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導讀】
幸福,從建立主控力開始
Woomanpower女力學院創辦人/S姐
從出社會到現在,我內心都有一種核心價值觀,「把握我能控制的,那些無法掌控的就順其自然」。就是因為這樣的心態,在社會期待的框架中,我努力地想爭取更高的薪資、地位,讓更多人看到我,努力進修學習,規畫目標並制定執行計劃,嘗試讓那些我想像的畫面變成真實,習慣將未知變成已知,讓不確定性的比例可以降低,慢慢地,我發現出社會十年後,我開始有一些比較「我執」的觀念,直接地說是固執,事實就是沒有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認為自己的決策都有機會變好,企圖讓(逼迫)別人尊重我的想法,要別人來說服我才有可能改變,相信讀者們周遭也有像我這樣的主管、朋友或是家人。
我們總以為要追求那些看的到的目標,所以不顧一切,但總是忽略了,達到這些目標的過程當中,有太多人的成全、協助、覆予你的禮物。我也一直以為主控力代表了控制權,但看完書以後我才理解到,當我們處於弱勢時,懂得為自己發聲是一種認知轉換,不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出擊,出擊代表了資料蒐集、結合盟友、文化創建,以及將無力的想法變成實質可應用的武器,並創造改變。當我們處於優勢時,有意識地關注環境、他人的價值觀、同理思緒、強化溝通、增強他人的權力,才能帶來創新和更好的目標實現,造就無限的可能。一手收受,一手給予,讓大家在成長突破的過程中完成作者提到的壓力循環,進化到下一個控制力層次。
特別喜歡作者提到的一段話,「如果事情是發生在你身上,你就是受害者。如果事情是為你而發生,你就是勝利者」。心態與正念想法決定一切主控權,情緒一來就容易亂了陣腳,做出後悔決策,所以我們需要工具提點,包含彙整自己的主控力清單,制定保持穩定正向力量的日常儀式,固定和聯盟的社群夥伴保持連結,對於發生在家庭事業生活中的事件,保持中立、尊重、清晰、公平與善意,主控力可以靠反覆練習產生影響力。
出社會之前,我們的自主權來自框架內的體制,升學、考試,兩點一線的學校與家庭中的生活模式,家人的期待,自己開始建立的自我意識;出社會以後,我們的自主權來自框架外的可能性,家庭、事業、升遷、財務、健康、人脈、夢想、副業、興趣、進修……等等,架構對自己的期待的生活樣貌,於是,我們開始認知到:越是什麼都要,越有可能什麼都控制不了。
從工作中的談判、地位、權力、薪資、團隊、文化、工作時間、環境適應,到生活中的體驗、旅遊、理財,與另一半或家人的對話和言語,當生活發生我們掌控不了的事件時,我們就容易亂成一團,慌張、無助、焦慮樣樣都來,其實,普羅大眾99%的生活都是一樣的,吃喝拉撒睡,差別在於,我們對於人事時地物的主控權,對於情緒與事件的認知,對於名權利的追求,對於生活模式的重視程度。
主控力是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我們不需要羨慕、忌妒、比較別人的生活型態,只要你願意開始編寫自己的「主控力劇本」,相信真實可以帶來的力量,把自己做好,同時成為他人的盟友與導師。幸福,也許就是透過建立主控力開始,當你可以試著提出你支持的各種選擇而且不執著於結果,讓情緒不是阻力而是助力,你就擁有了主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