌握這種「動機革命」,就無法驅動自己,身處團隊中也無法順利推動工作、驅動他人。
本書的誕生,就是為了掌握至今還沒有人能將之語言化的「動機革命」全貌。
本書第一章,會將「不飢渴世代」與「飢渴世代」相互比較,同時闡明今後的希望之星「不飢渴世代」是以何種動機面對工作,度過人生。
第二章,將描繪出今後世界的變化,同時揭示在今後的時代中,「不飢渴世代」需要具備的理想動機樣態。
第三章,將以管理的觀點論述如何發揮「不飢渴世代」的加乘戰力,如何提升他們在組織內的重要性。
第四章,將從「個人」出發,介紹我自己本身的生活模式,共同思考今後將如何生活。
如果「不飢渴世代」的各位能透過本書,客觀理解本身動機,在人生路上不再徬徨,將是本人的無上之喜。
但是,光靠「不飢渴世代」的力量,並不足以扭轉全球局勢朝正向發展,這點也是事實。
他們(她們)會被扼殺或活躍發展,與將他們(她們)視為「外星人」的老一輩如何與之共存、攜手合作密切相關。
為什麼不加班呢?為什麼這麼快就把工作辭掉呢?諸如此類,看來難以理解的日常行動,他們(她們)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我想,老一輩讀者或許可以將本書當作「不飢渴世代」的因應說明書,希望各位能藉此更理解「不飢渴世代」,並靈活運用他們的力量。想要創造出符合時代的強大組織,關鍵就在於如何與「不飢渴世代」攜手譜出和諧的奏鳴曲。
邁入AI時代後,人類在效率性、作業性這方面,已經逐漸無法再與電腦匹敵。
但是,「莫名的,就只有自己了解為此拚搏的意義」,這也就是偏頗的愛。因偏愛而萌生的動機,是人類獨有的。
我確信,唯有正確理解「不飢渴世代」所擁有的「動機的真正面貌」,正面因應,才是驅動這個世界的最強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