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試閱
要命的戰爭
『我實在是受不了了,我已無路可走,我想帶著孩子一起去死,一了百了……』這個自殺宣言聽起來很熟悉,好像是社會新聞裡父母帶小孩自殺的遺書內容。事實上,這是我親耳聽到來自一位母親的吶喊,她打電話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幫忙想辦法救救她們母子,不然她就要帶孩子去自殺。這個媽媽邊說邊哭,我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讓她安靜下來。
這個差點被媽媽拉去跳樓的孩子叫阿遠,國三學生,長長高高壯壯的,是那種從唸幼稚園開始就一直坐在班上最後一排的高個子。他不僅個子高,其他方面的表現也很令人刮目相看。媽媽說,阿遠小學一年級開始每次考試都保持在前三名,二年級時就宣布長大要當博士,早上會自己起床、疊好被子。媽媽常對別人說,她完全不需要為他操心,直到阿遠上了國中,她才嚐到為孩子擔心受怕、牽腸掛肚的滋味。
從小立志要當博士的阿遠,從他唇上冒出第一根鬍子後開始改變。在男性賀爾蒙的催化下,阿遠不僅在生理上更健壯,心理上也更像個男人。他開始做出一些讓長輩們無法理解的舉動,譬如,他會在學校走廊的欄杆上面行走,或是雙腳倒勾在三樓的欄杆、再把頭探到二樓去和同學打招呼等危險動作,老師們嚇得要死,同學們則是樂得半死,整個班級為他鼓掌,此後他更是樂此不疲。阿遠在學校就好像是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般,四處地轉個不停,老師管不住他,只好告訴家長。媽媽覺得不對勁,帶阿遠去看醫生,診斷出阿遠是個過動兒。這個診斷為阿遠的行為提供了解釋,媽媽帶著診斷書去拜託學校老師,請老師多多體諒、繼續關照阿遠。事實上,阿遠的媽媽是個老師,她原本在國中任教,後來才調到高中教書,阿遠的老師就是她以前的同事。然而,孩子使父母震驚的往往是他們沒有看到的那一面。
老師一開始對阿遠是很願意付出愛心的,可是人的耐心有限,我們很難苛責。阿遠過動、脾氣拗、喜歡逞英雄,不論老師家長如何勸阻,他依舊玩著走欄杆、倒掛在欄杆上的危險遊戲,甚至對老師出言不遜。學生越是鼓掌叫好,阿遠越是洋洋得意,老師越是氣得冒煙,原有的耐心慢慢地被消磨殆盡。
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隨堂考。考試結束時,老師發現阿遠手上有一張紙條,懷疑他作弊,於是要他把紙條交出來。這時候阿遠的牛脾氣就發作了,雖然他並沒有作弊卻也不願意把紙條交出來,老師說如果他不肯交出紙條就當作他作弊、要對他記過,阿遠一氣之後就對老師罵三字經。此後,兩人相見無好言,師生關係越來越惡劣,衝突也越來越多,阿遠的豐功偉業也早超過『二大過三小過』的臨界標準。
師生兩人就好像仇人一樣,互相看對方不順眼,最後老師將他從A段班調到B段班,媽媽對老師的處置無法諒解,友誼宣告破裂。阿遠對這個老師更是恨之入骨,還跑到辦公室去辱罵老師,整個辦公室的老師們都聽到阿遠對她罵三字經,老師顏面無光、下不了台,於是對學校撂下狠話:『我已經無法再教導這個學生了,如果學校再不處置,我就離開這個學校!』
自己過去的好同事,竟然和自己的兒子槓上了,阿遠的媽媽非常難過,整天以淚洗面,甚至想帶小孩去自殺。媽媽說,孩子在這個學校是待不下去了,她想幫他辦休學,如果明年遇到一個新老師,也許一切尚有轉機。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太冒險,因為阿遠再遇到一個所謂的好老師,這種機率是無法預料,況且,阿遠現在的老師曾經是媽媽的好朋友,都已經特別拜託過了卻還搞成這樣,其他不認識的老師能夠對阿遠付出多少愛心實在令人不敢期待。我分析道,阿遠再過兩個月就要學測了,實在是沒有必要辦休學、浪費一年的時間重唸。我建議,先替阿遠請兩個禮拜的病假,然後讓他來跟我住兩個禮拜,等事情平息以後再回學校,至少還可保留學籍。
阿遠搬進來以後,我很快就領教到『過動兒』的旺盛精力。阿遠隨時都處在亢奮狀態,他睡得很少,早上一起來就開始打電動,如果我不叫他的話,他會一直坐在電腦前,直到黃昏。所以我白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直在旁邊叫他休息。如果我要上課的話,就帶著他一起出門,當我在上課的時候,他就在輔導教室看書,等我下課後再帶他一起回家,幾乎是走到那裡就帶到那裡。阿遠暫住在我家的這兩個禮拜,媽媽每天下班以後還是會繞到我這裡來,接阿遠去附近小學的操場運動、聊天,然後再把他送回來。兩個禮拜過後,阿遠看起來比較穩定了,媽媽看見轉機,心裡也不再有自殺的念頭了,於是將他帶回家,讓他繼續回學校上課。
沒想到,阿遠才回學校沒幾天,又因為一件小事跟老師鬧到不可開交,竟然要出手打老師,學校老師報警處理,他就被抓到少年隊去了。阿遠的父母連忙請假、前往警察局將他帶回學校,打算與老師好好地面對面溝通。糟糕的是,阿遠回學校的時候,其他同學竟然在走廊排成兩排,鼓掌歡迎他回來,讓他覺得自己像個英雄人物,語氣神情顯得相當驕傲。這下子他連警察都不怕了,老師又算什麼呢?
阿遠的父母希望幫孩子辦轉學,讓他過來跟我住一陣子,直到考完學測。我想了想,既然距離學測的日子不到兩個月,索性也別轉學了,我建議他們替孩子請長假,畢業考時再回去考試,這樣可以避免他與學校的衝突。爸爸媽媽採納我的建議,可是他們很擔心阿遠不去學校上課,鄰居問起來時,該怎麼辦呢?其實,在阿遠來跟我住那兩個禮拜時,我就知道媽媽很愛這個孩子,不願意讓他離開自己的身邊。剛好,他們夫妻有面子上的顧慮,於是我建議阿遠白天來我這裡唸書,晚上依舊回家睡覺。爸爸媽媽很開心地接受這個建議。孩子有唸到書,也不再跟老師吵架,鄰居也以為他照舊去上課,皆大歡喜。阿遠雖然過動、調皮,讓老師傷透腦筋,可是他成績一直很好,學測的結果,他考上了第二志願,雖然後來因為操性成績不及格,他必須再考一次,沒想到他竟然考得比第一次還好,上了第一志願,簡直是讓人哭笑不得。幾番風雨,阿遠終於畢業,考上好學校。媽媽參加完孩子的畢業典禮之後,哭著跟我說:『師父,你是我兒子生命中的貴人,如果沒有遇到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她無法想像如果她真的帶阿遠去自殺了,剩下先生帶著其他兩個小孩,日子怎麼過?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天真可愛的,所以他們也很難看到孩子的另一面。通常,使父母震驚的也就是他們看不到的這一面,可惜,當父母感到震驚時,也是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我想,或許我們都該試著做一項練習,練習『將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同時,也將自己的孩子當作別人的孩子看待』,或許,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不同面貌,在愛得太多與太少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