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最後心願【愛正好電影書衣珍愛典藏版】

Before I Die

  • 作者:珍妮.唐漢
  • 譯者: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9/09/25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9253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2575-8
  • 系列:CHOICE系列
  • 規格:平裝/320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英國文學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但當我們再次還原泰莎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少女」時,就不難理解為何她要體驗性且使些小壞了,想來是她無法接受自己的生命竟「還沒開始」就死去,「不曾有過」的缺憾讓她很想去嘗試,「至少有過」才能了無遺憾,這可說是支持泰莎去完成生命的底層價值。

這本書雖被西方定位為青少年書,但我覺得其實大人也頗適合閱讀,因為有許多人即使活了大半輩子,卻匱乏於人生經歷,大多數人多是「媚俗犬儒」地活著,或者封閉心靈,或者對生命對際遇不再具有想像。相對瀕臨於癌症末期的泰莎而言,社會一般人毋寧更像是一個「活的死人」而已。

這或可說是這本書隱藏的核心價值,人生不在年歲多寡,而在於有無體驗生命的各種滋味。

就這樣,泰莎經歷去完成十項願望的種種歷程,當然伴隨而來的是種種病痛與不適,讓她也因此快速地長大了,她從原來的不成熟心態,從初始的抱怨、反抗、叛逆,到最後她學習如何愛人,她在生命末端仍勇於追逐愛,她愛上了亞當,並平靜如實地接受即將死亡的事實。雖然愛情讓她想要活下來的慾望越來越強烈,於是慾望清單隨著想活的慾望而增長。她幻想過日後的願望:她想下床走動、她想嫁給亞當,她想看小生命長大、想完成學業、想到處走動旅行……幾十件、幾百件她想完成的事在生命的後面排隊。

泰莎啟示錄:

「泰莎啟示錄」:「活」的慾望讓生命的許願清單加長,但這慾望卻得在面對「死」時才顯得強烈。當一般人對無常、對死神毫無覺知時,卻反而沒有那股「想要活下來」的強烈慾望,而沒有強烈慾望的驅使,生命許多的未完成就變得可有可無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願望根本不算是願望,願望必須擁有泰莎所面對死神時的這股熱心與熱情,「非完成不可」的意志,讓生命活得很有尊嚴,因此這本書的脫軌行為如偷竊等行為,都變得情有可原,甚至成了讓讀者感傷的情節。

  「泰莎啟示錄」:一個少女如何在面對生命終結的旅程最後,忠實地面對內心渴望,且一一完成。這是一種尊嚴,不是每個得癌症者或是臨終者生命都得被擺佈,自己也可以作主,即使在最後。

「泰莎啟示錄」:不曾有過的「空白」比有過的「使壞」還可怕,所以泰莎要去體驗許多少女做過的事,她不想什麼都還不曾有過的死去。所以人生要有故事。

「泰莎啟示錄」:人生要有願意支持你一切的好友。泰莎生命末期可以完成許多奇想的願望,這是倚賴了好友柔伊的幫忙,柔伊聽了泰莎的願望不僅沒有大驚小怪且還幫她完成,我覺得這種友誼了不起。柔伊可說這本書最值得推薦的人物,我們的生活不需要那些只是見風轉舵或是表面的朋友,人生要的反而是柔伊這樣的朋友,一個願意挺你想做一切瘋狂之事的朋友(只要那個瘋狂之事不傷到別人)。

卡爾甚至跟泰莎說:「再見,小莎,妳的鬼魂可以糾纏我,我無所謂。」這是一句無上價值的話,意義其實深遠幽微。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意味著活著的人願意鬆手了,說出「再見」並不容易;也讓即將告別人世的人能夠明白生者對他的愛是永遠不滅的。

「泰莎啟示錄」:在生命的終點也要追求愛情。這讓我想到文學大師卡夫卡,一生都在面對疾病威脅的卡夫卡,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遇到所愛朵拉,卡夫卡曾說:「這一生從來沒有比這個時刻更想活的時候了。」愛情激發了活的力量,即使是生命的終點也無所憾缺。

書的對白很簡單,偶爾有些靈光乍現,比如:「樂觀積極可以加強免疫系統」、「我會遇見完美的醫生,可是沒有一個及格」,或「我需要穿斗篷、拿魔杖的魔術師,或是揮劍的武士,總之對方必須大無畏」等。這是一本不需要導讀的書,唯一需要導讀的是你的生命價值與生命航向,如何聆聽自己的願望、如何去完成生命的所有未完成,體驗不曾有過的空白,學習泰莎那生命靈光裡一丁點瘋狂的智慧與玩心……這或許是這本書我想要導讀的焦點了。

1 2 3 4 5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