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鸚鵡老大

The Parrot Who Owns Me

  • 作者:喬安娜.伯格
  • 譯者:屈家信
  •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03/03/05

  • 定價:250元
  • 優惠價:79198
  • 優惠期限:2025/12/31止

  • ISBN:
  • 系列:NATURE'S WINDOW
  • 規格:平裝/224頁/14.8x21cm/普通級/黑白印刷
  • 分類:動物
好書分享:
內容試閱
墜入情網的春季<1>

一塊生活了五年之後,我所飼養的鸚鵡『啼可』竟然開始對我求愛。雖然我們的感情向來親密,但這種行為變化仍然讓我十分驚訝。從前每天的早晨,牠都只是站在臥室外的扶欄上,靜靜的等候我醒過來,然後才飛到我身邊,像整理羽毛般的為我梳理。這段五到十分鐘的晨間問候動作,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固定儀式。然而在四月初的一個清晨,我卻在睡夢中看見牠那一身亮麗的羽衣出現在枕邊,而且不斷將頭鑽進我的手下,溫柔的舔咬著我的指頭。

那天早上,當我仍流連於美洲虎神出鬼沒、鸚鵡群叫聲此起彼落的熱帶叢林美夢時,啼可已經待在我身邊至少兩個小時,耐心的用嘴與舌舔遍了我所有的指頭。睡眼惺忪的我在吃完早餐後便準備開始工作。我是個鳥類生物學家,目前在羅格斯大學擔任教授。啼可則是隻原產於中美洲的紅額亞馬遜鸚鵡,平時牠總待在書房裡的棲架上。我從牠身上觀察到許多前所未知的鳥類行為,不過我更喜歡的是,在工作時有牠作伴。牠總是靜靜的看著我工作,偶爾從窗外瞥見盤旋於空中的老鷹,還會機警的發出叫聲,就像一位忠心的守衛般保護著我。

不過那一天牠卻不肯乖乖待在棲架上,反倒落在我的桌前,不斷在電腦鍵盤上走來走去,試圖將我的手指從鍵盤上推開。就連平時最愛吃的松子,也無法轉移牠的注意。不一會兒,牠又回到我的身邊,發出一種我從未聽過的低沉叫聲,同時用一種充滿期盼的眼神注視著我。如果我的目光從牠身上移開,牠便又開始發出那種叫聲,直到我們再度四目相望為止。牠輕輕的用嘴咬了我一下,這是一種鸚鵡間親吻的行為,牠接著又低下頭露出頸部,身體平貼在桌面上。
我輕撫啼可的頸部,灰綠的羽毛中散發出金屬的藍色光澤。牠溫暖的皮膚摸起來非常細嫩,與新生兒的皮膚相比也毫不遜色。對於野外的鸚鵡來說,暴露出脆弱的頸部是個十分危險的動作,這個部位正好是老鷹與其他掠食者的攻擊目標。

我先生麥克是位生物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醫師。我們觀察了啼可的行為幾天之後,都認為牠的表現正是典型的公鳥求愛行為。當啼可開始四處尋覓築巢地點時,終於證實了我們的推論。啼可尋遍了家中任何可能做為巢穴的隱密地方,包括沙發和扶手椅下、電視機後頭、書櫃等處。在我埋首於書桌前時,每隔一到兩分鐘,就可看見啼可從某處冒出,飛回鍵盤上,用頭磨蹭著我的手示愛,然後繼續尋找合適的巢穴。

我知道我和鸚鵡間的感情很好,但直到此刻我才了解我們究竟有多親密。好不容易,啼可選定了我們『愛的小窩』──一個有三扇小門和抽屜的櫻桃木櫥櫃,高約五呎,及腰的櫥櫃抽屜中放刀叉與餐巾,打開小門後可看見其他餐具。櫥櫃底距離地板只有兩吋高的空間,啼可幾乎是平貼著身體爬行才能鑽進去。天曉得這個傢伙打算幹什麼,在我好奇前往觀看時,啼可便把頭從櫃底探出,同時喉嚨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嘿,寶貝,你在底下做什麼?』我用和五歲小朋友說話的語調和啼可說話。事實上啼可的年紀一點也不小,一九九○年時牠已經活了三十五年。不過牠喜歡我們用這種語氣同牠說話;再說,在我們眼裡,牠的表現和一個好奇的三歲小孩沒太大差別。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轉變為一個大情聖之前,牠的確像個小孩,現在的牠則不斷對我獻殷勤,像個男人一樣。牠的叫聲愈來愈大,像是從遠處傳來的牛群叫聲。牠凝視著我,一會兒消失在櫥櫃底下,一會兒又鑽出衝到我的腳前蹦蹦跳跳,熱情的咬我的腳趾,接著又返回巢中。

雄性鸚鵡引領伴侶進入巢穴的行為,我曾多次在野外及實驗室中見過。有一年,我和麥克一塊到哥斯大黎加的拉塞瓦爾熱帶雨林,觀察黑鬣蜥進行日光浴時的警戒行為。然而這片充滿各種鸚鵡的樂土,讓我們忍不住臨時變更計畫,途中繞道去看看啼可在野外的兄弟姐妹。

我們住在『熱帶研究機構』(我在該機構中擔任理事)所設立的一個觀察站中。觀察站只是個叢林邊的簡陋小木屋,我們點上蚊香,以驅趕擾人的蚊蠅。木屋內有一張上下並列的行軍床,是固定在牆上的,沒辦法拼成大床。簡單的鋪上床墊後,我和麥克就躺在床上,討論著當天發生的事情,不知不覺的進入夢鄉。

為了避開白天酷熱的氣溫,我們趕在一大清早便上路。熱帶雨林的底層長滿了各種大葉植物,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綠地毯。身旁密集的樹林高聳至天際,阻擋了不少光線。趕路的同時,還得小心提防矛頭蛇(Fer-de-lance)出沒。這種毒蛇算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叢林裡最可怕的殺手。牠不像其他蛇類,在受到驚擾時會轉身躲避。相反的,牠會毫不猶豫的展開攻擊。再加上牠身體深色的紋路提供了絕佳的保護效果,若不集中注意力很難發現牠。我們謹慎的跨出每一步,而每當聽見鳥類飛過樹梢的翅膀拍動聲,便會立刻停下腳步,拿起望遠鏡觀看。

幾個小時下來,我們看到了侏儒鳥、柳鶯及羽色亮麗的唐納雀等鳥類。大約深入叢林三哩後,我們來到一片開闊之處。眼前橫倒著許多被暴風雨截斷的大樹殘枝,斜射入林的陽光,照在剛冒出的綠芽上。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植物腐敗的濕氣,散落一地的野生無花果,則發出淡淡的香甜味。這種形狀比人栽種的無花果略小,香味較淡而色澤暗的水果,正是鸚鵡最愛的食物之一。根據一些曾嚐過它們味道的同事描述,口感並不怎麼好,不過對於飢腸轆轆的人來說,自然又另當別論。雨季的花朵香氣濃重,可以看到許多蜂鳥被濃濃的香味吸引而來。

四周此起彼落的蟬叫聲,突然被一群從遠處傳來的鸚鵡嘈雜聲打斷。大約有十幾對鸚鵡結伴飛過,一對對比翼而飛,像綠色火箭般的劃過天際。這種鳥兒在地面行走時,姿態十分滑稽,一旦展翅飛翔,竟是如此優雅。看到牠們不禁讓我想起啼可。或許對牠來說,能自由自在的在叢林裡飛翔,在花果盛開的枝葉間找尋食物,才不枉此生。

為了不讓這群鸚鵡發現我們,麥克和我躲到一根橫倒的樹幹後,頭上還有一棵枝葉茂密的香蕉樹遮掩。有對鸚鵡飛離牠們的同伴,降落於一株倒在地上的枯樹幹上,我們猜想樹幹上的洞穴或許就是牠們先前的巢。野外的鸚鵡十分膽小,一旦發覺有人出現,便會立刻消失在樹叢中。牠們擁有絕佳的視覺及聽覺,不過嗅覺倒不怎麼靈光。所以只要我們別出聲,安靜的躲在樹後觀察,應該不會被這對恩愛佳偶發現。麥克和我興奮的緊緊握住彼此的手。

母鳥似乎害羞的站著不動,公鳥則伸長了脖子上下晃動,雙腳像是舞者般,沿著樹幹來回跳舞。之後跳入洞穴,左顧右盼了一下,咬下一小塊樹皮,回頭望著牠的伴侶。而母鳥則凝神看著公鳥的一舉一動。接著公鳥又慢慢走回母鳥,牠低下頭,頸部的羽毛稍微豎起,就和啼可向我求愛的動作一模一樣。當牠雙目微閉的靠近母鳥時,頭低得幾乎已讓鳥喙碰到自己胸前。

野生鸚鵡的求愛行為,讓我和麥克都想起啼可。眼前這對鳥的感情想必十分親密,願意暴露出自己最脆弱的頸部,無疑須對伴侶擁有絕對的信心。其實人類何嘗不是如此,我不禁看了麥克一眼。回想起我們剛結婚的頭一年,生活中的確充滿了不少壓力與衝突,之後才逐漸建立起對彼此的信心。

母鳥猶豫了一會兒,然後轉身朝著公鳥,開始用鳥喙整理起牠頸部的羽毛。透過望遠鏡觀看,只見公鳥闔上乳白色的眼皮,虹膜看來就像是一圈黃線。沒多久,母鳥抬起一隻翅膀,開始整理自己的羽毛,這個動作彷彿暗示著該換公鳥替牠整理羽毛了。

公鳥羞澀的側身靠近母鳥,殷切的伸出鳥喙。細微的動作明白的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卻不會顯得過於魯莽。牠的行為令我感到十分窩心,即使母鳥已經給了明顯的暗示,公鳥仍保持著彬彬有禮的態度。我想,這就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母鳥低下頭,鳥喙幾乎觸到樹幹。公鳥輕柔的梳理伴侶的羽毛,小心的清除鳥羽上的塵土,還不時回頭從自己尾部的特殊腺體取出少量的油脂,塗抹在母鳥的羽毛上。那是一種色澤清淡而無異味的油脂,能讓羽毛保持彈性與韌性,同時也能讓羽翅緊密連結在一起。幾乎所有的禽類都有這種皮脂腺,因為羽毛對牠們來說,不見得都是為了飛行,同樣負有保暖與隔絕的重要功能。

公鳥替母鳥理毛的時間遠超過自己被對方理毛的時間。其實在動物王國中,這原本就是雄性動物的責任。母鳥舒服的閉上眼睛,頭也輕鬆的靠在樹幹上,在人們的眼裡看來,牠似乎陶醉於公鳥的殷勤服務中。這幅畫面是如此和諧寧靜,令人難以相信野生動物的求愛動作竟然如此細緻,沒有一絲的野蠻粗魯。

突然間公鳥停止了動作,母鳥也抬起頭看著天際。麥克和我一臉狐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接著我們才聽見遠處傳來鸚鵡的叫聲,牠們飛過空地的上方,一轉眼又消失在樹林裡。

公鳥回過頭望著母鳥,然而方才營造出的氣氛已經被破壞。

無法觀察到這對鸚鵡更進一步的交配過程,麥克和我都感到有些失望。其實對於我們這些自然科學家來說,這次的經驗已是極為珍貴。因為野生鸚鵡的警覺性很強,又總是在高聳的叢林頂端出沒,近距離觀察牠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母鳥忙於整理自己的羽毛,公鳥則環顧四周,提防掠食者出現。從牠們的神情看來,我猜恐怕不會再有進一步的互動了。也許這對鳥兒想起,應該趁著一大清早天氣還涼爽時,趕緊到樹林裡找尋食物,免得稍晚氣溫轉熱,老鷹等猛禽藉著上升氣流盤旋在空中,到時想吃頓飯都得提心弔膽。兩隻鳥兒毫不留戀的展翅飛翔,沒多久便消失在我們的視野外。
1 2 3
延伸閱讀

© 2023 皇冠文化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50號 電話:(02)2716 - 8888 統編:86008945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服務信箱:service@crown.com.tw