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的呼喚

The Cuckoo's Calling

  • 作者:羅勃.蓋布瑞斯(Robert Galbraith)
  • 譯者:趙丕慧/林靜華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3/12/27

  • 定價:399元
  • 優惠價:79315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978-957-33-3045-5
  • 系列:CHOICE系列
  • 規格:平裝/448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英國文學/推理.驚悚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寒冷的燈光照亮帳篷內部,兩名男子蹲在屍體旁,總算準備將屍體移入運屍袋。她頭上的血微微滲入雪中,她的臉腫脹變形,一隻眼微閉,另一隻張開的眼皮現出裡面一點呆滯的眼白。她身上穿的縫綴亮片的上衣在微微搖曳的燈光下閃爍,給人一種不安的錯覺,彷彿她又開始呼吸,或收縮肌肉準備起身。雪花猶如指尖輕輕撥動琴弦般紛紛落在頭頂的帆布上。

「救護車在哪裡?」

偵緝隊督察羅伊˙卡佛的脾氣越來越大,他有個中廣身材,一張臉紅得像醃過的鹹牛肉,上衣腋下經常看得見一圈汗漬,後力不繼的耐性早在幾個鐘頭前便磨光了。他在現場的時間幾乎和那具屍體一樣久;他的一雙腿早已凍得發麻,尤其是餓得腦袋發昏。

「救護車再兩分鐘就到了,」偵緝隊隊長艾瑞克˙華道非必要地回答他的上司。他一邊走進帳篷,一邊對著貼在耳邊的手機說:「騰出空間讓它進來。」

卡佛哼了一聲,他確信華道因為現場來了許多攝影記者而顯得意氣昂揚,因此他的脾氣更壞了。華道有一張稚氣而英俊的臉,波浪狀的褐髮上沾著雪花,卡佛相信他剛才一定在帳篷外接受那些人的採訪。

「等屍體移走後,那一票人就會離開了。」華道說,仍然望著那些拿攝影機的人。

「如果我們一直把這個地方當作他媽的謀殺現場,他們是不會走的。」卡佛粗聲說道。

華道沒有回應這個無須多言的指責,卡佛無論如何都會發脾氣。

「這個可憐的女人跳樓自殺,現場沒有別人,你們所謂的目擊者又把她自己吸得茫茫——」

「救護車來了。」華道說。卡佛不悅地看著他又一溜煙離開帳篷,在鏡頭的注視下等待救護車抵達。

這起意外事故把政治、戰爭,以及災難新聞都擠開了,而且每次播報必然帶出這位已故婦女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有一張完美無瑕的臉,以及凹凸有致的曼妙身材。不出幾個小時,寥寥幾個已知的事實已如病毒般蔓延開來:死者與她同為名人的男友在公開場合發生爭執,她獨自一個人回家,有人聽見爭吵的聲音,然後她墜樓身亡……

死者的男友躲進一家康復中心,但警方的態度仍不明朗;死者生前最後一個晚上與她在一起的人都被一一調查;數以千計報紙專欄都在評論這起意外;電視新聞馬拉松似的連續不斷播報;連那個信誓旦旦宣稱聽見死者墜樓前曾二度與人爭吵的女人也短暫出了名,她的小照和死去的美女照片同時出現在螢幕上。

然而,令觀眾大失所望的是,這個目擊者後來被證實是說謊,並且,她也躲進了康復中心,於是著名的主嫌便呼之欲出了,如同天氣預報小屋中的男、女人偶,非此即彼,決不會同時出現一樣。

因此最後的結論是自殺。人們在短暫的驚詫之餘,又出現一個證據薄弱的傳聞。報導說她的心態不平衡,情緒不穩定,不能適應她的自由開放與她的美貌為她撒下的超級明星的羅網;說她周旋於以非法手段取得不義之財這類人的社交圈中自甘墮落;說她腐敗的新生活使她原本就脆弱的人格迷失。她變成一則充滿幸災樂禍的道德新聞,由是許多專欄作家都產生伊卡洛斯(Icarus)的錯覺,自以為是《偵探》雜誌所開的特別專欄。

後來,這陣熱潮終於逐漸失去新鮮度,甚至連記者也找不出內情可報導,因為已經說太多了……
1 2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