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革命:寫給不想為了錢工作的世代

  • 作者:尾原和啟
  • 譯者:鄭曉蘭
  •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12/28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86-97046-8-7
  • 系列:邁向成功叢書
  • 規格:平裝/256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職場工作術/企管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我可沒閒工夫加班


矽谷的企業中,零加班、週休三日的公司並不稀奇,而且只要一下班,就常常是完全不接電話。對於我們早已習慣無償加班的日本人而言,或許會萌生這樣的疑問:「勞動時間這麼短,工作怎麼做得起來?」
但是他們休息不工作時,並不只是悠閒窩在家裡而已,公司讓員工充分休假的目的,其實是希望「休假時,到街上去好好觀察消費者再回來工作喔!」
換句話說,休假時也賦予員工去發掘「新觀點」的「工作」,箇中緣由,當然是因為商務世界的優先事項已經從「埋頭苦幹既定事務」,變成「發現消費者潛在需求,並據此提案」。
想要增加「新觀點」的吸收量,最直截了當的做法就是增加外部刺激。例如,在大家都在工作的週一休假,到街上走走,就會觀察到家庭主婦在超市買些什麼,孩子在街上玩些什麼吧,這就是每天被眼前工作追著跑的上班族,無法看到的「真實日常」。
日本最近重視「新觀點」,積極讓員工休假的公司也正逐漸增加,像是以有機蔬果等安全食材宅配服務而聞名的「OISIX」,就實施「百分之五十員工」制度。這個制度是在一整年之間,讓百分之五十的人員以「OISIX」員工的身分工作,另外百分之五十的人員則到全球旅行,或專心投入大學研究,蒐羅大量「新觀點」之後再回來。
換句話說,這個制度並不希望員工整年在公司工作,而是希望員工首先以「生活者」的身分過日子,將潛藏於這世上的需求全都帶回來。因為比起耗費時間解決課題,現今已經是個應該投資在發現課題,或者定義課題等方面的時代。
「Yahoo!」也實施「週休三日」或「新幹線通勤」,特意設置能夠充分觀察消費者潛在需求的時間或空間,今後所有業界應該也會慢慢跟進效法吧。
每天因為永無止境的工作忙得暈頭轉向,老在辦公室的辦公桌旁加班,已經逐漸無法再創造出全新價值了。










非效率的「喜好」才是下一波產業


話雖如此,身處於連醫師診療都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時代中,到底該怎麼樣才能找到人工智慧做不到,只有自己做得到,對於對方而言是「難以擁有的事情」呢?所謂的「人工智慧」就是代替人類頭腦的技術,認為「除非單純作業,否則不會被取代」的想法是錯誤的,這點前面已經提過了吧。
連人工智慧都不可能取代的……那就是「嗜好性」,簡單來說,就是「不論別人怎麼說,我就是喜歡這個」的偏愛。人類能以腦袋思考,得出答案的東西,人工智慧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得出更優秀的答案,另一方面,人的嗜好性卻是極度非效率的東西。
為什麼嗜好性是非效率的呢?那是因為,人類所謂的「嗜好」就是層層交疊的「無謂」形塑而成。舉例來說,時尚就是人類嗜好性的極致代表,其中充斥著無謂要素吧。如果只考慮效率,為了撐過凜冽寒冬,只要穿機能性超群、設計簡約的「UNIQLO」發熱衣就好了。但是,正因為在那種需求之上,多了人類的嗜好性,所以會尋求誰都沒穿過的設計、獨樹一格的設計,拚命在流行品牌購物網站「ZOZOTOWN」挑選,二手衣店一間逛完又一間。
這麼一思考,日本有好多憑藉這種嗜好性、偏愛創造出的內容、服務,本來就是個持續向全球輸出非效率無謂東西的國家。「任天堂」或「SONY」的電玩、「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電影、資訊科技企業「DWANGO」的網路直播實況平臺「NICONICO」、卡拉OK等,那些都是某一個人類為追求本身偏愛而創造出來的娛樂。
也因此,個人如何好好發展「別人看來或許是非效率的,但是我無論如何都想要做」,也可說是偏愛的嗜好性,並且慢慢將之商業化,在今後將逐漸成為一種資本。
日本人工智慧的權威──東京大學的松尾豐教授,據說曾聽說過這番話。「以往的資本是肌肉,能匯集肉體勞動力就很強大,不過,那種資本後來不敵蒸汽火車的發明,所以現在的資本已經變成了腦袋;結果,腦袋又不敵人工智能有效率的工作,下個資本將逐漸轉變成能以非效率為產業的嗜好。」教授對此表示:「自己喜好為何的相關資訊,今後將成為一種價值。」
當然,這不是說任何人到電玩或動畫企業工作就是正確答案,而是不論業種,貫徹磨練這樣的「偏愛」,將成為能否存活下去的分水嶺。
而貫徹磨練「偏愛」,這可真是「不飢渴世代」的拿手絕活了。




鼓起勇氣繭居,也是一種選項


那麼,自始至終就是為了賺錢在工作,也沒什麼特殊喜好的人,今後該怎麼辦才好呢?如果你在當下(二○一七年)這個時間點已經五十五歲以上,如果有存款,即使變化的時代來臨,我想也能逃過一劫。不過,這完全只是沒有任何保證的個人分析而已。
對於更年輕的族群,我能說的就是:「下定決心繭居,持續全心投入本身喜好,也是可以接受的做法。」話雖如此,這並不是叫大家突然就去當個「尼特族」。至今只為「賺錢」而工作,沒什麼特殊喜好或專長的人,工作的「生活價值」不就等同於零嗎?這樣的人,盡早投資在發掘「生活價值」這方面,或許會比較好。
因為根據一項說法,如今正在閱讀本書的各位年輕讀者,壽命大概都會超過一百歲,如果是那樣的話,去年出生的人平均壽命也將是一百零七歲。那麼一來,想為公司奉獻到六十歲,後半輩子悠閒生活的規劃是有極限的。因為今後所要求的,並非將交付的工作處理好,而是必須發掘「本身喜好」。
為此,與其持續從事不想做的工作,乾脆繭居好好面對「本身喜好」還比較好。
例如,最近電視廣告爭相邀約的高中生饒舌歌手「我念歌詞呆呆的」(Bokuriri),大概十五歲時就曾經一度繭居,後來持續將當時懷抱的違和感或情緒搭配韻律,創作成饒舌歌。而且他還將曲子上傳影音網站,吸引越來越多的共鳴者,持續累積粉絲。
繭居時期的他,乍看之下或許是「放棄了與大家相同的生活方式,繭居足不出戶」。但是他藉由不勉強自己配合周遭步調,暫時繭居,才得以發掘本身獨一無二的價值,而且透過音樂與網路,能與許許多多無法在現實世界中見面的人,相互連結。我也是他的饒舌歌的超級粉絲,那獨特的韻律非常新鮮,擁有引發深層共鳴的不可思議特質。
現在是網路時代,在線上不但能與眾多相同興趣或嗜好的同伴相互連結,還能持續切磋砥礪。而與他人擁有不同面向的人,就會引發「那個人好像很有意思」的好奇,進而被挖掘,並逐漸累積支持。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