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第3章 提高自我價值,為自己加薪
你的時薪是多少?
工作方式改革相關法案實施後,大家被迫在比以前更短的時間內,持續產出更多的成果,具體而言,就是要求「在不降低品質的情況下減少工作量」,將這個要求換個說法,變成提高每一小時的生產力,意即「時薪」。想要提高時薪,首先我們來釐清一下現狀。
在總務省統計局的工作力調查中(二○一七年),正職勞工的平均年收入為四百一十八萬日圓;而厚生勞動省的公開資料中,員工數三十人以上的企業,正職員工的平均工作時間為一千七百八十一小時,以最簡單的計算方式來看,平均時薪為兩千三百四十七日圓。因勞力短缺而高漲的東京計時人員時薪平均為一千一百三十四日圓,可以看到正職員工的時薪比較高,是計時人員的兩倍以上。
大家也確認一下自己的時薪,在公司上班的人可以透過年初的扣繳憑單、每個月提報的出勤表以及年假日數計算;自由業或自營業者可以利用綜合所得稅申報表或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核定通知書的所得及利潤,除以大概的工作時間來計算時薪。
計算出來的時薪是否每年提升?請在紙上寫下最近三年的時薪,比較一下增減了多少,以及你希望該時薪在什麼時候之前提高到多少錢。縮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時薪差距」,就是工作方式改革的目標之一。第一步,就請大家確認自己花費的時間是否有效率地轉換成了收入。
重新確認之後,我想會有很多成果與收入未能連動的部分。請大家仔細思考為什麼時薪無法提高?為什麼被迫長時間工作?再來想解決對策。
透過本質思考將心力投注在重要的事情上
了解自己的時薪之後,應該就明白哪邊應該踩油門,哪邊又該踩煞車,因為你會知道什麼是與時薪相關的、什麼是無關的事,就可以投入到時間花得越多、時薪越高的事情上。這不是要大家去找一份高時薪的工作,而是應該將心力投注在容易提高時薪的工作及任務上。
就算時薪多了一千日圓、兩千日圓,但如果那個數字不是自己的目標時薪,就不應該繼續下去。好好盤點並確實掌握現在的能力及時薪,然後策略性地思考自己的目標時薪,以及該如何累積技能、獨特價值和經驗才能實現那個數字。
反過來說,當你縮小了其中的差距,就可以順利避開不相關的工作,也應該要避開才是。當然,破壞了公司裡的人際關係或朋友之間的關係,長期而言可能會有所損失,因此必須好好思考。但對於提高時薪明顯沒有幫助的事,就應該要有勇氣果斷停止。
另外,從事斜槓工作(副業)的話,必然會加總工作時數,希望大家特別注意時薪,這是衡量投資報酬率的大概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